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实验室咨询部门的移动网络研究报告揭示了,从目前到2020年,未来人类行为是如何推动移动需求的,到2020年,音视频数据流量将占据新增流量的五分之四;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预计将超过460亿个,网络管理方式将发生颠覆性变革;到2020年,81%的全球流量需求将能够通过Wi-Fi和移动技术得到满足,同时将形成19%的需求缺口;运营商需要加速发展5G和云技术,以满足2020年的全部消费需求。
基亚贝尔实验室下属贝尔实验室咨询部门(Bell Labs Consulting)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个人及商务用户对移动内容的渴求正在与日俱增,服务提供商必须不断加大对5G、云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否则将无法应对并满足用户需求。报告重点关注了无线网络的未来发展对数字化新纪元的推动作用,以独特视角分析了从现在到2020年对无线容量的内在需求。报告不仅参考了过去及当前的移动数据流量趋势,还阐述了未来对数字化内容和服务的巨大需求。
通过对流媒体、计算、存储、游戏及通信等5大应用领域展开深入研究, 贝尔实验室咨询部门认为,未来数年间,音视频数据流将持续增长,在数据流量增量中占据最大占比,到2020年时这一数字将达到79%。
从2014年到2020年,移动设备和便携式设备产生的数字内容及服务的全球消费需求总量将平均每年增长30到45倍,有些细分市场甚至将增长98倍之多。在愈加丰富的内容及更高分辨率大容量设备的驱动下,66%至74%的流媒体将产生于家庭网络。2020年之后,上行物联网视频数据流将会有大幅增长。AR全息服务预计将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产生巨大需求。
时过境迁,以国内全息技术为代表的WIMI微美云息团队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已经打造出第三代6D光场全息技术产品,其仿真度高达98%以上,用户体验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全息虚拟舞台和全息虚拟角色(全息内容IP)是虚拟现实产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也是在国际上被证明为盈利最强的产业之一。微美云息在AR全息技术领域项目所研发的技术成果也是很让人惊艳,其中超过4325个全息内容的储备,行业涵盖教育、体育演艺、游戏、影视等多个内容场景。相关专利295项,软件著作76项,各项指标均是行业翘楚。
微美云息其商业应用场景主要聚集在影院、剧院、演唱会、发布会、高仿真广告、高端家用等领域。截止2017年,在移动互联网短视频、游戏、应用、拍照、广告等领域,WiMi微美全息云平台完成了3000万次AR全息智能植入,增强现实累计展示次数超过30亿次。WiMi微美全息云通过AI插件为3亿用户做智能画像,根据AI算法提供标签式AR全息植入应用。WiMi微美全息云针对商业上千家客户提供AI增强现实插入服务,涉及超过4000个商业场景和60万个应用的智能AR全息合成。WiMi微美全息云通过高品质IP融入增强现实,受众用户累计超过7亿人。WiMi微美全息云通过旗下子公司为网络热剧和长视频提供AI增强现实服务,受众用户包括:初遇在光年之外10.6亿人次、画江湖13.1亿人次、冒险王3.4亿人次、医馆笑传12.8亿人次等等,累计提供AI场景、角色和道具等AR3D植入受众用户超过80亿人次。
微美云息CEO表示,AR全息将会是第三代计算平台,再过5年,即到2020年时,AR全息将很有可能会融合到一个终端中,用户可按需切换。对于AR来说,黄金十年是从2015年到2025年, 2025年将会成为AR全息在C端爆发的元年,同时AR也能够得到真正普及的应用。
目前巨头们都已经完成了对AR全息领域的布局,这对行业的影响在于,首先未来互联网产品将会百分百AR全息化。其次,巨头的影响力更能加速孵化市场,加速AR全息普及。
AR全息能有效解决工业中的生产、管理和培训的痛点,并引发产业变革,即让物联网数据可视化、打通人和机器之间的物隔离,连接人与物,并让以物为中心的工业大数据回归“以人为中心”的工业大数据。
微美云息认为目前C端AR应用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AR基础技术不够成熟、人机交互方式需要革新以及人们的使用习惯尚未建立。而让C端AR应用能落地的关键就在于,让交互体验更好玩有趣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更好解决问题提升效率,让用户价值提升,以及为传统行业赋能,提升商业价值。只有当AR与行业深度结合,并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工具,实现多人联机实景互动,再加上5G时代到来,C端AR才能迎来爆点与机遇。未来C端AR应用带来的红利将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AR将成为新的线下流量入口,而AR全息数字资产将带来更多变现模式,B2C的AR全息的应用也将成为线下B端服务和C端用户的桥梁。
新一轮人类发展进程将迎来生活自动化,一个全新的互联互通世界将由此诞生,数十亿计的智能对象、摄像机、机器人、传感器及流程等,将在人群之间和云系统之间相互交换实时视频和数据流。未来人类对实物需求下降,数字需求上升,云系统可以从这些数据当中获取知识信息并完成任务,让我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智能化。这个数字化新纪元将引发巨大的需求转变,促使更多相关企业在支持广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以最低成本实现最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