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产遇见健身,华为遇见跑步机

   时间:2019-04-26 16:23:26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996”的工作节奏更像是一个丛林游戏,大家比谁跑得快、比谁跑得远。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下,新中产阶级对于身体从办公室中抽离的诉求愈来愈强烈,居家运动的场景需求也日益凸显。

基于此现状,运动健康产业迎来蓬勃发展。以健身为例,中国目前健身人群仅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2%,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健身人群的比重已达到5%-10%,中国运动健身及其关联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规模将达万亿级别。

因此,曾经只存在于专业训练的技术和产品逐渐渗透进大众健身领域,主动迎合人们的家庭运动要求。

1+1>2的合作

华为作为一家国际科技巨头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智能硬件基础,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一种趋势后,过去只面向B端客户的华为正在积极拥抱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华为提出愿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市场敏锐的嗅觉,促使华为为用户提供健身场景服务,新发布的p30搭载的“分布式联跑”更是让用户除了摄影功能之外,多了一份惊喜。

软件需要依托硬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市面上大部分的跑步机似乎无法直接支持p30与其的互联,所以华为后面也有自己的跑步机推出吗?

对于华为而言,与其开辟一条跑步机生产研发部门,从头开始摸索,倒不如选择一家技术成熟、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同研发,将自身的软件实力与跑步设备厂商的硬件能力有效融合,实现1+1>2。

花落跑步机行业中的先驱品牌——佑美,一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互联网的公司。但成为华为运动健康领域的第一站合作伙伴,又怎会是池中之物?

人机交互与智能化的行业革命

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目前的跑步机年销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且多为商用跑步机,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跑步人群比例只有5%,而欧美等国已经超过50%。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消费能力的提升,“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跑步人数的增加使得跑步机的市场无形中也得到了拉升。

当前跑步机市场的活跃品牌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家用跑步机的占比较低,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高收入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开始投入健身大军,color run、半马、全马等跑步运动的火爆,透露出隐形的购买需求和购买力;“互联网+万物”的模式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健康管理灵感——智能化健身。

这一切的市场需求都指向了一台全新的跑步机——更加智能化、私人化,也将有更广的触角,连接一切。

华为的Walk AI U3H跑步机应运而生。

为了记录步数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健身房跑步数据跑完即毁的用户痛点,在这台跑步机上得到了完美解决——用户可以将HUAWEI P30系列手机与跑步机连接,手机通过感知跑步机振动,通过AI自学习算法同步运动步数排行榜。在跑步过程中,用户的双手得到了解放,可以用优美、标准的动作尽情跑步。

与此同时,这台跑步机通过与手机和多种穿戴智能设备分布式联动, 可以为为使用者提供科学跑步指导:华为运动健康APP通过测量和记录用户在健身房的所有跑步数据,如心率预警提醒、心率区间高亮显示(热身/燃脂/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极限)、热身提醒、着地冲击提醒等,帮助用户更加科学的跑步。

这么强大的Walk AI U3H,除了华为自身的软件实力,就不得不提他的实力派合作伙伴佑美科技。

佑美早在2005年进军跑步机市场,并随着行业和市场需求持续战略转型、革新技术。

技术方面,佑美先后掌握了人机交互、语音控制、手势控制、一键跑步等258项核心技术。

科研方面,公司每年投入约2000w的研发经费,用于专项的市场研究,深度挖掘千禧一代对运动健身的当前及潜在需求。

公司发展至今已有15年,凭借严谨的研发态度和核心专利技术,已取得跑步机行业的先驱品牌地位。

Walk AI U3H跑步机的问世,便是佐证华为为何选择佑美的最重要原因。尽管这款联合开发的智能跑步机目前还未正式发布,但却早早吸引了市场的目光,京东开启预售不到24小时,超两万人预约。

智能化健身时代的来临

智慧科技+运动健身服务的有机结合是未来行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华为与佑美的合作无疑开启了智能化健身行业的大门,相信大批企业已经开始加快智慧科技应用的研发,赋能运动健身行业。

无可置疑的是,一个冰冷的器械,正随着家庭健身市场的逐渐扩大,而变得有趣、有温度。

随着5G技术时代的到来,物联网设备的进一步升级应用,智慧科技将渗透入场景、硬件、装备、内容服务等方方面面,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