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家工信部主管刊物《互联网天地》关注迅雷链发展

   时间:2018-09-10 17:27:0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由国家工信部主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刊《互联网天地》日前邀请迅雷集团CEO、网心科技CEO陈磊担任封面人物,就其个人及迅雷的转型发展展开了深入对话。迅雷积极响应“网络强国战略”,脚踏实地发挥自身科创优势,全力以赴抓住历史机遇,并打造中国区块链主链代表“迅雷链”,成为业内标杆。

《互联网天地》封面人物陈磊

作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互联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互联网天地》坚持“权威性、高端性、实用性、鲜活性”的办刊方针,反映中国互联网行业和会员单位发展成就,介绍互联网领域新业态、新案例、新技术,讲述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故事。招牌栏目“对话·封面人物”主要就互联网发展热点话题,邀请互联网企业和有关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度对话,对于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迅雷集团从互联网下载服务提供商转型为云计算与区块链创新企业,在结合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多年来在分布式计算方面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共享计算模式,并成功在区块链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推出了高性能区块链——迅雷链,让中国成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TPS主链的国家。迅雷取得的种种成果及其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引起了《互联网天地》等国内外主流刊物的关注,本期封面人物的对话中,着重了解了陈磊及迅雷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大势的紧密联系。

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大到强、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核心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增强核心技术的自主能力,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撑、政策的突破、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企业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会重视核心技术的投入和研发。

陈磊认为,一家公司要转型,其战略需要符合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国家发展的大趋势。第二,必须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

在今年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上,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而中国在互联网发展史上参与技术革命的时间相对较晚一些,只有在区块链技术革命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中国能够引领今天的技术变革,中国的数字产业、互联网产业、数据产业和实体产业融合的过程都很有可能领先世界。

发挥核心竞争力 转型区块链

那么,迅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迅雷天生就是一家分布式技术公司,最受欢迎的迅雷下载,其技术原理就是把用户的计算资源利用起来服务其他的用户。而分布式技术的优势和基因与共享计算、区块链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并且用户与同行也十分认可,认为这是迅雷应该做的事,选择这个方向对迅雷来说是合理合情的战略转型。之后,迅雷也不负众望,在区块链行业的深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迅雷链的开发,以及迅雷链生态的形成都高度契合我国发展“核心技术”这一战略要义。

在区块链领域,迅雷打造的超级区块链平台迅雷链,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百万TPS高并发、秒级确认的处理能力,具备了支持超大规模应用,实际场景落地的能力。它有效解决了当前区块链性能低、效率低的核心痛点,由此拓宽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落地成为可能。而在今年7月,迅雷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迅雷链文件系统(简称TCFS),开发者可使自己的产品具备文件数据分布式存储与信息上链等特性,从而快速集成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高可靠、安全加密、海量存储、授权转移等能力。

通过举办区块链应用大赛活动,迅雷链上积累了大量的开发者和创新企业,日益形成了完善的开发布局,展现出区块链3.0时代标杆主链风范,成为广受认可的国内主链代表。

据陈磊透露,未来的迅雷会更加关注大型的、对老百姓有实际价值的区块链服务应用,从技术、流量、资金、资源等各方面为这些应用提供支持,全方位帮助实施落地。迅雷的愿景是,要成为全球去中心化计算技术的领头羊,无论是区块链还是共享计算,迅雷都要让中国在这些前沿技术上领先世界。

正所谓企业兴则国家兴、企业强则国家强。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打造世界一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前沿技术的拓荒者,主动掌握和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迅雷的愿景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愿景,更是中国在发展核心技术上的愿景,也是互联网工作者都应积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