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双:产业互联网发展离不开行业应用土壤

   时间:2019-04-08 10:03:26 来源:北国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两会,产业互联网再一次成为众人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相关概念更是在各行业、基础建设语境中被提及多达11次……无论是从产业界还是政府层面来看,显然都已向大众释放了一个信息——产业互联网时代真的来临了。

“产业互联网就是指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一个概念。产业互联网概念的风声水起,这既反映了互联网向产业纵深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反映出传统产业希望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产业升级乃至凤凰涅槃的强烈意愿。在这方面,To B型软件公司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过去面向C端靠消费互联网起家的企业纷纷向To B转型。究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想在产业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分得一杯羹甚至实现华丽转身。国双自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自己以‘技术改变产业,促进社会发展’的企业愿景,也就是说,国双一直走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道路上。”国双董事长兼CEO祁国晟说道。

诞生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看见的却是产业互联网未来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20年,是属于消费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借助于中国强大的人口红利,无数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社交、视频、外卖、出行……到今天,相关领域基本都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一些企业跃升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面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就在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纷纷入局消费互联网领域时,还在清华大学就读本科的祁国晟发现了这一被大家忽视的领域。“如果中国能有像Oracle一样的企业级信息服务公司,那他们对其他企业的帮助无疑将是巨大的。”就是在这样的想法的推动下,2005年,国双应运而生。

一切如当初所预料。近20年来,在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之下,中国的消费互联网迅速崛起,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互联网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方向。

2015年11月10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被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变化,映射到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

“正如石油领域,我们国家与壳牌这样同量级的企业,用工人数却是他们的数十倍。为什么他们的效率这么高?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强大的信息服务业,有微软、SAP、甲骨文这样的公司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我们国家的产业要崛起,也必须走技术手段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道路。”祁国晟说道。

面向产业端服务的落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场待人挖掘。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预计, 2020年仅工业互联网规模就将达万亿元市场。正是意识到产业转型问题以及隐藏的巨大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To B端布局产业互联网。不过,彼时的国双已经在这条路上扎扎实实走了十余年。

产业互联网发展必须建立在应用场景之上

2018年6月,因业绩持续低迷、股价缩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111年来首次被剔除出道琼斯工业指数。并且,曾被业界奉为鼻祖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GE Predix也多次传出将被出售。消息传来,顿时为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发展浪潮蒙上一层阴影。

“没有想清楚平台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如何应用就盲目投入,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同样密切关注GE事件的国双CTO刘激扬这样说。在了解GE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路径之后,他与业内许多专家看到了同样一个关键点:应用。

在刘激扬看来,应用其实就是真实的业务场景。作为一个技术服务型企业,要解决一个新的产业问题,不可能闭门发展技术,必须走到真实业务场景中去,创造市场真正所需要的技术。

正如国外近年来风头最盛的预测性分析初创公司Uptake,在发展工业互联网过程中,他们就选择了与GE完全相反的路径,最初完全没有提到任何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话题,而是仅仅先从业务出发,将大数据融入应用场景中去解决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等问题。事实证明,他们正在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标杆。

“没有建立在应用场景之上的平台,其实就是空中楼阁。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从来没有通用的技术平台,每一个应用需要的都是真正懂得这个行业的技术。”在刘激扬看来,Uptake所选择的从应用切入的方式正好与国双路径不谋而合。从2005年发展至今,国双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先从应用出发,再慢慢沉淀下来真正懂得行业、适合行业发展的技术。

譬如最早进入的数字营销领域,正是在服务客户过程中发现缺少一个可以量化营销决策过程的工具,于是才有了国双首款数据分析产品Web Dissector(简称WD,用户行为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出现;在司法领域,因为法官、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加入,带领他们走进法院真实场景,进而协助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出中国首家深度融合法律知识服务与案例大数据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法信”;在工业领域,正是多年驻扎油气勘探现场的经验,在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引入油田后,国双率先帮助客户实现了油井故障诊断、决策优化、生产优化与预测性维护等,这些恰恰是油气工业领域多年来希望具备的能力。

