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印度5G试验排除华为中兴?这次真和联想无关

   时间:2018-09-26 09:33:00 来源:搜狐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兴被制裁尚不足一季,剧痛未央,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又罹重击

这一次,主角除了中兴,还有中兴事件里“别人家的公司”,被拿出来当正面典型树立的华为

印度《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14日的报道称,印度电信部(DoT)已经禁止中兴以及华为通讯参加印度的5G用例试验与合作

该报还评论,印度政府此举或将令华为公司在印度面临重大挫折,并导致其在印度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12亿美元“速降”到7-8亿美元

消息甫出,一片哗然。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明确表示,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参与5G网络部署或者不愿意采用华为的5G技术

结合这一系列消息,如今印媒的报道实在难以等闲视之,也有理由令人去审视其间的草蛇灰线。

印度政府预计,到2035年,5G对印度的累计经济影响约为1万亿美元。5G需要大量的频谱,3300-3600 MHz 5G频谱的最低价格已确定在每兆赫49.2亿卢比。爱立信报告估计,2026年5G将为印度电信运营商带来270亿美元的收入机会。

一旦商业化,5G不仅会颠覆电信业,而且还会涉及其他行业。印度政府计划在2019年初展示印度独有的5G用例。

“一开始,下一代网络技术将应用到重要的政府项目,如智能城市和数字印度,还有其它B2B应用。”印度移动运营商协会(COAI)主席Rajan Mathews表示。

印度是全球第二的人口大国,也是互联网渗透率偏低的新兴市场。根据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的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印度2016年的互联网渗透率只有27%。目前印度全国有2.4亿用户被4G网络覆盖。

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就一直认为“印度是‘下一个十亿用户’计划中最重要的市场。”

中国工信部非常重视5G技术的发展。早在2017年11月9日,工信部就正式对外公布了5G系统的工作频段,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公布5G工作频段的国家,对5G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的RAN1#87会议中,华为力主的Polar码被5G控制信道采用

今年4月2日,中兴通讯的官方微博对外宣布,中兴通讯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合作取得了里程碑成果,在广州成功打通了中国首个基于3GPP R15标准的5G电话,加速了5G的商用进程,为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新篇章。

在印度这个至关重要的海外新兴市场,华为和中兴们会错失良机吗?

惊动外交部

《经济时报》称,印度电信部长阿鲁纳·桑德拉加(Aruna Sundararajan)表示:“我们已经告诉三星、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等运营商和我们在5G技术试验方面进行合作,并获得了积极的相应,我们已经将华为排除在外了。”他说这是站在安全角度上的考虑。

知情人士称,除了华为外,另一家中国厂商中兴通讯也被印度政府排除5G试验

中兴通讯则表示,目前暂时未收到任何(被禁)消息。

上述报道表示,印度政府很可能成为继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后,第三个限制中资公司参与本国5G电信设备制造的国家

对于印媒的报道,华为印度分公司负责人在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华为积极响应印度政府5G网络建设需求,与政府有关部门、运营商等合作正在正常进行。印度政府对华为持欢迎和开放的态度,并给予了支持。

华为还在一则官方声明中表示,“我们定期与DoT和有关政府官员保持着联系。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很支持华为,并一直对我们开创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表示赞赏。”

华为补充说,该公司有信心展示5G技术将带来与政府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合作,从而使该公司能够与印度在实现5G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华为还表示目前正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紧密合作,因为他们希望在试验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事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9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在回答记者的相关提问时,他表示: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在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也希望有关国家能为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运营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印之间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目前总体进展是顺利的。

目前印媒中仅有《经济时报》一家报道此事,路透社则转发了《经济时报》文章链接,并标明尚未证实该报道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最近的报道显示,印度电信部长Sundararajan称,电信部已与爱立信、诺基亚、三星、思科和日本电气接洽,以开发5G应用

Sundararajan表示:“我们与爱立信,诺基亚,思科,三星和NEC取得了联系。我们也与华为进行了会面,华为对此表达了积极的意愿。DoT建议如果华为在5G应用测试方面有兴趣,可以提交给我们一个提案。近期我们将看到华为在5G方面提供的提案,并依此判断双方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这些年,华为、中兴通讯在印度一直磕磕绊绊。2006年11月,印度最大的电信运营商BSNL公布了一份价值48亿美元的GSM移动网络扩容合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GSM订单),招标结果出炉,诺基亚、爱立信胜出,中兴通讯惨遭淘汰

