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河南省鲁山县一个寒冷的清晨,乡间小屋里不时传出一阵唧唧作响的声音。曾经享誉海外的鲁山绸伴随着这悦耳的机杼声,重新绽放异彩。
3月9日,趣头条“脱贫攻坚战暖阳行动“在APP正式上线了第一支扶贫广告片——《鲁山绸》。该片以河南省鲁山柞绸为主题,讲述了当地一位老匠人积极传承鲁山绸技艺和文化、其孙女巧妙运用电商推广和销售鲁山绸努力脱贫的故事,向人们揭开了千年鲁山绸的神秘面纱,将曾断产40年的鲁山绸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提到丝绸,大家往往最先想到江南的绸缎,殊不知河南鲁山县也有千年历史、享誉中外的鲁山柞绸。鲁山多山,柞树成林,适合养蚕。据民间传说,鲁山绸为绝世珍宝,本非人间所有,原是天上的云锦,由王母之小女巧手织成。一日,织女着锦衣与众仙姊妹下凡洗浴,与鲁山的牛郎缔结姻缘。织女喜欢气候适宜、山清水秀的鲁山,便携带吐丝之“天虫”,在这里扎根,教人养蚕制丝。鲁山绸,得天仙织女传道,冠名“仙女织”,面料上乘,做工精美,质地柔绵,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山绸曾经畅销全国,享誉海内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鲁山绸在国内外市场一度脱销。
鲁山绸制作工艺精密而冗杂,耗费时间长,要经过植桑养蚕、煮茧缫丝、络丝打纬、刷丝刷经、上机织绸,最后炼绸等30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若一个环节失手,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且无法进行补救。一位手工艺人也要花上5至10年才能精通这门手艺,而掌握全套技术需要更长时间。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鲁山绸受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曾一度滞销,很多手工艺人纷纷转行,精美的鲁山绸面临停产甚至失传的危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鲁山人民重新发掘到鲁山绸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一批老匠人和“仙女织”等企业的通力合作下,鲁山绸再次兴盛起来,不仅入选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了古老的柞蚕丝织艺工艺,还带动了当地贫困村民就业,加快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2019年1月,趣头条发起“脱贫攻坚战暖阳行动”,在征集和调研过程中发现了鲁山绸,在鲁山县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多次奔赴当地拍摄广告宣传片,帮助鲁山柞绸提升知名度,为鲁山县的脱贫攻坚提供切实的支持。
这支广告片讲述了当地一位老匠人爷爷和孙女关于传承鲁山绸的故事。老匠人是河南鲁山的一位村民,掌握了传统的鲁山绸编织技艺。为了让爷爷辛苦织出的鲁山绸让更多人知晓,年轻的孙女小宝借助互联网知识做起了电商店铺,让传统的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好产品需要好渠道推广。趣头条方面表示,希望这支广告片,能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鲁山绸,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同时助推鲁山村民增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据悉,2019年1月,移动内容新锐平台趣头条正式启动“脱贫攻坚战暖阳行动”,未来两年内总投入达10亿,助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直接的资金投入外,趣头条将利用全线产品各自优势,结合多样化广告形式,挖掘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在城镇宣传、文化旅游、农村电商、历史传承、传统工艺等方面,帮助其提高知名度,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