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当diss成为情绪化的狂欢,谁来阻止理性败逃?

   时间:2018-12-29 10:24:2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传着一则快速成名的宝典,如今仍在通行:骂名人,或者被名人骂。

听说淘宝上有假货,就会全盘否定阿里巴巴,并一口咬定阿里巴巴上卖的都是假货,大义凛然地骂马云是骗子。

听到“贸工技”一词,就罔顾当年历史背景地说联想没有未来、柳传志不懂战略,甚至在所谓曾经“局中人”刻意蛊惑下,将“不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帽子扣在联想和柳传志的头上。

而从百度上一搜“魏则西”,又会激动得想砸烂百度总部,那种态度甚至让人感觉某二院比魏则西还无辜,只有李彦宏一个人最该死。

如果你做过企业,你不会对柳传志《致联想同仁公开信》中那句“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的铮铮挚言不感同身受。民族复兴、过上美好生活,靠的正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柳传志们砥砺前行的顶风冒雨。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还有什么比受到以国家名义的致敬和讴歌更能证明做事的价值?而diss的狂欢却依然自顾自地搅弄互联网,喧闹的背后,不知是何方利益。

奔着出名要趁早的念头,一些人忽视理性思考,一些人刻意回避真相,一听到风就说成雨。君不见,满屏张牙舞爪的肆意宣泄,满眼不堪入目的流毒戾气,一个个新闻客户端的评论区如今已泛滥为电影《海王》中的“海沟国”,一些暴戾丑陋的网喷怪物们正聚众狂欢。

其实,他们并不怕所攻击的对象以造谣、污蔑为由起诉自己。他们怕的是自己攻击的力度还不够狠,没能引起攻击对象的愤怒,攻击对象根本不回应,也就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名气、吸引更多的粉丝。

不过,还是有更多不愿被diss裹挟和绑架的人们在反思一个命题:当下世态,是否正遭遇理性的败逃,而陷入无脑网喷的狂欢?

故事从去年讲起,在朝阳区建国路的演艺大楼内,当时许知远正跟个傻子一样向马东发问:你觉得这时代很明显有粗鄙化的倾向吗?

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奇葩,马东眼睛瞪得很大,反问道:我们曾经精致化过吗?

随后主持人许知远即被反杀,进入马东主场环节。

因主宾双方戏剧性反差,2017年8月29日《十三邀》第二季一开播就迅速走红,本来小众的栏目也成了社会热议话题。至于许知远本人,也变成各方公众号争抢着杀敌树威、突显自我的祭品。

其实从许马二人的栏目中,看得出他俩都是明白人。只是书堆里走出的许知远始终幻想把马东拉到自己阵营和粗鄙化进行斗争;而从央视走出的马东,则不厌其烦地侧面规劝许知远要认清现实,收起理想主义。

许知远的知识分子姿态让很多人都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仅是他将流行视为粗鄙化泛滥,也是他字里行间透露着不屑与时下新潮的网红、自媒体为伍的态度。

1

眼球的诱惑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手机上各种软件都上线了消息推送。推送栏也就快速沦陷为UC震惊部及各种标题党角逐的阵地。

很多规矩也都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失去主动性,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被称为粉丝;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奇怪理论,逐渐被安利成商业信条;网红,也揭掉与生俱来的贬义标签,变得受人欢迎。

2014年淘宝平台双十一销量排名前10的女装店铺中,就有7家是网红店铺。并且,部分网红个人店铺的营收甚至超过了知名服装品牌店铺。

随后,全国各大商铺会议室墙体上“想尽办法往店里拉人”的口号开始被涂抹,重新写下时则变成了“尽一切可能吸引眼球”。

网红们大出风头时,个体不断觉醒,不断分疆裂土。“自媒体人”成了一个时髦的身份。

正如马东所说,群体的趣味,并不会随着一两代人的识字率快速提升而发生根本改变。那些在过去漫长时代被忽视,如今因为技术渠道升级突然领到话语权和聚光灯的个体,都显得异常激动。

为了抓取更多眼球,他们中一部分人选择用比许知远更加偏见的视角来批判世界,成为自媒体;一部分人则通过比生吃猪大肠、脱衣舞以及更大的尺度狂刷存在感,建立自己的价值阵地。

过去时代快速成名的宝典,如今仍在通行:骂名人,或者被名人骂。

这部分人,听说淘宝上有假货,就会全盘否定阿里巴巴,并一口咬定阿里巴巴上卖的都是假货,大义凛然地骂马云是骗子。

听到“贸工技”一词,就罔顾当年历史背景地说联想没有未来、柳传志不懂战略,甚至在所谓曾经“局中人”刻意蛊惑下,将“不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帽子扣在联想和柳传志的头上。

而从百度上一搜“魏则西”,又会激动得想砸烂百度总部,那种态度甚至让人感觉某二院比魏则西还无辜,只有李彦宏一个人最该死。

奔着出名要趁早的念头,这些人根本不考虑所谓精致化,听到风就说成雨。

其实,他们并不怕所攻击的对象以造谣、污蔑为由起诉自己。他们怕的是自己攻击的力度还不够狠,没能引起攻击对象的愤怒,攻击对象根本不回应,也就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名气、吸引更多的粉丝。

