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刷牙的习惯吗?”在国外最大的问答平台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结果很多在中国的国际网友,纷纷贴出了自己在中国逛超市的牙膏柜台,上面是一列又一列琳琅满目的牙膏,网友们感慨: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对中国有什么误解?
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类似的误解至今依然存在,更不用说在二三十年前。如今已经是国际第一流企业掌门的李彦宏,在美国念书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在中国有接触过电脑吗?”这是20多年前,当李彦宏在美国申请研究生时,导师在面试中抛出的问题,他的问题不是问李厂长自己有没有电脑,而是在中国,有没有个人电脑这个新鲜事物。
这个问题深深地刺到了李彦宏,他内心默默地发愿,一定要在未来,让世人对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刮目相看。20多年后,李彦宏依然记得这一幕,并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主动聊起这个话题,他说,在通过了面试的8年后,他就做到了这个愿望,与马云、马化腾、丁磊等互联网创业者一样,李彦宏敏锐地感到,互联网终有一天要在社会中掀起巨浪,在这个浪潮中,中国人将大有作为——他们也的确作出了一番作为。
一切变化要从1999年开始说起。新世纪还没到来的前夜,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千年虫“会造成什么影响,少部分有前瞻视野的人,开始把眼光投向未来。马云与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创始团队,在杭州西湖畔的一间小民宅里,东拼西凑出50万,每个人都只留下一点饭钱,开始了”由中国人打造的世界性公司“的路途。这一年的马化腾,已经创业一年,账上还剩1万块,拿着已经是第66版、打印出来有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在高交会场馆跑断腿,回到电脑前还要假装是”美眉“跟”葛格“们聊天,就是为了让QQ(当年还叫OICQ)活下去。这一年,东哥在中关村的海龙大厦盘下不到4平米的柜台,一边卖正版光盘,一边替客户烧录VCD。还是同一年,高材生李彦宏受邀回国观礼建国50周年庆典,仅仅不到2个月,他已经在北大的一家宾馆租下两个客房,百度也在这一年诞生。
20年后,BATJ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甚至将商业的触角延伸到了不同的经济领域。但创业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有一个个关卡,要“打怪”,要避免头顶上掉下的“转头“。BATJ中,唯一一个成功将品牌变成通用名词的“百度”,在人们顺嘴说出“上网‘百度’一下“之前,曾想会差点误入歧途,提早夭折?
百度最早时,是一家2B的企业,为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服务,并向客户收取技术使用费。创业不久,百度就遇到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的经济形势,2001年,李彦宏顶住了股东们的一致反对,决定推出2C业务——独立的搜索引擎,为了说服客户,至今在人们心中都是“儒商”、翩翩公子范儿的李彦宏,几乎要在董事会上发火,以撂挑子作为“要挟”,才让董事会勉强通过了这个提议。
谁又曾想到,从2B到2C的路上,又有新的“打怪”任务——这就是直面国际巨头谷歌的竞争。当时百度只有不到30人的团队,这还是加上了前台、财务、兼职等人员之后的数字,技术人员不足怎么办?李彦宏亲自下沉,当起了项目经理,百度内部发起了“闪电计划”,要在9个月内追赶甚至超越对手。
“闪电计划”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然而,“打怪”的过程,并没有停下来。到了移动互联网,百度已经成了巨头而不是创业小团队,百度将何去何从?是保守地坐在金山上当巨龙,还是拔剑当骑士?
李彦宏再次力排众议,选择了后者——并将战略转向数字技术的下一个风口,AI人工智能。这一次,李彦宏将百度的AI人工智能提升到了全平台的高度,作为底层技术,全力支持百度各项产品的落地开花,无论是“传统”的搜索、新兴的“小度音箱”、前沿的“Apollo”无人车,背后无不享受到了AI人工智能带来的赋能。
从2B到2C再到2-all,回首19年的创立之路,李彦宏所带领的百度,总是在某个重要的时间、做对了某个选择,调整的是战略布局,不变的是背后的思维,让中国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中展现聪明才智,屹立于民族之林。
未来,李彦宏的希望是,“人工智能要帮助人、服务人,而不是替代人、伤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