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此再无线缆束缚,HP发布第二代VR背包主机VR BackPack G2

   时间:2019-05-29 08:49:09 来源:卟扒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相对于苹果和谷歌这种大厂仍在花力气推的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的运气就差多了。VR本是先手面世且自带光环不少,可媒体的大力宣传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仍处婴儿期的VR由于电脑性能的制约,用户实际体验跟媒体渲染的效果差天共地,绝大多数第一次体验VR(特别是手机+镜套那种最低端的VR眼镜)的人都是带着希望来揣着失望走。慢慢的,VR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公司和团队也开始收缩甚至关闭这方面的投入。但在今天,知名PC大厂HP(惠普)还是推出了他们的第二代VR背包主机 - VR BackPack G2。

从此再无线缆束缚,HP发布第二代VR背包主机VR BackPack G2

目前市面上的VR眼镜分为三种,一种是接PC(通常是高性能游戏主机)的旗舰级VR眼镜,它们代表着目前VR体验的最高水平,代表者有Oculus rift和HTC VIVE。第二种是眼镜自带处理器,也就是俗称的VR一体机。这种一体式眼镜早期使用的是给手机用的处理器,因此发热、续航时间和游戏效果都不尽人意,但近来随着高通专门为VR开发的XR1移动处理器面世后,体验也开始有了长足进步,当然实际效果距离接入PC的旗舰级VR眼镜还是有一段距离,代表作有Oculus Quest和HTC Cosmos。最后一种就是插手机进去的那种VR眼镜,POPPUR觉得这种体验真的只能说叫从无到有,戴久了一般都会恶心呕吐的,代表作是三星Gear VR(有趣的是,最新的Galaxy S10+手机已经不支持了),是否意味着三星也不看好这一市场了?而本文提到的HP VR背包游戏主机,因应的正式第一种VR眼镜,也是当下效果最好的。但这种需要外接高性能PC的旗舰级VR眼镜有个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它必须用线材连接游戏主机,你在激烈的VR游戏中就容易被线缆拌到,从而让你瞬间意识到自己只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沉浸感大打折扣。但是当你有了HP VR BackPack G2这种背包式游戏主机后,你就可以把PC主机背在身上,通过一段很短的线缆在你脑后跟VR眼镜相连,这样除了背包和眼镜的重量,你几乎不会再受到任何真实世界的束缚。

从此再无线缆束缚,HP发布第二代VR背包主机VR BackPack G2

由于新款的VR眼镜大多开始采用Inside Out的定位方式(就是在VR眼镜上通过设置特别的光学定位系统实时锁定你的位置并防止你跟现实中的物体相撞,而不是原来的在固定空间里布置激光定位雷达的方式,代表作是Oculus rift s),其实这时候的VR眼镜应该称为MR(混合现实)眼镜了,这时候VR游戏背包就有了更大的作用,当你的VR眼镜能实时定位整个空间,再加上去掉游戏主机因为线缆长短的距离束缚。你的VR空间就能变得无限大,一些更为真实的VR应用或需求才能得以实现。最简单,譬如你租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场馆来做一个VR打怪兽的射击游戏,在以前这样做很难,必须在头顶上设置一个活动滑轨再把连接PC的线缆悬挂此上,无论如何,因为轨道跟踪电机的关系,你始终还是要去迁就连接线缆。甚至,这个游戏就只能把障碍物设置在一成不变的位置,因为一旦改变可能就需要变动很多内容(游戏程序、轨道设置等等)。但有了HP VR BackPack G2这种背包式游戏主机后,由于主机就在身上跟VR眼镜一起,并且新款的Oculus Rift S带有Inside Out定位装置,简单的改变一些障碍物的位置/高度/大小的话,只需在VR游戏程序里做一些变量,它自己就能适应了。这就避免了一个大型VR游乐场因为路径和场景永远不变,让参与的游戏玩家很快产生厌倦感。

最后,在主机性能上HP VR BackPack G2升级为第八代Intel处理器,显卡换用NVIDIA RTX 2080,HP方面称它的性能比起第一代提升了至少30%。同时,第二代VR BackPack也改变了电池仓的悬挂位置,从第一代的绑定后位于肚子上到现在以45度对称方位悬挂在腰眼上方,除了因为重心下降的问题让佩戴更为舒服,HP还增加了不断电更换电池仓的功能,理论上你可以无间断一直于VR体验中。而当你不需要在背包状态中使用的时候,还可以把主机拆下来放置在扩展底座上,瞬间成为一台高性能的台式机。

HP VR BackPack G2售价约为3299美金,兑人民币大概25000元左右,将于今年暑假上市。

想跟更多VR同好朋友交流,复制这段话打开“飞聊”就能加入! 7YEnuJGEZOT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