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硕骁龙本的非凡意义:岂止是ARM吃上Win10!

   时间:2018-07-04 16:21:1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18年6月21日,随着华硕畅370骁龙本的发布,国内的笔记本电脑市场终于不再持续的波澜不惊。华硕畅370骁龙本是国内首款市售的搭载骁龙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并预装Windows 10 S操作系统(可免费升级至Windows 10 Pro专业版),这也意味着ARM架构的处理器,终于迈进了PC领域的门槛。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的高通科技峰会上,华硕也展示了类似的产品,获得了业界的极大关注。相关媒体透露,华硕畅370骁龙本在发布前夕,华硕内部也特别向他们展示了这款搭载骁龙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当时很多媒体都表现除了极大的兴趣,并期望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深度体验。显然,业界对华硕畅370骁龙本的关注绝非微软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针对ARM架构处理器进行了适配,更多的原因是,这款笔记本电脑的推出,对PC业界、对华硕、对用户,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变。

PC业界终突破电池技术桎梏

在个人PC领域,形如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的超强性能,让很多PC用户表示惊叹。但除了性能的需求外,在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用户其实更为渴望一款可以更方便携带,应对更多使用场景的笔记本电脑,虽然目前很多的高端轻薄笔记本电脑可以满足轻薄、便捷等需求,但实际使用时间仅3至6小时却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这样说,X86架构的处理器很好的满足了用户对性能的需求,但在续航方面由于目前锂聚合物电池的技术发展桎梏,依然无法很好的解决续航问题。

但采用ARM架构的骁龙处理器不同,ARM架构处理器是一种超低功耗的微处理器,使用目前的电池技术就足以满足用户对续航的需求,因此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等移动互联时代的数码产品,都采用ARM处理器。而华硕这款华硕畅370骁龙本,所搭载的骁龙835处理器,配合50Wh的常规笔记本电脑电池,将提供最高长达22小时的续航能力。也就是说,随着华硕畅370骁龙本在国内市场的开售,PC业界找到了在现有的电池技术下,为消费者提供超长续航的新办法。

华硕再塑创新理念品牌形象

华硕作为国际一线的3C品牌,一直秉承不断创新的产品理念,那么这款华硕畅370骁龙本的推出,再次印证了华硕的创新理念。除了搭载骁龙835处理器这一巨大产品亮点,华硕畅370骁龙本还采用360°翻转设计和可触控屏幕,并提供配套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用户在首次使用时,体验与常规的笔记本电脑无异,无需任何学习,即可轻松上手。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会非常直观的感受到,华硕畅370骁龙本所提供的超长续航时间,可以像手机一样一天一充电。依托原生的4G LTE X16蜂窝网络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链接网络,方便快捷。由于骁龙835处理器超低功耗特性,华硕畅370骁龙本无需主动式风扇散热,只需被动式散热,即可满足高负载使用的需求,因此在运行时几乎没有噪音干扰,用户更可将华硕畅370骁龙本放置于膝上而不产生灼热感。

显然,华硕畅370骁龙本不仅解决了目前笔记本电脑续航不足的问题,更具备全时联网、运行无噪音、机身无热源等诸多有点,十足的创新味道让华硕追寻无与伦比的创新品牌形象更为清晰化。另外,华硕畅370骁龙本,也成为首款填补智能手机与X86架构笔记本电脑间功能空白的产品。

对移动终端用户有了新选择

在户外,如果需要临时查看信息,处理文件,大多数用户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智能手机。除了体积小巧外,随时随地可联网的特性也是其中的原因。而如果智能手机无法胜任工作,用户才会在第二时间非常不情愿的拿出笔记本电脑,或者等待回家、回公司后再处理。但是,如果用户手中有一台华硕畅370骁龙本,凭借原生蜂窝基带,可随时随地上网,那么也许在以后用户在户外处理事情时,第一拿出的就会是笔记本电脑了。像智能手机一样易于携带,像智能手机一样随时可联网,并且比智能手机高出N多的处理效率,虽然目前智能手机或平板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工作处理器,但当有一款体验更完整、功能更丰富的产品可供用户选择,大多数用户自然不会拒绝。

再有,相比起智能手机、平板等数码设备,笔记本电脑更大的屏幕也会成为用户在分享信息时的首选数码产品。智能手机的屏幕虽然越做越大,但终究没有一块标准的13英寸屏幕看的痛快。尤其是在分享照片、视频时,笔记本电脑的大屏幕更是为多人观看提供了便利。在以后,或许用户会说“快看我笔记本电脑里的照片”!

超长的续航时间、随时随地的高速网络接入,常规笔记本电脑的完整使用体验,这款华硕畅370骁龙本所展现出的特质,对于户外高效办公等类似的使用场景有着无可比拟的体验优势。对于目前尚处于4G网络环境的用户,华硕畅370骁龙本这一特殊数码品类,不仅将会更好的填补智能手机与常规笔记本电脑间的功能空白,随着未来5G网络的落地,也必将拓展出更多的用户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使用体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