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用户微信转错账追讨无门 微信该推卸责任吗?

   时间:2018-07-09 09:08:45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支付宝、微信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一些失误的出现,让人们体会到了移动支付恐怖的一面。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广东中山市工作的黄先生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9万元,错将钱转给与表妹微信名相同的好友,引发了一场纷争。

在黄先生发现转错账后向腾讯客服求助,多次沟通后得到的回复都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出于无奈,黄先生向派出所和法院寻求帮助,被告知必须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微信转错账,微信不该推卸责任

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很多人都习惯使用微信支付转账,理由是方便。然而,由于微信支付体系并不是太成熟,在安全防范机制方面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最近几年微信支付转错账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黄先生发现使用微信给表妹转账出错后,向微信官方求助,微信官方的回复都是协商退回。在黄先生向派出所和法院求助时,都被告知需要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而微信官方是拒绝向黄先生提供用户信息的。对此,腾讯公关相关人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他们要对所有用户负责,只要司法机关要求微信官方协助,他们肯定义不容辞,但如果是个人需要,不能突破底线。

客观地说,微信官方拒绝向黄先生提供用户信息的做法并没有错,但对于微信转错账的事情,微信官方不该卸责任。虽说微信并不是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但具有支付和转账功能的微信支付,必须对客户负责。如果用户通过银行或网上银行转账出现错误后,银行方面有义务向用户提供收款方的个人信息,供破案之用。反观微信,以保护隐私为由拒绝用户的正常诉求,这一做法还是欠妥的。

在媒体曝光了黄先生微信转错账的事件后,微信客服已经电话联系用户,并引导用户先到法院立案,微信支付也在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如果媒体没有曝光黄先生微信转错账这一事件,那黄先生的9万元或许会打水漂。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微信支付已经是一个金融工具。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转账,或者是付款时,要有安全提醒,至少要提醒用户核对收款人。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作为金融平台的微信支付,并没有尽到提醒用户的义务。加之很多微信好友并非实名,这同样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在微信转错账已经不是个案的情况下,微信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移动支付转账,薄弱的安全体系已成隐患

虽说微信支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同样需要遵守监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央行有关防范电信诈骗有关要求,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实时汇款、2小时后汇出的普通汇款和次日汇款三种汇款方式。对于2小时汇款和次日汇款,银行都提示客户在限定时间内可以申请撤销。虽说支付宝和微信也有类似的安全体系,但漏洞太多。

在微信钱包的“支付管理”设置选项中,确实有一个“转账到账时间”的设置,提供实时到账、2小时到账、24小时到账三种选择,但系统默认的是实时到账。如果使用微信支付转账,系统是不会提示用户选择哪种到账模式的。在网上银行的转账系统中,用户每次转账时,系统都会提示选择哪一种到账模式。与银行的转账安全体系做下对比就会发现,微信支付在到账时间的安全设计上并不合理。

除了到账时间的安全设计不合理外,在收款方的验证方面,微信支付同样存在安全漏洞。有媒体记者做了测试,使用支付宝转账时,支付宝只用星号隐去了姓,后面的名字是齐全的。而且用户转账时提供了“点此认证”的选项,点击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这就保证不会转错人。那么,微信支付转账时,直接选择用户就可进行转账,没有验证选项。一旦微信有重名的好友,转账出错的机率就会相当高了。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微信和支付宝都有2小时到账和24小时到账的选项,但在此期间用户是无法撤回的,这显然违背了央行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要求。使用银行转账,如果使用了2小时到账,发现转账错误是可以拨打客服电话撤回汇款。此外,一些银行在进行大额度转账时,还增加了手机短信验证的措施,这样能够让用户再次确认转账信息。毋庸置疑,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安全体系还是非常薄弱的。

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这样的移动支付工具,甚至大街上卖菜的小商贩也习惯了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用户的第二个钱包后,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引起微信和支付宝的高度重视。

写在最后:想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刚诞生时,为了吸引消费者使用,平台一再表示安全系数超过传统银行。不争的事实是,当用户使用微信转账出错后,微信官方却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推卸责任。作为一个金融支付工具,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微信官方要配合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甩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