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飞利浦耳机Fidelio X2HR:不愧HiFi神器之名

   时间:2019-03-19 16:05:44 来源:全球财经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家老牌音频厂商,飞利浦影音凭借领先的影音技术、深厚的调音底蕴以及丰富的产品门类,在大众用户到资深烧友的心中都有重要位置。今天,笔者就拿到一款在烧友中间有口皆碑的耳机——飞利浦Fidelio X2HR。作为一款易于驱动的开放式旗舰耳机,它被誉为HiFi神器,那么它到底有哪些优点,今天就从外到内,为大家全面体验一下飞利浦Fidelio X2HR的独特魅力。

外观

飞利浦Fidelio X2HR延续了Fidelio家族一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外观设计,整体采用了极具质感并且经久耐看的黑色调。标志性的圆形开放式声学后盖内镶嵌有细密的金属网罩,闪耀着金属质感。磨砂质地环形耳机支架同样采用金属材质,雕刻着Fidelio家族的尊严与骄傲,时刻向世人宣示着它不凡的历史以及对HiFi音质孜孜不倦的追求。

耳机头部吊带采用了具备舒适佩戴感受的自适应调节功能,并且用织物和海绵填充,保证了耐磨性和透气性。牛皮头梁包裹着的不锈钢支架,柔软而亲肤的丝绒3D耳罩不仅能有效缓解压力,还能持久保持透气干爽,这些令人赏心悦目的细节,彰显着它一流的工艺和美感。至少从笔者的体验来讲,飞利浦Fidelio X2HR妥妥的大厂风范,用料的做工都无可挑剔,无愧于旗舰之名。

配置

作为一款旗舰级耳机,声音的表现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单元则是这一切的基础。飞利浦Fidelio X2HR采用直径达50mm的钕制驱动动圈单元,并使用了多层驱动单元振膜技术和开放式设计,让单元发声时与空气交融得更加顺畅。这样匠心独到的手法不仅让声音自然均衡,动态和细节表现优秀,而且通透耐听。其频响范围达到了5-40000Hz,远超人耳听力极限,尽可能多的带来更丰富的音乐细节,并得到了业界标准“小金标”的认可,可谓是实至名归。

飞利浦Fidelio X2HR的线材采用可拔插设计,3m长度的高品质OFC线材也足以为用户带来工作生活中的便利。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Fidelio X2HR阻抗仅仅只有30Ω,而灵敏度则达到了100dB,这对于一款大单元的开放式耳机来说是相当优秀,不逊色于许多便携耳机。

试听

毫不夸张的说,飞利浦Fidelio X2HR代表着业内领先的耳机制作水准,那么它的声音表现能否如外在一样让人刮目相看呢,咱们“洗耳恭听”。阻抗低,灵敏度高,意味着这副耳机有着良好的易驱动性,通俗来讲就是好推。飞利浦Fidelio X2HR骨子里流淌的依旧是均衡耐听的血液,整体声音走向均衡,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缺少味道,相反这更能赢得多数人的喜好。

从音色来讲,飞利浦Fidelio X2HR比较细腻饱满,人声部分质感很好,情感馥郁,很有光泽度。男女声的表现上各有千秋,虽然不是口水型的调音,但是通透干净的中频让人很有好感。不论是蔡琴这样充满磁性的女声,,还是王菲这样轻灵飘逸的女声都有着传神的表现。而男声部分相对要更加占据优势一些,厚重型的嗓音更能凸显飞利浦Fidelio X2HR中频的特质。高频虽然经过了一定的修饰,没有强调线条感,亮而不刺,能很好地刺激到人的神经,但是又不会产生疲态,具有很好的控制力,适合长时间聆听。飞利浦Fidelio X2HR结像确实更清晰而生动,鼓点敲击时的冲击感和能量感明显,同时保留了相当悠长的韵味。听流行人声,飞利浦Fidelio X2HR有着很棒的包裹感和现场感,而听古典器乐时它也能营造十分大气磅礴的感觉。

总体试听下来,飞利浦Fidelio X2HR是易于驱动且很好发挥效果的耳机,用便携播放器直推的效果非常出彩,声音的厚度和密度很好呈现。而如果使用台式解码耳放驱动,则能更好的将声场打开,填充进更多细节。

总结

飞利浦Fidelio X2HR均衡的调音使得其适应性极强,搭配不同的前端和台式系统都能呈现不同的乐趣,这也意味着它能同时演绎多种音乐风格。对于口味繁杂的发烧友来说,飞利浦Fidelio X2HR能很好地满足其需求,再加上它出众的外观和做工,确实是非常值得推荐。不愧旗舰HiFi神器。

产品链接:

京东:https://item.jd.com/5119748.html

天猫: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m.1000858.1000725.1.70d1159ftYnJvP&id=553467701838&skuId=3565212835887&areaId=420100&user_id=470357122&cat_id=2&is_b=1&rn=670c579442e7f8a242786c43d190d58c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