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监管日趋严格、资本入市愈发谨慎、行业洗牌迅速,在内外夹击下,创业者们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过。为了让创业者顺利穿越资本寒冬,找到正确的融资路径,1月8日,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锦泓科技金融主办的“创业天府·菁蓉创享会——2019成都创投峰会”如约而至。
“很多时候创业是孤独而艰苦的。当你感到孤立无援、最需要资金的创业早期,更需要雪中送炭。”来自本次峰会的主办方——锦泓科技金融董事长姜建民表示,资本助力创新创业的能量远远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还有特别大的空间实现服务模式、孵化运营的全面创新。
为此,本次峰会邀请了高榕资本、真格学院、联想创投、线性资本、德勤中国、镜湖资本等国内一线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汇智成都,与300多位本土创新创业专家、从业者围绕“资本寒冬”、“人才激励”、“失败研习”等创业热点话题,共同探讨了2019年投资布局、融资趋势和创业生长策略。
资本寒冬:决定公司存亡的是现金流
2018年是政策变化最多的一年,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显得特别焦虑。在2019成都创投峰会现场,锦泓科技金融对资本寒冬下的小微科创企业生存现状、风险预警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目前市场还没有进入到普遍没钱的状况,但2019年的日子应该会更加艰难。所以,对于初创企业,2019年的首要目标是先活下去。”锦泓科技金融CMO王玲表示,在艰难时刻,一切融资渠道都变得重要,决定公司存亡的不是净利润,而是现金流。
从融资渠道配置来看,股权和债权是硬币的两面。面对趋弱的股权融资市场,现在更多公司意识到需要优化融资结构,债权融资变得更加活跃。特别是债权融资不稀释股权,所以在创业公司发展最快速的时候,用债权融资补充现金流,迅速做大规模,在下一个时间节点以更高的估值融下一轮,是双赢的选择。
新股市场:香港新股巿场为上巿版图带来新面貌
在资本寒冬的2018年,内地互联网企业掀起了一波赴港上市潮。德勤中国华西区审计及鉴证合伙人刘洋用详尽的数据回顾了2018年新股市场。
“2018年香港新股巿场发展突破不断,为上巿版图带来新面貌。”刘洋用了一组数据做了分析,2018年,港交所重夺全球交易所IPO集资额冠军,超过纽交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受惠于上巿新规,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可能。2018年全年,就有5家未有录得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
而反观2018年中国內地新股市场,发行速度大幅减缓,平均融资额则明显上升,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创业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均较去年有所增加。从行业划分来看,2018年中国內地IPO行业划分(按数量计)制造行业继续保持领先,消费行业及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比例略有下降,金融服务业比例上升幅度较大。
而展望2019,刘洋认为上半年香港新股巿场前景不明朗,A股IPO发行会保持稳定。
创业生死:股权架构是必须迈过的“生死劫”
创业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和股权分配事关利益分配,是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必须迈过去的“生死劫”。渡不过此劫,意味着创业企业在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层面先天不足,极有可能留下诸多不知何时爆发而且可能致命的后遗症。
在本次峰会现场,真格学院明星导师、股书联合创始人杨鸣分享了人才激励之道。“现代企业管理包含人性的洞察和规则的明确。”杨鸣表示,股权、股份伴随着一个企业整个历程。人才依赖性强的公司、企业快速发展上升期、激烈竞争环境下等情况都需要做出合理的股权激励的需求判断。
创业研修:自我认知是失败研修的良药
2018,政策变化多,投资者和创业者都特别焦虑。在2017年到2018年7月,一共有1790家创业公司关闭。2019年,何去何从?
真格学院院长顾及在峰会现场围绕“创业成功方法论”,畅谈了多年创业感悟以及如何进行失败研修,现场引发了大家对目前创投行业“至暗时刻”下如何练好内功“突围”的思考。顾及说,创业者常常看见别人的失败,却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才是将失败转为成功之母的良药。而自我认知的修炼需要进行自我梳理;探寻自己价值观的排序,找到自己的情绪扳机,最终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