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独奏家与美国人工智能“乐团”携手演出了12首中外作品,这是音乐人工智能伴奏系统在中国首次亮相。
但其实音乐人工智能已经不新鲜了,比如在国外,登录Jukedeck的网站,只需输入音乐类型、心情、速度快慢、演奏乐器以及长度等基本信息,就可以轻易创作出一首优美的歌曲。Amper Music也提供类似的音乐创作服务。
AI进入到音乐创作层面,在互联网行业也已有不少案例。2016年,索尼公司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流机器”(Flow Machines)的软件,创作了一首披头士(Beatles)风格的旋律。然后,它落到了人类作曲家伯努瓦卡雷(Benoit Carre)的手中,并被制作成一首完整的流行歌曲《Daddy 's Car》(爸爸的车)。
今年8月,微软宣布第四代小冰将于近期出道发行原创单曲加入到虚拟歌手市场的竞争当中,并让小冰现场“演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
今年 9 月,索尼公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FlowMachines人工智能系统创作了两首流行歌曲,一首叫《Daddy’s Car》,一首是模仿The Beatles曲风的欢快歌曲。虾米音乐的“探乐实验室”的主打功能里面也开始玩起了哼唱配乐、说唱配乐、AI写歌,不过目前它在功能层面尚不成熟,仅仅停留在娱乐阶段。
音乐内容产出无法满足庞大音乐市场的需求
为什么AI音乐创作有这么多玩家都在尝试,其中一大原因在于当前的音乐内容尤其是优质音乐内容产出着青黄不接的局面,无法满足当下音乐市场的需求。
在今天这个时代,优质的原创音乐作品产出少已经无需用数据来论证,这与数字音乐平台没有形成完善的音乐人扶持机制、内容产出机制与盈利模式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尽管数字音乐的用户规模已经非常庞大,音乐APP听歌已经成为主流,但当前音乐人自上传作品仅占整个互联网曲库的3%。
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前后,很多人对这个音乐产业的黄金时代或许依然有着清晰的印记,流行歌曲一茬接着一茬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传遍大街小巷,成为许多人的集体记忆。
但是到了最近5~6年,乐坛经典的优质的新音乐作品已经荒芜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数字音乐平台各种主题打包推荐的也是年复一年都在不断循环的老歌,加之各种选秀节目的翻唱改编,经典老歌曲目已经被过度消费了,但是新的音乐作品与曲目还撑不起当前青黄不接的数字音乐大时代的内容需求。
数字音乐用户增长的春天已经过去,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5.23亿人,增长率为1.82%,其增长斜率已经放缓,用户数接近饱和。但音乐市场的内容产出却依然十分乏力,这仍然是一个偏饥饿的市场,对于如今大部分用户来说,单个在线音乐APP的曲库很难满足其日常使用需求。
2015年,国家版权局颁布被称为“最严版权令”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此后,我国音乐产业实现全面正版化。在今天,腾讯、阿里、网易等主流音乐平台完成了两两交叉授权,音乐曲库达到了99%的开放与共享。
尽管如此,由于曲库版权的正规化,多数音乐APP在音乐版权上是存在很多缺失的音乐内容,有数据显示,约有15%接近8000多万的用户会使用多个音乐APP。腾讯虽然在这方面有优势,但也不能垄断所有的热门曲目。
数字音乐当前也仅仅充当一个听歌的工具软件,音乐产业的营收与内容创作生态的乏力正在成为掣肘行业的瓶颈。
AI作曲引入数字平台 能否重建产业?
说到底,如果今天的互联网音乐的竞争模式还是仅仅是依赖砸钱买版权来构建壁垒,那这个行业的未来或许是枯燥的,也是无趣的。
过去音乐人的主营盈利模式唱片工业被摧毁了,但取而代之的数字音乐平台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扶持政策,也没有建立起互联网音乐人的盈利模式。许多音乐平台也上线了各种扶持独立音乐人计划来扶持音乐人,试图带动一个原创的音乐内容产出的生态与机制。
比如网易云音乐有扶持独立音乐人的"石头计划",向所有音乐人开通赞赏;去年虾米音乐宣布启动"寻找未曝光少年"的寻光计划II;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在去年启动腾讯音乐人计划,试图带动原创独家的音乐人生态,但是它们的这种扶持提供给音乐人的价值不大,独立音乐人其实多数处于长尾,没有好的流量与付费率,因为平台的流量基本是被头部垄断了。
《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指出,2017年华语专辑销售额排行榜中,李宇春和鹿晗的专辑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吴亦凡、张艺兴、陈奕迅、孙燕姿等头部艺人专辑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而非头部歌手,粉丝量与收听率低的歌手,在数字音乐平台很难获得好的推荐与收入。商业模式的缺失,自然导致音乐产业曲目创作的源动力熄火了。
而现在流行歌曲的生产都是源自于哪里?我们从《海草舞》、《白羊》、《BINGBIAN病变》、《学猫叫》、《沙漠骆驼》、《纸短情长》等口水歌产出地发现,今天流行歌曲的生产与流行的源头不是唱片公司,不是各种数字音乐平台,而是抖音这种短视频平台。
也就是说,今天大部分音乐类APP都是工具属性,它没有好的社交机制、没有爆款打造机制,没有优秀的内容生产机制。所以,反而让抖音的这种娱乐化的短视频BGM自带传播属性,成了当下流行歌曲的发源地。
如果未来各大音乐APP能引入AI智能创作的模式,它可能给音乐版权与内容产出、商业模式带来一些新玩法。
