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在美团点评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业绩,上市期间的业绩表现得以披露后遭大行纷纷下调目标价,股价暴跌逾14%,截止发稿,跌9.66%,报55.15元,最新市值3028亿港元。
这是美团上市后首次公布季度业绩。总收入为191亿元,同比增长97.2%。总收入的增长得益于美团平台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16亿元,受到交易用户人数及其购买频率增加以及活跃商家数目增加所推动,变现率从去年同期的9.3%升至13.1%,以及美团新业务的迅速发展。毛利总额由2017年同期的34亿元同比增至46亿元。在排除优先股的特殊会计处理后,美团因新业务的持续投入,经调整后的亏损净额为25亿元人民币,较上期财报出现收窄。
数据显示,美团平台整体交易额(GTV)为1457亿,同比增长40%,相比上半年的增速56%明显下滑,且低于见智全年增速预期49%;整体GTV低于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餐饮外卖增速下降:餐饮外卖GTV达800亿,同比增长54%,相比上半年的97%明显下滑,且明显低于见智全年预期65%。
昨日,36氪发布了对美团王慧文的专访“新商业NEO100 | 专访美团王慧文:觉得公司值钱,有的时候只是种妄念”。其中,王慧文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阿里收购饿了么细节,称95亿美金成交是靠美团抬上去的。更是说出,美团是看不过饿了么被欺负,才往上哄抬价格。
“90亿美金还是值的吧,其实不会成交的,阿里有否决权,怎么可能让我们把饿了么买下来呢。我们只是觉得最初报价70亿美金实在是太欺负饿了么团队了,我们看不过去。”王慧文是这么说的。
虽然说着是看不过去饿了么团队被“欺负”,但不难看出其根本用心。上市前,如果友商的估值太低,肯定会影响美团上市股价。更是有可能影响,或者说导致美团在二级市场也融不到足够的资金。当前美团业务本就散乱,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必然更是难以支撑这么大一盘业务散沙。所以究其根本,还是在为了自己以后上市铺路。
对于阿里收购饿了么一事表示:就怕真的成交了。这话让人难免觉得美团的格局还是小了一些,故意抬价的做法很有“心机”,但跟阿里一对比,就有点太小儿科了。事后放嘴炮,摆出功臣的姿态邀功,也让这个采访也变得略显搞笑。
然而没想到,饿了么居然隔空回应,一起竞争,是最好的。不过确实竞争是市场必然要面对的事,与其恐惧,还不如优化自身,而竞争这件事本身也是对消费者极为有利的事情。
当初的收购,美团90亿随口而出,搅乱市场帮自己上市估值抬价,眼中只有利益。不想着优化自身,快速的改造升级,以便适应人们的日益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那必然是会被其他所替代的。
对于整个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来讲,没有核心造血业务,也没有创新基因,靠资本活下来的业务可能经不起真正的战争。一旦大企业入局,那么必然会出现各种的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并入阿里体系不久的饿了么,已经在打破僵滞的行业局面——8月28日,易观咨询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外卖市场报告显示,外卖市场单季交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从推升交易额继续上涨的源头、活跃用户数这个指标来看,饿了么当季的月活跃用户较上季增长超过30%,增速居行业第一,为行业贡献超过60%的用户增长。有了强大后盾的饿了么在行业内内深耕细作,全方位升级。
而从团购起家的美团,在过去的8年里,“试一试”了外卖、酒旅、打车、充电宝、共享单车、电影票,以及无数个你未必知道的业务。它们中有一些已经被关停,还有一些,则被王慧文收纳到“没想好,还得再看看”的筐里。这种不负责任、无限制扩张到收缩,说到底,是信念的缺失。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表明了这一点,阿里的生态繁荣,是真实体现在各个商业体之间的高效流转与支持。至于美团,它上市后的股价早已说明了一切。但愿美团不要只是顾着数钱,多考虑一些像饿了么与口碑一样对本地生活市场的输血。毕竟,细水长流,市场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