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焦虑的银行和挑剔的客户之间,只差一个金融科技

   时间:2018-07-17 12:46:14 来源:新智造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日前,京东金融宣布获得130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并已签署具有约束力增资协议计划。

本轮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达1330亿人民币。京东金融用了两年时间,估值增长3倍,并一举突破千亿大关。

京东金融为何能一再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实现估值的高速成长?未来又将如何做战略定位和长远布局?

从自营金融到数字科技,京东金融的自我进化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是伴随互联网时代横空出世的新物种,那么金融科技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与智能时代交接时期的代表。

实际上,金融科技内涵丰富,广义而言,以新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都属于金融科技的范畴。自2015年京东金融正式提出金融科技的业务战略思路,短短三年时间,影响不仅限于平台自身,也在一步步影响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用户。

就目前来看,金融科技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将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如资产数字化,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产品化;一类是技术服务输出,如智能风控、云计算、大数据征信。虽然金融科技仍要解决众多问题,但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在不断推动金融科技继续进化。

京东金融自身,同样在不断自我进化。

在京东金融内部,自营为1.0阶段。依托京东庞大的用户群体,B2C模式,致力于风险定价、数字资产化,针对供应商融资需求和消费者信用采购需求、理财需求开展业务。

但京东金融迅速认清金融业务本质,“中国其实不缺少一家科技能力强的金融机构,而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这一判断促使其向2.0阶段进化,升级为数字科技,业务模式从B2C转为B2B2C,变成一家“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的企业服务,最终达到提升金融机构和C端用户等客户体验的目标。

实际上,去年以来,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为代表的头部科技巨头纷纷去金融化,强化科技属性,走向对外开放融合之路。也是因为大家意识到金融业务的局限性和天花板,看到了科技公司的想象空间,以及与金融机构互生互补、双向输出能产生1+1>2的效果。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互联网领域C端的流量红利已经结束,并且C端业务创新较为缓慢,近期几大互联网企业股价表现低迷与之不无关系,因此B端业务突破对互联网公司长期发展尤为重要。京东金融从2C金融业务转向2B的数字化企业服务,走在行业最前列,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带来估值增长空间。

就京东金融的数字化业务而言,相比同行,主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不论是金融科技还是数字科技,始终在强调数据的重要性,从前期的数字资产化,到2.0阶段要输出的用户洞察、产品设计、风险定价、用户运营能力等,无不基于数据为核心的技术;

(2)为金融机构服务是多维度融合和全链条的服务,技术+场景+用户+运营,立体输出,系统升级;

(3)与金融机构、C端用户融合更深,将利益与服务对象绑定,它不是一个金融机构“技术升级”成本中心,而是金融机构更科技更智能服务用户的利润中心。

京东金融的这一新定位所针对的是当下金融服务链条上依旧未被解决的痛点。

金融服务的攻坚战:焦虑的银行和不满的用户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无疑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比如,更智能的金融产品服务,金融与场景结合越来越紧密,大数据价值凸显,产品发售、用户教育、用户服务更多元灵活。

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公司加快金融科技步伐,推出智能金融、普惠金融服务等,而用户则能更方便的接触金融、参与金融、获得金融服务。

但整个金融服务链条上还有很多痛点需要被解决。

以银行为例,尽管不少银行在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但因为自身短板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一方面,银行利率逐步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使客户在选择金融机构和服务时更加挑剔,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货比三家,银行在金融产品发行、风控、运营管理、营销等环节的成本考验着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已经逐渐习惯了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场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更贴近场景、符合自己习惯、精准触及痛点的服务成为银行的努力方向。至于交易成本、服务门槛、征信等问题,同样限制银行的野心。

银行本身也有问题。据银保监会6月19日公布的数据,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不良率较一季度的1.75%上升了0.15个百分点。尽管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逐季持续下降,但中小银行的情况却不降反升。有的中小银行中个别行业的不良率达到30%甚至40%以上。

