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失败的 Surface 3 和被打入冷宫的 Surface mini,Surface Go 更像是一次重新定位。
当下最热门的手机游戏《Pokemon Go》名字的辨识度非常高,就和“Go”所指代的含义一样,哪怕是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玩家,大概也会和“走你~”这类场景联系到一起。
现在的 Surface Go 给人也是这样的感觉。
Surface Go 变小了,但它还是那个 Surface
在微软这款最新推出的产品上。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过往产品的影子:同样的二合一结构,同样的支架铰链,这让它看上去就好比一台缩小版的 Surface Pro,最明显的差异大概是四个曲率更大的圆润边角设计,据说那是为了增强单手握持的舒适感。
而在接受《Wired》采访时,微软 Surface 和硬件业务负责人 Panos Panay 则表示,Surface Go 是一次对 Pro 系列技术下放的尝试。
之所以会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它们外观很相似,在结构上也是非常统一。比如说,两者都采用了相同的铝镁合金外壳,相同的 Alcantara 材质键盘,以及相同的多角度可调节铰链支架和磁吸充电接口。
对比几年前 Surface 3 只能调整 3 个固定角度,以及用 micro-USB 充电,这次的 Go 显然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它甚至还配备了连 Pro 系列都没有的 USB-C 接口。
还有一个是触控笔,现在的 Go 也可以像 Pro 一样将笔磁吸在机身侧面,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很体贴的设计。
但相比较工艺结构,Surface Go 的配置就不太起眼了,边框宽度和低配 eMMC 规格暂且不论,在关键的处理芯片上,它选择的是 KabyLake 架构的英特尔奔腾 Gold 系列 4415Y,虽然比 Surface 3 的 Atom 系列处理器要强不少,但肯定没法和现在的酷睿系列相比,大概也只能满足下上网、涂个鸦等轻度笔记本用户的需求。
此外,为了进一步强调“Go”,即“随身携带、高效、可供任何人使用”的新定位,微软这次还将尺寸缩小到 10 英寸,整个机身的重量得以控制在 521g 内(第五代 Surface Pro 的重量为 770g,2018 款 iPad 重量为 469g),同时缩小的还有 Type Cover 键盘。
▲图片来自:Wired
有趣的是,在展示产品时,微软员工是先拿出一个皮革包,然后再从中抽出 Surface Go 设备。这一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乔布斯从牛皮纸袋里取出 MacBook Air 的场景,两者无外乎都是想强调其设备轻薄和便携的形态。
小尺寸 Windows 平板是不是真的没有吸引力?
Surface Go 并不是微软第一次操刀的小型 Windows 设备。事实上,六年前的初代 Surface 配备的便是一块 10.6 英寸的屏幕,包括之后的 Surface Pro、Surface Pro 2 和 Surface 3,屏幕尺寸也都只有 10.6 和 10.8 这两个尺寸。
按照计划,我们本可以在 2014 年中旬的微软发布会上,看到一台名为“Surface mini”的 8 英寸设备,但据说在发布前的一刻,这款产品被当时的 CEO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和副总裁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以“不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理由被迫砍掉,也有传闻说是因为当时的 Windows RT 系统过于鸡肋所致。
在 2015 年,微软推出了一款定价为 499 美元的 Surface 3 作为入门级设备,但受限于处理器性能和结构上的阉割,它的口碑并不如同期的 Pro 系列,最终只卖了一年就被微软宣布停产。
但 Panay 在采访时透露,他知道仍然还有一部分用户对 Surface 3 有明确的升级需求,他们会希望买到一款升级版的 Surface 4。可如果只是遵循正常的升级路径,那最终 Surface 4 只会变成“另一台 Surface Pro”,这显然会让整个 Surface 产品线变得十分混乱。
所以现在的 Surface Go,说不定就是基于当时的 mini 版演变而来的,也可以说是 Surface 4 的“重新定位”。考虑到 Windows 系统的交互特性,10 英寸的大小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如今,它成为了 Surface 系列的新入门级产品,也是微软第一款价格在 400 美元以下的 Surface 产品。
▲图片来自:Wired
当然,以我过往所购买过的 Surface 设备经验来看,如果你希望获得 100% 的完整体验,只花 399 美元买一台裸机显然是不够的。前文提及的键盘需要另外再购买,加一起满打满算也得 500 美元左右,这还没算上那根 99 美元的触控笔以及 30多美元的小鼠标。如果都算在一起,为什么不选配置更好的 Surface Pro 呢?
▲图片来自:CNET
也许有人会说,苹果的 iPad 不也是要单买键盘和 Apple Pencil 吗?但这有一个很关键的差异是,iPad 最开始就是定位为一台“平板电脑”,而 Surface Go 仍然运行的是 Windows 系统,这意味着它仍然没办法彻底放弃键盘鼠标这套最基本的交互工具。毕竟微软制作 Surface 的初衷,就是想让它可以尽可能地完成各种需求——不仅包括平板,也包括 PC。
除非你真的愿意只将 Surface Go 当作是一个纯粹的平板电脑,但体验上一定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问题,这款低价设备到底为谁而生?
起初,我们都会认为微软是想靠低价来吸引学生群体,以进一步应对大量价格低于 500 美元的 Google 的 Chromebook,保住并扩展教育市场的份额,这就和今年苹果推出低价 iPad 是一回事。
某种程度上,微软和苹果其实都是在下放自家设备的“独特性”。在保证基础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压低价格。如果说 iPad 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台纯粹的“平板电脑”,那么 Surface 则是在平板和 PC 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不过从微软产品市场经理 Urbanowicz 的角度来看,Surface Go 面向的目标更为宽泛,或者说更模糊些——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工作在一线的车间工人、医院里的医生或是金融零售业人员。他们平日都离不开 Office 三件套,也有编辑、查阅文档和简单作图的需求,这些恰好都可以由微软来掌控的。
又比如说同样是选择 Surface Go,学校里的 IT 人员就可以选用 Windows 10 Pro 系统进行专业管理,而学生党们则更适合选择轻量级的 Windows 10 S,这是微软针对不同人群所设定的系统版本。
微软的设想是,只要你的工作需要用到 Office 套件,又或者说拥有一台 PC 能够让你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效,那么你就是 Surface 的目标用户。
而 Surface Go 的出现,则会显著降低这些人体验优质 Windows 设备的门槛。
还有一个更加小众但也更为细分的受众人群,是由知名微软观察人士 Paul Thurrott 提出的。他觉得会有这么一部分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更好的区分,而不是完全的融合。
所以,也许这些人都已经拥有了单位派发的办公电脑,但他们仍然会想拥有一台配置不用太高,但完全私人化的 PC 设备——虽然这听上去很偏门,但显然微软感觉有必要抓住这部分核心人群的需求。
归根结底,如果没有优质又平价的 Windows 设备可选,这些人自然会投奔到 iPad 阵营,或是投入到 ChromeBook 的怀抱中,那是微软不愿看到的。所以只要 Surface Go 能触及更广泛的用户群,那始终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