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代人除了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也将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我们倾向于以年龄区分人群的原因。由于在经历和认知上存在差异,不同代际的人在相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困惑与摩擦,“刻板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标签也由此而生。
在社交上同样如此:父母对“远房三姨婆家小孩”的称谓总能脱口而出,但在你眼里,推导这类关系的难度可能不亚于一道高数题;当60后实现“触网”并在微信上聊得不亦乐乎时,00后却高举“重拾QQ”的旗帜。
从极光大数据(Aurora Mobile, NASDAQ: JG)发布的《2019年社交行业研究报告》看来,不同年代人群在表达意愿、交流习惯、社交圈子和隐私意识等方面的差异确实显著。
00后面对熟人最“拘谨”,80后对陌生人“放得开”
在许多人眼中,集父母与双方老人的宠爱于一身的00后在自我表达上应该会更加主动从容,特别是在熟人圈子内。但据极光大数据统计,00后在熟人之间的表达主动性要明显低于更年长人群,只有33.6%认为自己面对熟人时的表达意愿十分主动。
人们在熟人圈子中的表达主动性与年龄成正比,且60后与70后在熟人中的表达意愿明显强于更年轻人群,这与辈分所带来的话语权有关。有趣的是,80后似乎是最懂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群体,只有约两成面对陌生人会表现得十分被动。
在使用社交应用时,90、00后是不折不扣的“斗图狂魔”。据统计,90、00后中喜欢斗图的比例均为23.6%,明显高于90前人群。在转发分享上,90、00后的热情明显低于年长群体,只有四成表示自己喜欢转发分享。
好友多但能交流的没几个,90后最重视隐私保护
和较年长群体(60、70后)相比,较年轻群体(80、90、00后)不论在熟人还是陌生社交平台上都拥有更广阔的圈子,但他们每周有一对一交流的好友数量却明显更少,大部分好友似乎止步于“验证寒暄”的阶段。
报告结果显示,80、90、00后人均微信好友人数高达286个,陌生交友应用好友人数也达到75.1个,但每周有一对一交流的好友只有20.1个。反观60、70后人群,他们在微信和陌生交友平台上的好友人数分别为209.1和40.9个,但每周有一对一交流的好友数量却有26.8个。
从极光大数据调研的结果看来,90后似乎是隐私意识最强的一群,00后次之。针对自己发布的内容、关注的人、发表的评论和自己看过的图文、视频等社交痕迹,90、00后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谨慎程度,而60、70和80后的介意程度则相对较低。
社交痕迹的留存对于平台分析用户行为、促进用户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隐私意识更强的年轻用户,如何平衡好用户对个人隐私的顾虑以及平台的运营需求,将成为社交平台发展的一道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