大行与中小行不良走势分化,反映出产业结构风险依然存在,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此外,监管的不良认定标准趋严也是不良率上升的一个原因,虽然行业资产质量并没有恶化的迹象,但显性不良则暴露需要银行加大力度处理不良贷款问题。

从C端用户需求来看,传统金融服务门槛较高。由于征信、风控等问题,普通用户获得高端专业的金融服务几乎不可能。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银行获客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个人信贷、消费金融需求急剧增长,投资理财需求不断释放……银行如何抓住这些机会?显然还需要更了解用户的新模式。

上述问题正是金融科技的切入点。而京东金融的“数字科技”B2B2C模式正是针对上述银行痛点和用户需求而形成。

多维度融合、全链条服务,“无界金融”边界在哪里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机会。

对于已经决定去金融化,定位科技公司的京东金融,向银行输出自身的能力,帮助银行解决服务痛点,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成为必然的选择。

京东金融的“数字科技”定位是一种与金融机构多维度融合的全链条服务。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今年博鳌论坛上曾表示:京东金融在2.0阶段不仅输出用户洞察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还包括用户运营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它是一系列的组合,不是单维度的;把金融的东西逐步向金融机构转移,在此基础上,帮助金融机构做相关运营,这不单纯是一个渠道的概念,而是一个全链条的概念。

实际上,进入2018年以来,京东金融动作频频。为技术研发与场景和商业应用结合成立“城市计算事业部”;为中小银行提供包含“IaaS+SaaS+FaaS”全面金融科技服务,而投资融信云;帮助中小银行提升零售信贷效率而发布零售信贷业务全流程产品“北斗七星”,发布技术驱动营销平台“京东来客”;解决企业面临获客和精准营销难题的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京东稻田”;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携手成立“智能金融风控联合实验室”……

借助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互联网基因所描绘的“无界金融”蓝图已经显现雏形。

第一,完全聚焦企业服务市场,且不仅限于金融机构和中小银行,还包括金融领域之外的企业;

第二,不断投资优质技术平台或联合成立数据技术公司,战略合作,引进高端人才,不断强化自身技术实力,扩大“数字科技、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布局,为未来的数字科技企业服务巩固优势,筑高壁垒;

第三,推进全球化策略,投资国外标的,成立合资公司,将国内积累的领先经验复制到国际市场,向全球输出数字科技服务。

就其边界而言,显然金融只是一个开始,京东金融以数据为核心的技术输出还将指向更广阔的行业领域内的企业和用户。京东金融的B2B2C模式,中间的B是金融机构,未来,这个B也可以是政府、企业,C也不完全是个人用户,可以是小B,也可以是消费者。这预示着京东金融有着丰富的服务方式。

定位为“数字科技公司”的京东金融,目前更重要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以让客户体验提升,但不久,恐怕不止金融机构,更多行业、领域的企业、机构都会成为其服务对象,而在被服务企业的另一端,是全新的更智能更普惠、背后有着庞大数据技术支持的智能时代的用户服务。

艾瑞咨询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京东金融现在估值1330亿,两年增长了3倍,但如果从京东金融的发展战略,以及它所处的数字科技的细分行业来看,未来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一方面,数字科技行业正在从已经趋近饱和的TO C市场向TO B蓝海市场转换,数字化企业服务的空间才刚刚打开;另一方面,京东金融提出B2B2C商业模式,完成从自营金融业务向数字科技服务的战略升级,并持续发力。

客观来看,数字科技其实是金融科技在过去几年朝着金融和科技两个方向分化后新的细分市场。京东金融选择数字科技,并不意外。可以看到的是,京东金融近来在科技和人才上的投入不断加码,并且将数字化的企业服务提上了战略高度,完成了精准卡位。在这次融资之后,京东金融如何借力资本,在数字科技的这个方向上实现业务布局的持续完善,将是市场所关注的。

京东金融的这一次融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其定位和理念的认可和期待,其真正的意义不是又多了一个千亿级独角兽,而是为整个行业打开了一个数字化企业服务的蓝海,这个蓝海的价值应该在万亿美元级别以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