十余年来,正是这些从一个又一个业务场景中催生出的新技术,最终汇集成一个真正可以助力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平台——国双PaaS平台。

“今天,总结我们的发展路径,可以用‘平台+应用’来概括。这也是我们认为比较合适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道路。”刘激扬表示。目前国双的规模并不大,但依靠现有技术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却解决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且易于应用。当然,面向未来,国双也需要不断完善现有技术,继续开发产业更需要的新技术,这些优化升级过的新技术,定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如此循环往复、螺旋式前进,带动技术与产业不断升级。

“平台+应用”打造产业人工智能

在国双,这套凝结了十余年产业智能经验的PaaS平台,其实包含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平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平台以及基于大数据数据仓库的平台。对于国双而言,这三大平台组合而成的国双PaaS平台,正是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所需。

多年来,在助力产业转型过程中,国双早已沉淀出一套独有的专业领域专家、研发人员与数据科学团队共同工作的方法论。在祁国晟看来,评判产业互联的主要标准,就是产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全过程的数据都可以采集,且当这些数据采集之后,应该在什么样的地方存储、分析、挖掘和应用。

首先,这就需要一个知识图谱、知识互联的平台,将产业领域的知识代码化;其次,还需要一个新时代的数据仓库平台,这样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就能够在统一的地方不被切断地进行存储,进而在上面做机器学习以及更高智能的商业BI;再次,还需要一个自然语言处理平台,以保证了形成的沟通界面能够被计算机专业人士之外的各类人员使用。

“只有具备这些功能的平台,才能支撑各行各业发展产业人工智能,进而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祁国晟指出。

正是长期以来在上述三大平台的发展和耕耘中,国双在大数据领域积累了强大的能力。在2018年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DCA大数据产品能力评测中,国双的5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品通过了7个能力评测,成为该评测有史以来一次性通过数量最多的企业。其中,国双并行数据仓库系统 (Gridsum ZETA PDW) 更是唯一一个通过分布式分析型数据库性能评测的产品,充分印证了国双在大数据行业的领先技术能力和专业优势,同样也得到了行业最权威的资质认证。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在2018年8月启动的全球AI挑战赛中,国双凭借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细粒度用户情感分析”赛道的精彩表现,从全球81个国家、1100所高校、990家公司、超过1000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季军,一举奠定了国双在全球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领先性。

在知识图谱领域,为深入行业场景解决问题,国双每一个领域都汇聚了一批专业领域行业专家,与数据科学家、研发人员一起建立了各业务场景的知识图谱,让数据分析和判读更快、更精准,让更多业务自动化,进而达到预测、预警的目标。

正是基于这些领先的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与数据仓库组建的平台技术优势,如今的国双正在多个领域发光发热,既是数字营销领域全球最权威的全链条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又是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唯一应用级油气领域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中文司法领域最权威的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才能保证我们可以为各行各业搭载应用,让我们在司法、油气互联网、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成果能够在更多的行业展现,使我们成为一直所希望的,能够真正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社会发展的企业。”祁国晟说道。

技术改变产业 促进社会发展

“技术改变产业,促进社会发展”,不仅是国双人的梦想,也是国双人的信念。今天,在世界各国加速新兴技术研发、积极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之时,国双也从未忘记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的使命。

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这些年来,国双不仅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还先后与政产学研各界合作,启动一批战略行动和重大工程计划。不管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还是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国双实际研发与应用总是走在技术前沿,一如当初另辟蹊径选择产业互联网领域一样,每每总能从僻静深幽处开辟出一条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坦途。

如今,乘着新时代数字经济东风,产业互联网领域正迎来一片蓝海。这是属于中国信息服务业的时代,也是属于国双的时代。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国双誓将一马当先,深入产业实践,推动产业人工智能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切实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贡献应有之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