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不出所料,Galaxy S10 的 Dynamic AMOLED 是目前最好的手机显示屏

   时间:2019-03-05 15:50:50 来源:爱范儿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看相机好不好,找 DxOMark;看屏幕表现,那就要看 DisplayMate 了。

前不久,知名屏幕测试机构 DisplayMate 放出了测试预告,宣布将于 3 月 5 日凌晨公布三星 Galaxy S10 的屏幕测试结果。

继昨天 TechInsights 公布了 S10 的屏幕成本高达 86.5 美元之后。如今,DisplayMate 在官网上正式公布了这份测试文档,结果正如我们所料,Galaxy S10 的这块屏幕表现领先于行业水准,以至于 DisplayMate 再次用上了去年测试 Galaxy S9 的评价:

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A+ 级屏幕。

今年 Galaxy S10 采用的是三星最新的 Dynamic AMOLED 显示屏,在改变屏幕比例后,显示分辨率达到了 3040×1440,最高亮度达到了突破性的 1215 尼特,比 S9 的最高亮度增加了 17%,在阳光直射下观看屏幕也没有障碍。

与此同时,这块屏幕有着 100% 的 DCI-P3 色域并获得了 HDR10+ 认证,也让这台手机成为了三星第一款获得该认证的手机。

从过去的 Galaxy S8 到今天的 S10,DisplayMate 对三星出品的屏幕一直有着相当高的评价。

在这次测试中,DisplayMate 表示 S10 的屏幕再次刷新了测试排名中的色彩准确度记录,是他们测试过色彩准确度最高的显示屏,色差仅为 0.4 JNCD,肉眼所见即所得。此前,iPhone XS Max 的屏幕测试结果为 0.8 JNCD;Galaxy Note 9 为 0.5 JNCD,如今 S10 这块屏幕的色准表现更进一步了。

同时,在新增加的高级色彩准确度测试中,新屏幕的表现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绩结果,但即使有着更深度的测试环节,Dynamic AMOLED 显示屏也依然能以 100% 的优秀评级,再次刷新 DisplayMate 的测试记录。

在色域范围方面,S10 提供了「自然」和「鲜艳」两种显示模式,在标准的自然模式下,色域为 100% DCI-P3 和 102% sRGB / Rec.709;鲜艳(生动)模式下,DCI-P3 色域高达 113%, sRGB / Rec.709 色域也达到了 142%。

此外 DisplayMate 也提到了屏幕的默认色温,为偏蓝一点的 7102 K,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在设置中对色温进行调节,系统提供了 6400K~7900K 的色温滑块可选。

此前三星曾介绍,Dynamic AMOLED 在能效比方面比传统的 Super AMOLED 要更低一些,DisplayMate 在这次测试中也通过了 S9 和 S10 两款手机来对比屏幕的耗能情况,来验证三星这个说法。

结果显示,在最高亮度、同样画面的显示情况下,S9 的平均耗能为 0.95W,S10 为 1W。乍一看数据感觉新屏幕比旧屏幕还要更耗电,但其实不然,由于 S10 的屏幕比 S9 更大,所需功耗也会更高一些。

因此将 S10 屏幕比例缩小到 S9 相同的比例条件后,新屏幕在同等条件下的平均耗能是 0.88W,比 S9 的 0.95W 还要更少。

之后,他们对新旧屏幕进行全白画面条件的耗能测试,显示结果比前面测试更加明显,S9 为 1.7W 平均耗能,S10 为 1.54W,验证了三星之前在发布会上介绍新屏幕的说法。

以下是从 DisplayMate 的报告提炼出的几个亮点:

Dynamic AMOLED 能效比 Super AMOLED 更高,白色画面显示所需耗能更低

0.4 JNCD 的最高绝对色准,视觉上接近完美,肉眼几乎无法区别

1215 尼特的最高屏幕亮度,峰值比 Galaxy S9 高 17%

最高原生色域记录:113% DCI-P3、142% sRGB / Rec.709

可视角度下色准变化:30° 以下为 0.7 JNCD 误差

可视角度下亮度变化:30° 以下为 23% 的损耗

实际上 DisplayMate 这次测试结果并不让我们感到意外,毕竟作为智能手机屏幕生产巨头之一,三星在自家旗舰里用上最顶级的零件也是情理之内的事。

不过从近些年 OLED 逐渐在手机领域中普及流行,我们也能观察到 OLED 正快速追赶传统 LCD 的步伐并积极改善昔日偏色、亮度低等弱点。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折叠屏、异性屏手机在今年内问世,OLED 也将成为手机领域的主流,继承 LCD 屏幕在过去的地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