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七麦数据发布美食App报告:外卖、生鲜App更受欢迎,菜谱App变现难

   时间:2019-04-16 14:14:54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可谓是美食大国,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人们对于需求美食的热度始终不减。近日,七麦数据结合自身大数据优势,推出了《2019年美食佳饮App热点报告》,对App Store内美食相关App进行了相关分析解读。

制作美食App占比最多,16年成美食产品爆发年

七麦数据提取了美食佳饮类产品Top100的产品情况,其中从Top20近一年在iOS上下载量情况来看,生鲜、品牌线上店、外卖细分类产品更靠前,「饿了么」、「美团外卖」、「盒马」年下载量超2000w极为亮眼。

美食佳饮Top20排行榜

针对美食佳饮免费榜Top100中产品观察主要分6种细分产品,制作美食(菜谱)、生鲜、品牌线上店、外卖、综合和工具类产品。

美食产品2

从100款产品的上线时间观察,其中2016年是其产品爆发年,进入Top100排行榜的产品大多是16年上线的。

美食产品1

美食+新形式,用户需求更重要

1.让美食生动起来=美食+短视频

作为内容时代,视频创作依旧是大多产品尝试的选择和风口,而讲究“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行业当然也不例外。食谱的单一化越来越难满足用户对于学习的渴望,如今,将做菜流程展现于视频当中,更受用户的喜爱与学习。美食+短视频的方式不仅更加生动、具体,而且能够将美食更完整的呈现在用户面前。

2015年优酷出品的美食节目《创食记》首播,独特的美食展现形式,掀起一股热潮,也让《创食记》以18161w的播放量居于美食短视频播放量的榜首。随后,日食记、大胃王密子君、办公室小野、小羽私厨等独具风格的美食短视频平台活跃于人们的视野当中,视频累计播放量也相当可观。

说到「办公室小野」相信有不少人对其所熟知,从2017年2月份,「办公室小野」开始正式上传视频,很多人称其为:“把办公室当作厨房的奇女子、美食界的泥石流、办公室里的贝尔”。小野还是Facebook华人第一博主,拥有Youtube上百万粉丝。

2.让美食健康起来=美食+健康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是受生活节奏还是习惯的影响,不做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受到健康生活概念的传播,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晒美食也同时成为一种时尚。用户可以通过App可以获取健康饮食、摄入低卡路里做菜方法和教程,甚至可以通过商城直接获得菜谱中所需食材。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类似美食App的用户中,有49%是喜欢做菜,想通过App交流提升厨艺,42%是想学习做菜的,36%的用户是想了解三餐营养搭配知识,有33%的用户使用美食App主要是为了方便购买食材。

在「薄荷健康」当中,除了专门为减肥和健康制作的运动方案,还为用户制定了饮食方面的服务。这也充分的体现出美食不仅仅适用于吃货,同时也适用于健身达人。

美食产品5

菜谱App获利难?多角度尝试与扩宽

1.泛娱乐业合作扩展用户

对于互联网产品,与综艺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与方式,但是选择人气高、更有契合度的节目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类似《中餐厅》、《锋味餐厅》等节目均有涉及美食制作的内容,赞助提供某一场的区域或场地进行开拓市场。当然美食类的网剧、自制剧或者电视剧也可插入广告进行推广,契合度更高。

2.共享经济的考虑

针对烹饪美食时其实最大的限制条件无非就是场地、厨具以及食材,作为美食App,从用户的角度上可以考虑租赁或者让用户进行共享。比如用户在旅行中,想要自己做一顿美食;比如一个不常做烤鸭的用户某天需要尝试一下烤鸭,需要借用烤箱;比如用户在外野炊,需要借用一些餐具。

3.关注健康饮食

对于健康这一话题,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以对于美食类App来说也应该更关注这一趋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平台的营养规划师对自己的美食搭配以及家人的膳食做更完整的规划。或是减肥餐或是运动餐或是调理餐,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获取到营养师个性化的定制菜谱,甚至可以与周边的一些商家进行合作,能够给用户进行定期的食材补给。

七麦数据(原ASO100)作为国内专业的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将定期输出专业的行业数据分析报告、榜单分析,立足大数据,深析移动互联网发展新方向。同时还为广大移动开发者、推广运营人士提供专业数据解读、行业分析、线上下课程、企业内训等增值服务,推动行业人才的培训与升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