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擎朗智能荣获人工智能企业100强

   时间:2018-07-17 17:27:0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由《互联网周刊》与eNe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企业100强”榜单正式揭晓,擎朗智能作为全自主移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军企业代表入选该榜单。

2018《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据统计,我国在类脑智能、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等方向进行了重点研发布局,共支持项目9项,国拨经费总额达3.9亿元。通过重点任务部署,在脑机交互、中文语义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仿生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除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外,国内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在国外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Facebook 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同时,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及各个科技公司也争相切入到人工智能产业,充分展示了科技领头羊对于未来市场的敏锐嗅觉。

尽管如此,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人工基础层面的芯片为例,2017年,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推出了世界首款120万亿次级处理器Volta V100 GPU,可以将机器学习指令传达的效率从几周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帮助客户更加快速地迭代并优化各自产品的上市时间。近两年,像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软件公司也纷纷发力,这使得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层研究地位进一步增强。而这种差距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的缺失。

从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中,可以看出中美企业人数分布的巨大差异。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美国共有1078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78700名;中国有592家人工智能企业,员工数量为39200名,约为美国的50%。分领域来看,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美国员工人数是中国的13.8倍。中国在技术层领域的企业人数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仅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稍多。

中国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而美国作为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地,各大院校都有人工智能专业和研究方向。根据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的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科技企业输送人才。

目前,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人才培养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到人才培养与重点项目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核心人才本土化、核心项目自主化。

加快现实场景落地,完善商业化布局

尽管基础层面稍显薄弱,但在应用层面,我国已经抢占了领先位置。过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迎来了一波史无前例的热潮,在政策、资本、创业者的狂热助推下,人工智能不断在金融、医疗、零售、教育、安防等领域开疆破土,终于迎来了爆发式的全面增长。

目前,人工智能加快走入社会经济生活。我国在人脸识别、人脸支付、语音识别、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发展迅速。例如,百度携手南航将人脸识别技术落地南阳姜营机场,这是国内启用的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出门问问通过语音识别将用户声音转化为文字,再运用自然语意分析理解用户行为,给用户以精准的搜索结果;科大讯飞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中名列全球第六,其翻译器克服了方言、俚语和背景杂音,可将汉语精准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在人工智能商业化方面,企业商业化布局全面铺开,产业链创新活跃,创业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二大“吸金”地。

真实的繁荣 or 泡沫破裂前的狂欢?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投融资事件超200起,总融资金额超40亿美元,2018年中国AI的投资和创业公司将会持续增加。2018年互联网校招已经陆续开展,AI应届生年薪50万遭哄抢,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以56万元的年薪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微软和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

面对此景,不禁令人自问:现在的行业盛景到底是真实的繁荣还是泡沫破裂前的狂欢?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近期接受采访时提到:“每个企业家都把公司打包成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诱人的条件,但我认为今年年底将会出现许多人工智能市场上的经济泡沫,那些吹牛的AI公司,乱用AI包装的公司,今年冬天就是他们的冬天。对于那些真材实料的AI公司,AI的大浪潮才刚刚开始。”

面对市场的质疑、资本的反馈,刚刚由青桐资本举办的“青桐圆桌派”也对机器人商业应用的破局之道做出了一些讨论。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机器人认知的启蒙阶段,用户需要的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需求,真正帮助人们干活的服务机器人,而实现劳动力代替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商业使用对于擎朗智能来说需要很高的标准,它意味着着低成本、全自主、可量产并且出错率低于0.01%。

人工智能行业已经打响了技术落地行业的最关键的战役,厮杀也从实验室转战到金融、医疗、教育、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对于人工智能从业者来说,需进一步夯实自身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而对于企业家而言,更加要警惕没有场景落地和平台支持的AI“空中楼阁”。

无论繁荣,亦或是破灭,2018的中国人工智能,注定会经历一段更加深刻长远的发展。

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进化的脚步已不可抵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