总之,这部分人要想尽一切办法冒出头来。

2

理性的败逃

阿里=假货,这个公式是性感的,能够吸引大多数眼球。

但是很少有人再去关注阿里每年打假有多少投入;50块钱在淘宝买到LV假包的人,根本不在意马云关于网货和假货的解释,因为这些都不性感。

而放火的人,也从没想过去灭火。账是很好算的,打官司赔的钱,远没有打完官司出名后挣得多。郭德纲开玩笑说,如果网友发表观点前,先把自己家庭住址小孩幼儿园地址说清楚,网上将一片太平。这话有道理,不过没几个人这么去做。

1984年海尔成立之时,张瑞敏在工厂管理规则中定下这么两条,一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二是“不准哄抢工厂物资”。

新时代的人恐怕很难想象,一个光鲜亮丽的企业竟然会定下如此“无厘头”的规矩。

站在胜利的果实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指着过去的经历高谈阔论。而回顾历史,则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前提就是要明白中国经济进步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创造是由中国制造一步步走过来的。

我国特有的国情、政治文化,也决定我们很难在世界上找到合适的参照物,所有的路,不论事后的闲人怎么评价,当时都要有人去趟才行。

联想是和海尔同年成立的,那是改革开放的试航期,国企体制主导的情况下,许多行业和领域的起点之低、困难之多、阻力之大,今天的人都难以想象。

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借着吐槽联想的问题出名。比如专利技术,同样忽略历史背景,忽略国境差别,直接拿300年的老牌发达国家美国做对照物。那种语气,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中国至今没有超过美国,就是坏在了联想手上。

对于各种利益关系之外的普通大众来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观众擦着眼泪离开剧院时,“专利保护”和“技术垄断”才第一次在他们眼中发生重影。那时候,才有人真正思考,当专利保护成为制约生命的枷锁时,究竟是消费者服务于专利,还是专利服务于消费者。

而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如何平衡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与技术人员对技术的把控欲望的关系,却是困扰企业终身的难题。

面对创业之初缺钱、缺人、缺技术的联想,柳传志当时的选择题不是从“贸工技”或者“技工贸”中挑选一条看起来更有态度的路,而是坚守能让民族企业活下来的那条路。

只有活下来,未来才有收购IBM的PC业务的故事,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只有活下来,才能让联想有机会走向世界,成为民族品牌探索全球市场的试金石。

百度也是一样,李彦宏回国搭建中国最早的中文搜索引擎框架时,并没有他之前为别人做技术服务挣钱,但他还是顶着周围人的不理解,坚定地选择做拓荒者。

另外,事实其实也很明显,百度这样的公司面对某二院这样的机构,在监察方面恐怕实在难以做到无孔不入。

讨论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时,如果无视时代和社会背景而人云亦云,只会得到情绪化的偏见。

其实,大众本来是趋于平和的,同时也是容易被引导的。特定的时代中,大众最终趋于理智化还是趋于情绪化,关键是看什么样的人在起引导作用。

《奇葩说》中队员们在辩护前会反复策划、修改,辩护中甚至不惜苦情诉说个人悲惨经历,然而他们“誓死捍卫”的立场,却是节目组根据他们对收视率等原因的判断而进行分配的。这层关系中,节目组就是选手的引导者。

而所有逻辑缜密、表情夸张、造型奇特、性别模糊的选手混搭到一组,拿着分配到手的立场后,绞尽脑汁用新奇的话语抢夺观众心智的过程中,辩论者就成了观众的引导者。

因此,我们知道这档栏目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收视率,核心并不是节目带来的理性思辨,而是触动更多数人的泪点、痒点或者笑点。

《奇葩说》可谓是时代的缩影,所有急于出彩的个体,在话语权和聚光灯的抢夺中,都要实现自我阉割,彩排好笑容,看不出任何独立立场的痕迹后,再想方设法引爆民众情绪,开启眼球狂欢。

而“底色悲凉”的马东是那根拨弄蟋蟀的牛筋草,不断撩拨随时可能低迷的情绪,保持必要的亢奋。

3

帷幕的背后

随着能触发情绪爽点的感性态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那些撕裂价值观带来疼痛的理性深度,则变得越来越不招人喜欢。

和懂得迎合大众情绪的马东相比,总是给人找不痛快的许知远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幼稚。

因此在《十三邀》第二季刚播出时,diss许知远就是政治正确。那时段,凡是对许知远评价稍高,对马东评价稍低的,就会被认为是许知远的水军。

同样的在2016年3月,网红papi酱首轮拿到1200万元融资,并且还成了2016年第一网红;那时候不论谁去评论papi酱,如果话语中带着批判,就会被舆论认作是吃不到葡萄的人。

这种情绪化压过理性的怪现象不是一天两天产生的,自然也不会在一两天内消除。

为拨乱反正,有关单位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整治。2017年1月开始,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即对涉嫌传播淫秽内容的老虎、馒头、蜜直播等十余家直播机构进行立案查办;6月封掉过卓伟在内的一批娱乐账号;2018年10月20开始,又依法处置了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

而事情远没有结束,因为在年轻的新生代中,眼球经济的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种下了。

2017年5月25日,新华网制作发布《图解95后谜之就业观》,数据显示95后就业者中希望从事主播&网红工作的占比达到54%。

而此前,有社会机构对北京小学进行调查,这是年龄更小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希望成为主播&网红的更是高达80%。

看来,科学家、发明家、作家,那些需要缜密逻辑的角色,在这个时代真的过气了。

54%和80%的数据公布后,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对此各方权威也进行各种角度的解构。在此,也希望有关机构再重新摸查,用更真实的数据进行辟谣。

如若不然,今后恐怕连许知远那样一个让人讨厌的人,都很难出现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