与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相比,AI音乐的本质是通过数据分析与学习,找到相对固定模板,然后通过套用模板进行“创作”和演出。虽然机器的艺术感知能力尚与人类有不小差距,但基于技术的发展走势,AI在音乐领域的自主创作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Jukedeck首席执行官Ed Newton-Rex说,几年前,AI还没有到达可以为任何人写出足够好的音乐的阶段。但是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而对于原创歌手、音乐人来说,创意灵感的枯竭是常态,AI音乐创作可以成为它音乐创作的一个灵感迸发的来源,这个价值挺大的。
如果在一些音乐APP上可以通过AI技术辅助音乐人去更高效的参与创作一些曲目生成歌曲,如果有一天普通用户以及音乐行业人士都能够借助平台的AI能力自主创作,这意味着在线音乐平台将会迎来一个利好时代。
因为AI职能作曲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其一,音乐创作门槛的降低和作曲的大众化——随着这种AI技术的进一步演进,音乐产业里的音乐制作部分,如母带处理、后期混音等将会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种以AI为卖点的功能可以带动音乐产业生产力的解放,以及AI音乐创作与版权保护的新模式。
过去在线音乐平台依靠花费巨头去购买版权,在目前的几大数字音乐平台上,腾讯音乐集团拥有最大的曲目版权,所以用户往往会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歌手曲目而选择下载谁家的APP,现在从虾米、网易等平台上,可以知道很多一线歌手的曲目是缺失的,这导致了用户的流失。
在版权正规化的当下,当下的音乐产出满足不了市场对优质音乐的需求。而AI创作可以补齐这方面的短板,它可以为歌手、艺人、音乐人、民间音乐创作爱好者提供更多AI作曲的,给音乐人或者其他做艺术的人一些灵感,可能AI制作的旋律可供借鉴或激发灵感,鼓励更多人加入音乐曲目创作一一方面通过AI音乐的娱乐化模式吸引更多普通大众,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刺激反哺音乐内容创作,带动平台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以音乐为媒介,产生更深层次的社交互动。
其实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可能解决平台方的曲目内容产出,带动版权管理的新模式。
因为AI作曲的本质通过为音乐人提供适合的音乐创作素材,辅助其进行创作,或者为现有的编曲提供前期的作曲服务。它其实为音乐产业的版权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借助AI,可以为数字音乐平台形成一个海量的拥有大量清晰的单曲版权的音乐素材库。
除了直接买断单曲版权和订购会员之外,平台可以通过保留该AI曲子的版权,用户也可以将其用于商业化并盈利,同时也能帮助唱片公司或者制作测试音乐内容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分成收入。
比如说,艺人用了音乐平台的AI技术产出的曲目内容,艺人贡献是创意,同时平台特贡献了AI技术,某种程度上,总体上版权应该归属音乐人,但平台贡献了底层技术,它可以通过前期的协议获得AI曲目的使用权或传播权。
一方面,平台因此就打破当前纯粹依赖囤积版权来构建护城河的局限,在无需付出巨大版权成本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音乐内容生产机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AI音乐的创作计划引发新的音乐创作潮流,建立AI音乐模式的平台优势。
这样一来,在推动新的音乐作品的产出与版权共享上,平台会因此在音乐版权上打开更多的思路,它带来的竞争模式或许更具颠覆性,即它可以带动唱片产业与音乐人入驻平台,通过共享版权机制连接整个音乐产业。
这或许意味着,在互联网颠覆唱片业之后,再通过技术将它重建,这才是互联网变革传统产业的意义所在。
音乐人的新机会
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是,AI作曲如果越来越成熟,它是否会抢夺音乐人的饭碗?过去,在互联网发展的催生下,音乐使用提成、直播打赏等等模式为音乐人创造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但是在目前,在眼下的音乐行业还远不是大多数,当前音乐人收入低是事实。
中国人民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音乐人生存现状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称音乐人报告)指出,美国人人均音乐消费水平16.41美元,而中国仅为0.15美元,美国的人均音乐消费是中国的109倍。中美音乐人收入差距11倍。
穷则思变,人工智能能作曲对音乐人来说可能很可怕,因为某种程度上,它在抢音乐人的饭碗。但在过去几年里,音乐制作人工智能软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音乐人本身收入数字专辑收入低的当下,它当前更多会充当音乐人的辅助,协助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
因此,对于行业来说,与其说它是一种可怕的新奇事物,不如说它是一个更好的风口与机会,它更可能是一个协助音乐人提升效率的工具,未来会帮助更多制作人用来创作。
谷歌、索尼、百度、苹果,国外创业公司如Amper、Popgun、Jukedeck和Popgun等,都在积极推动自己的AI音乐项目,从未来趋势来看,围绕着人工智能服务创建音乐将形成产业上的共识,它能够解决当前数字音乐平台的版权内容以及音乐社区活跃度与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当下各大音乐平台都想向产业链方向布局,打造孵化、原创、以及发行完整的产业链。或许,通过AI技术的布局,想办法形成一种AI音乐创作的生态,深耕音乐内容的开发、提升整体的音乐内容质量、培养有潜力的音乐人,从内容到商业化都围绕着这个产业去深耕,可能会是未来数字音乐平台的一个很好的突破方向。
音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数字音乐平台当下的格局已定,缺少新的玩法,当然,bizhe 也看好,AI创作未来能给当前青黄不接、步入黄昏的音乐产业带来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