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月底,比车钥匙安全5倍的指纹解锁量产车就要面世!

   时间:2019-01-16 10:38:11 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三星S10与小米9都是今年的重磅旗舰产品,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都想做到独一无二。不过碰巧的是,两款手机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压电式超声波屏幕指纹技术。由于这项技术可以把“单点”的感应区升级至“平面”式,而且还支持湿手操作。因此,在各自的宣传中都想“占为己有”,甚至你还能闻到一丝火药味。

1.png

三星S10与小米9在指纹技术上的“争风吃醋”,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手机如此,其他领域里,指纹技术也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涉及到交易安全的金融机构,指纹常常拿来作为密钥。在政府机关中,指纹则可以进行授权和身份认证,以获得数据库访问权限等。而在边境控制方面,指纹认证还是一种可以保护国家安全的防卫技术。

2.png

正是这样一种便捷、安全、成熟,不断在智能设备和安全信息中取得突破的技术,却在汽车领域仍是一个空白,难免令人遗憾。

汽车终于有指纹识别了 功能比手机还全面

当我们还在为汽车何时能搭载指纹识别而争论不休时,北京现代已经给出了答案。3月底,即将上市的第四代胜达就将搭载指纹识别技术,这可是全球首款搭载这项技术的量产车。

3.png

第四代胜达的指纹识别技术为自己的用户,尤其是现在已经有二孩的辣妈潮爸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它允许在车主没有佩戴钥匙的情况下轻松解锁车辆。而且从录入、解锁再到发动车辆都是“傻瓜式”操作,通过一键启动上的识别器即可录入指纹,车辆外部的感应装置也被安装在与开门时手指位置相同的主驾车门把手内侧。

4.png

与此同时,它还可识别不同指纹ID(两位用户各3个指纹信息),以此来实现不同用户预先设定好的座椅、后视镜等一系列电子记忆功能。对于一家人共用一辆车的用户而言,指纹识别无疑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用车便利性。

5.png

指纹识别在防止车辆被盗方面,也如同它在移动支付领域那样,完全没有问题。它会利用电容识别技术,检测指尖各个部分的电平差异,可以有效防止伪造指纹。而且将他人指纹误认为驾驶员指纹的可能性只有五万分之一,而传统汽车钥匙则是一万分之一,安全性超出传统钥匙5倍之多。此外它还能通过“动态更新”支持指纹实时学习,不断提高成功率,尽可能保证车主不受车辆财产损失。

6.png

保护后排儿童安全 超声波技术登场

也许大家还在对指纹识别意犹未尽,但第四代胜达的科技大餐却还在继续。这次登场的是超声波技术,一项已经在军事、工业、医学等各大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先进技术。现在它附身第四代胜达,摇身一变,变成了ROA后排乘客提醒。

ROA后排乘客提醒可在家长锁闭车辆后,通过隐藏在车内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是否还有孩子活动,如果发现就会通过鸣笛、Bluelink信息推送等一系列方式,提醒车主还有乘客未下车。

7.png

要知道,如果把孩子独自锁闭在车内,是非常危险的。车内环境闭塞,空气不流通,冬季低温,夏季高温,都时时刻刻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因此ROA后排乘客提醒对于保护后排儿童安全至关重要,可以大幅降低误把孩子遗留在车内的发生概率。

8.png

除此之外,第四代胜达还有另一项保护后排儿童安全的黑科技,那就是SEW安全下车警示。这项功能的出现,增加了后排儿童开车门时的安全性。有时候当家长把车停好后,后排儿童会下意识的开车门,准备冲下去,根本不管后方是否有来车。那么有了这项功能后,在孩子开门瞬间,如果后方恰有车辆驶来,系统就会立即对车内乘客发出警报。这样不仅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己,以后下车时就会先确认周围是否安全。

9.png

对一辆为辣妈潮爸和后排儿童出行全面着想的大型SUV而言,诸多便捷性、安全性的科技配置固然重要,但舱内的乘坐空间也同样不能忽视。

第四代胜达通过“2+2+2”式6座布局,近乎完美地融合了SUV的驾驶乐趣与MPV的空间灵活性。第二排独立座椅的出现,带来了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凭借2865mm的同级最长轴距,以及第二排一键前移翻折、第三排独立空调面板与独立水杯架等配置,打造出了宽适的第三排空间。而且值得一说的是,第三排还支持电动折叠,在家长们需要扩展后备厢空间时,只需轻轻一按,就能灵活变身。

10.png

综合以上来看,北京现代第四代胜达无论是从科技的便利性、安全性,还是从乘坐的大空间来说,该车在大型SUV细分市场,或将成为今年杀出的黑马。如今,它距离上市只有有2个多月时间,它应该是消费市场一季度最期待的大型SUV。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