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Nova 4 全面屏路上的急先锋

   时间:2018-12-20 16:26:13 来源:IT之家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2月17日,华为在长沙发布了全新的nova 4新机,售价3099元起,代言人易烊千玺的到来让现场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我们知道nova系列定位年轻时尚消费者,主打颜值和拍照,nova 4在这两个方面自然下了很大功夫,该机采用了最新的极点全面屏以及4800万后置高清三摄。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三星A8s之后,全球第二款极点全面屏手机,IT之家认为该设计很可能在明年的手机界全面普及,可以看出华为在拥抱新鲜事物方面的积极态度,同时也体现出华为在供应链方面的超强整合能力。

华为nova 4最大的亮点和卖点显然是其“极点全面屏”,也就是我们说的打孔屏,去掉了刘海,将前置摄像头直接放在了屏幕下方,这样摄像头占据的屏幕空间更小,带来更大的屏幕可视空间和更高的屏幕一体性。

而关于屏幕打孔这一设计,像两年前刘海屏刚出来时一样,网友们目前对这一设计也存在一些争议。实际上屏幕打孔这一设计的推出要比刘海似乎更加突然,我们第一次听说这种设计好像还仅仅是一两个月以前,当时不少网友认为手机厂商们应该不会真的敢这么做吧,然而本月就有两部采用该设计的手机迅速问世。也许有网友会认为,在屏幕上打一个孔会特别突兀和别扭,然而细想一下,既然我们现在已经能够适应和接受占据屏幕更大面积的刘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打孔屏呢?这种设计比刘海占用更小的屏幕空间,能够带来更好的屏幕一体性,似乎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由刘海到打孔屏的进化,之前不少排斥刘海的厂商也先后推出了刘海屏手机,相信在真正的全面屏技术成熟之前,打孔屏也将在手机设计史上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手机全面屏的道路上,我们已经经历过刘海屏、美人尖屏、升降摄像头、双屏、滑盖机身等各种解决方案,现在算是正式迎来了打孔屏。打孔屏在保证手机屏幕一体性和手机机身一体性方面做得更出色,也体现出了手机供应链产业在屏幕技术、封装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快速进步,可以说这是目前更趋于理想的全面屏方案。不出意外的话这种设计将引发手机行业新一轮技术升级,明年将是打孔屏成为主流的一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还在这个孔上下了一番功夫,相比普通的“通孔方案”全面屏,nova 4进一步采用了华为首创的“盲孔方案”,也就是仅将屏幕的背光层打通,保留了液晶面板层,最大化的保留了屏幕的完整性,同时也解决了透光率和偏色问题。并且,华为nova 4采用了全球手机行业最小的25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使得屏幕开孔更小,孔径大小只有4.5mm,远小于目前“通孔方案”的6.5mm,屏占比也达到了86.3%。

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nova 4的“盲孔方案”是华为研发人员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才完成的突破,为此投入了300名工程师,以及20000台试制样机。何刚对此表示:华为坚持使用“盲孔方案”的原因,一是希望延续“极致简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也是华为手机一贯的研发态度:“最难走的路,才是最容易成功的路,因为好走的人太多了”。

数字直观看起来区别貌似不大,但缩小的几毫米对于用户的体验提升来说却是非常大的,就像刘海一样,屏幕打孔最终将在实现真正全面屏的道路上慢慢消失,而在此之前,如何将开孔做的更小、给用户带来更少的干扰将是厂商们竞争的焦点之一,华为第一部手机就为此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接下来就看其它厂商如何继续获得突破了,产品就是在这样不断的竞争中才能不断变得更加趋于完美。

华为在nova系列上首发打孔屏设计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因为nova系列拥有着“年轻潮流主义先锋旗舰”的产品定义,该系列一改此前华为“理工男”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得到年轻用户和女性用户的青睐。诞生于2016年10月的华为nova系列如今也就刚刚两岁多一点,其累计销量就已经达到6500万台,最初的1000万小目标轻松完成后,该系列的出货量基本上是迭代增长的。实际上,nova成长过程中也并未一帆风顺,一开始一代不被用户认可,二代没达到销量预期,好在nova 2s终于得到了用户的青睐,nova3更是上市仅1个月即创造了200万销量的历史记录,而nova 4的发布则标志着nova系列又再次进化,华为也表示未来将不断加强对nova系列的投入。

华为nova 4可以说是全面屏路上的急先锋,“华为手机新物种”也名副其实。华为在发布会上宣布2018全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会突破2亿台,而三星2017年的出货量为2.173亿台,显然华为距离全球第一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这次“自拍极点全面屏”华为nova 4的发布,就是华为手机的冲锋号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