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安居侠智能环境检测面板PMT200评测 | 室内环境监测全能王

   时间:2018-07-16 10:32:2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mai201807140105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时常导致我们无暇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也自然容易被人们忽视。空气中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甚至闻不到的有害物质每天都伴随着我们,其数量或种类也在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困于其中的我们,身体状况自然就会亮起红灯,进而对我们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由此可见,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提升生活幸福感至关重要。如果告诉你有这样一款产品能够24小时帮你监测身边空气质量的好坏,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最贴心的提醒。你会不会很心动。今天数智评测室就迎来了传感器行业实力品牌麦乐克带来的安居侠智能环境检测面板PMT200,这是一款支持多种传感器选配定制,并且支持无线或RS485通讯的智能环境检测面板,究竟有何魔力让众多业内人士极力推荐,我们一看便知。

开箱

mai201807140106

打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乳白色的86型面板设计。正面是一块面积适中的LCD屏幕,下方为四个触摸式按键,整个机身采用防火的PLC材质,让使用起来更加放心。环境检测墙面面板在市面上本身就为数不多,安居侠的这一款设计简洁大方,操作起来也很直观。

mai201807140107
mai201807140106

PMT200支持RS485通讯(选配WiFi或者Zigbee),接收远程主机命令,能够帮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家中空气质量,及时发现污染问题,然后直接控制新风机的启动与转速。所有的接口都井然有序集成在面板后面。如图所示。PMT200采用的是激光颗粒物传感器,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具备速度快,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mai201807140111
mai201807140112

面板示意图

技术参数

maileke2018071401

实际体验

mai201807140109

PM2.5浓度

mai201807140110

二氧化碳浓度

首先,我将PMT200的电源线接好,长按开关键3秒,设备开始运行,状态栏和部分显示值如下。

在状态栏显示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人头显示,用不同的表情来显示当前环境浓度的好坏,直观新颖。我们将测试环境换到另一处人流量大的房间,可以明显的看到,数值上升明显。面板上的M键是手动/自动模式切换键,用来切换风机输出的模式。“+”“-”键用于增加或者减少风机的档数,浓度显示的页面每隔5秒自动切换。

mai201807140113

测量值页面说明

安装过程

步骤1:用工具顶入面板上端扣槽,拆下设备后壳;

mai201807140101
mai201807140102

步骤2:按图所示接上电源线,RS485线,风机连接线,确保接线稳固;

步骤3:后壳装入电工暗盒,使用包装附件里的十字螺钉将设备后壳固定在暗盒内部;

mai201807140103
mai201807140104

步骤4:将设备后壳上的8芯连接线和设备前壳PCB上的8芯插座对插在一起,再将设备前壳扣回后壳,安装完毕。

体验感受

安居侠的系列产品一直让我很喜欢,无论是外观上面或是品质方面,个人认为都几乎无可挑剔,品牌的专业性决定了市场反馈的好坏。启动电源键之后便可以智能检测周围环境情况,直观的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除了从显示器中观察之外,还可以用手机APP进行观测。

虽然并未完全体验到这一款产品的全部功能,但已经让我感觉到这款智能环境检测面板PMT200的实用性和产品优势,在操作上基本上没有任何难度,当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异常糟糕时候,能够自动报警,并且联动新风系统等,使用的过程中反馈精准,显示简洁,也并无发热严重的情况发生。可以说,无论是面对智能家居集成商或者普通消费者,这样一款环境检测面板都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产品。

数智评测室观点

毫无疑问,比起单一的检测设备,智能环境检测面板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麦乐克作为全国领先的专业研发传感器及传感技术的企业,产品一直以精确、可靠、专业著称。安居侠智能环境检测面板PMT200从设计风格上遵循了企业简约低调的风格,86盒墙装式的安装方式让它能够在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支持选配的产品理念也让用户在选择时更加省心自如。

未来,麦乐克将全面布局智能家居、智能智造、智慧医疗以及智慧养老等方面传感器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期待麦乐克继续为智能家居传感器领域带来更多的匠心产品!

物联时代 传感先行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mai201807140114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