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Mate 20 Pro和三星Note9大比拼!究竟谁技高一筹!

   时间:2018-10-17 17:17:44 来源:凤凰科技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原标题:华为Mate 20 Pro比拼三星Note9:谁是安卓机皇?)

华为Mate 20 Pro正式发布,所有的传闻也一一得到证实:它确实是一款怪兽级手机,是首款采用下一代7纳米芯片的Android手机,同时它还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拍照手机,电池容量巨大,并且拥有史上最快的充电速度。

▲华为Mate 20 Pro(左)和三星Galaxy Note9

那么,华为Mate 20 Pro与今年最佳Android手机之一三星Galaxy Note9相比如何呢?

以下是两款重磅机型在设计、相机、性能和电池方面的对比。首先让我们大致看一下两款手机的配置,左为华为Mate 20 Pro,右为三星Galaxy Note9。

简介:华为最好的手机,首款采用7纳米芯片的Android手机;三星最强大的手机。

价格:1000欧元起(不在美国销售);1000美元起。

配色:黑、蓝、白、绿和暮光渐变色;暮光黑、海蓝、薰衣紫。

系统:基于Android 9.0 Pie的华为EMUI 9.0;基于Android 8.1奥利奥的三星Experience 9.5。

显示屏:6.4英寸OLED屏,顶部带有刘海,分辨率为Quad HD+ (1440 x 3120px);6.4英寸Super AMOLED屏,无刘海,分辨率为Quad HD+ (1440 x 2960px)。

芯片:麒麟980,是首款用于Android手机的7纳米芯片;骁龙845,为10纳米工艺芯片。

内存:6GB/8GB;6GB/8GB。

存储空间:128GB/256GB/512GB,另支持microSD卡;128GB/512GB,另支持microSD卡。

相机:4000万像素+2000万像素+800万像素后置三摄组合,前置为2400万像素;1200万像素+1200万后置双摄,前置为800万像素。

电池:4200毫安时,支持40瓦超快充电;4000毫安时。

其他:IP68级防水、快速无线充电、3D面部识别;IP68级防水、快速无线充电、面部和虹膜识别。

相机

一句话总结:两者的拍照质量都极高,但相比华为Mate 20 Pro,三星Galaxy Note9少了一枚超广角相机。

如果你想要一款识别度高的手机,那么你可以考虑华为Mate 20 Pro。该机背面拥有一个很大的相机方形矩阵,很容易将其与其他手机区分开来,因为Mate 20 Pro携带了三个后置摄像头。其主镜头是4000万像素的f/1.8光圈相机。3倍变焦的800万像素长焦镜头拥有光学防抖技术。还有一个2000万像素的超广角相机可以拍摄壮观的风景和微距照片。相比之下,Galaxy Note9背面有两个摄像头,都是1200万像素,其中一个是普通相机,另一个是2倍变焦的长焦相机,因此该机没有超广角相机。

Mate 20 Pro领先于Galaxy Note9的另一点是,其相机配备了更快和更先进的AI技术。具体而言,Mate 20 Pro采用了更快的AI芯片,令其不仅能够识别轮廓,还能识别整体形状和物体。例如,在相机应用中,它可以识别人的轮廓,并使用它来做一些很酷的事情,比如在视频中突出人的颜色,同时将背景设置为黑白。华为AI还可用于实时运动跟踪,这样Mate 20 Pro就能在视频中认出你蹒跚学步的孩子,并持续将焦点对准他。Galaxy Note9则缺少这些功能。

性能

一句话总结:Android首个7纳米芯片带来两位数的性能提升。

Mate 20 Pro是首款搭载下一代7纳米芯片的Android手机,而Galaxy Note 9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45芯片,后者采用的是10纳米技术。更先进的芯片工艺意味着,你的应用加载速度更快,手机运行更流畅,界面对每一次点击的响应更快。

电池和充电

一句话总结:华为超快充电(SuperCharge)技术将快充带到另一个水平。

Mate 20 Pro的电池容量几乎比其他任何手机都更大。具体而言,Mate 20 Pro的电池容量是4200毫安时,大于Galaxy Note9的4000毫安时,也远大于其他大部分机型。

虽然Mate 20 Pro和Galaxy Note9都支持快速充电,但华为真正把该技术带到下一个水平,它的SuperCharge充电器能够以高达40瓦的功率充电。另一方面,三星使用自己的“自适应快速充电”技术,支持的功率最高为25瓦。无线充电方面,Mate 20 Pro的充电速率为15瓦,而Note 9的充电速率为10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