BSNL给出的理由是,中兴通讯的技术不达标。但外界认为,这不过是印度以技术为借口罢了。招标刚开始,当地报纸就报道“中兴出局”,中兴通讯成了“陪衬人”。

数据显示,早在2008年时,华为在印度合同总额已超20亿美元,销售收入达13亿美元。而中兴2008年时在印度的合同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十年过去了,华为、中兴通讯在印度并未取得增长。

聊以慰怀的是,印度的电信运营商站在华为、中兴通讯这一边。印度某电信运营商表示,中国电信设备商有技术,质优价廉,服务响应快,选择欧美电信设备企业会大大增加印度运营商的负担,将压力推给消费者。

争渡,争渡

在2、3、4G时代,核心专利标准被美国高通、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握,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巨大的通讯大国却屡次吃亏。随着全新5G时代的来临,华为、中兴等中国制造商纷纷发力,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一定话语权。

根据此前高通和爱立信相继公布的5G专利收费标准,一台使用高通5G专利的智能手机将被收取上百元专利费用。而作为同样拥有5G部分核心专利的公司,华为则早已经表示不会超过4%,并将致力保证5G时代的健康发展。

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华为的5G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自从去年美国宣布抵制华为电子产品之后,华为在海外市场就开始连遭打击。

不久前,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因网络安全担忧采取了行动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参与网络建设。上个月,美国宣布禁止政府部门使用来自这两家中国厂商的设备。而澳大利亚则禁止华为提供支持该国新电信网络的设备。

在正式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通讯参与5G网络部署的同时,澳大利亚也以“华为电子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单方面禁止华为5G技术及禁售华为一切电子产品。

8月23日,针对澳大利亚5G市场业务被当地政府排除一事,华为曾回应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5G安全指导书,以安全为借口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公平、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任何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澳大利亚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公平竞争和非歧视原则。

8月26日,日本媒体表示,鉴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将华为和中兴视为问题公司,也将禁止其参与日本的5G活动。

今年9月,韩国也公开表示,正式将华为、中兴作为“问题公司”,拒绝华为进入5G市场。

此前,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曾表态,不愿意采用华为的5G技术。

打击纷至沓来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占据了一席之地,阻碍了外国本土制造商的发展。

六年前,澳政府就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竞标国家宽带网络部署(NBN)的合同。华为澳大利亚董事会主席John Lord曾一语道破背后的原因:“这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中国企业。”

据韩国《朝鲜日报》8月21日报道,在华为决定为印度排名第一的通信企业构建5G通信网后,三星开始和排名第二的通信企业联手建设5G网。在印度扩建智能手机工厂的同时,三星也在通信设备领域扩大业务,向华为发出了挑战书。

8月8日,三星电子宣布将5G作为三星的四大未来业务之一,宣布要投资数万亿韩元。上述报道称,在明年实现5G商业化之前,三星电子和华为在5G设备、芯片、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整个领域正在展开抢先竞争。

上个月,韩国三大全国性移动营运商已经准备采购华为的电信设备,初步合约价值可能达到10兆韩元(90亿美元),这让三星电子相当尴尬。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7月16日报道,三星电子7月13日首次发布了5G核心设备,宣布了供应设备的时间表。有解读认为,在5G无线技术的争夺战中,三星将在自家后院面临华为的强力挑战。

9月17日,美国电信运营商AT&T宣布,三星、爱立信和诺基亚将为其供应5G网络设备。

事实上,在美国顶尖移动运营商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Verizon也将这三家公司列为供应商,Sprint则会在这三家公司之间平分订单。T-Mobile也与诺基亚和爱立信建立合作关系,并且专门提到诺基亚的总订单达到35亿美元。

根据Dell'Oro的数据,三星是美国无线电接入网络设备第三大供应商,仅次于爱立信和诺基亚,并将在美国网络设备市场持续发力。

而在全球范围内,通信设备市场由排名第一的中国华为(占28%)、瑞典爱立信(占27%)、芬兰诺基亚(占23%)等三家公司主导。三星电子仅仅排名第五(3%)

在明年实现5G商业化之前,三星电子和华为在5G设备、芯片、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整个领域正在展开抢先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能实现5G硬件垂直系列化的企业,全世界只有三星和华为,两家企业的竞争会日益激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