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专访鲜易黄振平,打通生鲜行业数字化全链路

   时间:2019-06-14 17:32:10 来源:北国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步入2019年,对生鲜行业来说是艰难进击的一年,当然于个体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国内前三大生鲜供应链品牌,鲜易集团已走过25年历程,这是一个青年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也到了规划新历程的年纪。在经历了从0到1的积淀后,鲜易正走向生态布局。

当天猫、京东等巨头雄兵纷纷入场生鲜产业?如何迎战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对于刚刚获得B2B内参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产业互联网影响力人物大奖的黄振平来说,重担在肩。

在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独家专访中,能真切感受到这位曾在苏宁、正邦等明星企业身经百战的互联网老将对产业的深思熟虑与布局。在谈到生鲜产业下一步发展时,他从大的布局和小的落地做了详细解读:

➊ 以消费者为核心,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的链接与协同能力是生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➋ 通过商流+物流双驱动,整合C端下沉,形成B+C全链路服务能力。

➌ 坚持技术的投入,加快推进全场景数字化布局是最终决胜的关键。

访谈实录

焦点1:何为生鲜供应链智慧生态圈?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鲜易在构建生鲜生态具备怎样的资源?目前各业务板块布局如何?

黄振平: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鲜易由众品食业、鲜易供应链、鲜易网、冷链马甲等业态公司重组构成,公司致力于打造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经过25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已构建完成基于S2B2C的高效协同供应链平台,来解决供给侧与消费侧供给需求不平衡。同时基于产业布局的优势,在上游:链接上游养殖端与众品生产型服务业联动提供农牧产业链解决方案;在中游:通过线上B2B/B2B2C生鲜交易平台联动TC+PC流通加工网络形成360度集采分销平台,构建“新流通+新零售”生鲜互联网平台。在下游:线下通过网络化、一体化冷链物联平台链接线下冷链资源交易平台马甲平台来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温控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已形成了线上+线下、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产业布局,可以为全产业链提供系统性的服务。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生鲜行业难在哪里?又应该如何搭建生鲜产业的平台化能力?

黄振平:生鲜因高频、刚需、高客单价等特点,成为新零售的核心类目,生鲜新零售的挑战,我认为在于如何获得生鲜产业链的支撑,但就目前各大平台来讲包括BAT都没能占据更多的主导位置,他难在哪里?我认为他难在对生鲜全产业链的打通,这是一个集生产、流通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端到端,纵深很强的行业。从这点出发,生鲜产业互联网的搭建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平台能力,我认为至少包含七大平台的能力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和种植平台(养殖、种植指导、过程监控、检测服务、气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资本平台(资金服务、风控与数据化)、供应链平台(仓储服务、采购管理、物流服务、品质质检)、销售平台、交易平台(交易信息、标准输出、质检服务)、营销服务平台、数据与智能平台。而这些平台化能力建设最终要形成的数字化能力。并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数据的打通,去不断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用户消费数据,而基于大数据分析,提升的不仅仅是前端的整体经营效率,势必也会反向优化上游环节。

鲜易目前在搭建这样一个全局的链条,我们从上游养殖、种植供应链出发,抓上游产品开发,搭建生态,扶持物种。在产品供给端扩大优质生鲜供给,并对接国际与国内养种植基地,发展终端新零售模式,打造国产生鲜品类品牌。

在生鲜供应链建设上,目前除了8大产地仓和28个销地仓以外,我们还有包括天津、昆山、郑州三大园区,构成了完善的DC、TC、PC和EC云仓网络。截至目前已形成全国238万M网络化库容,冷链服务覆盖全国229个城市。

从源头来讲,生鲜供应链覆盖了产地仓,通过产地仓来集合分拣、筛选、流通,加工,包括预冷等一系列的工程形成一个综合体,目前鲜易在全国有八大产地仓。

其次是销地,目前在全国28个城市有自己的销地仓,通过销地仓,我们联合更多的央储进行合作,为末端的交易,包括市内配送,宅配一起形成完整的交易链条。通过我们的全国云仓网络,还有冷链零担的干线网络,包括我们的城配网络,把产地仓和末端消费全线贯通。

焦点2:为何说数字化转型是生鲜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目前各行业都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生鲜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的核心是什么?目前取得哪些进展?

黄振平:目前行业内对于生鲜互联网的建设仍旧以消费端为主,更多呈现在渠道的融合、消费体验化和购物便利化,但实际上这些远远解决不了生鲜产业的痛点,事实上破局的难点或者说下一步更应该是如何推动生鲜品生产、生鲜品流通、生鲜品加工等产业链条的互联网化,乃至驱动整个农业和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我们认为打破生鲜行业困局,在于重新定义生鲜产业的人、货、场,全面塑造数字化的生活。而在这个数字化背后,一个是源自于新技术的支持,另一个则是全新供应链的打造。

一靠新技术,创新捕抓捉消费者需求

从消费端来讲,在今天这个社会,怀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经营未必真能有顾客上门。酒香不香,得客户来决定,哪怕真是好酒,巷子深了,也未见得会有客户寻觅上门。毕竟酒家不止一家,好酒也不止一家。这是一个选择丰富而消费碎片化的时代,所以了解客户喜欢什么酒,把好酒送到喜欢喝的人身边才是最佳的买卖。这就是所谓的了解客户和提供个性化服务,要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数字化经营。

我们目前在前端打造的新零售平台,包括我们的日日鲜社区便利店,目前已经试运行几家,在消费者入店前,对其发出邀约,通过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确认顾客身份,分析顾客的来访记录,了解顾客,这方便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当顾客触碰商品时,弹出商品所有信息,包括商品到店日期、新鲜度、库存状态、最佳食用日期等等,让信息透明化。同时,展示评论和推荐指数,帮助购买决策。值得一提的是实体货架的电子价签也具有产品的价格和详情,顾客有多种方式了解产品并购买。结算后,顾客可选择自提或配送。整个过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周到的服务。

二靠数字化供应链,打通产业链

在供应端,通过对包含生鲜品采购、物流配送、仓储分拣、鲜度管理等在内的完整环节进行了掌控、优化,保证了产品的品质、鲜度,提升了消费体验。

首先,从源头采购优质产品。在产地标准化加工,让非标产品标准化。通过原产地食品安全审核,建立产品ID信息,使得产品可溯源;针对不同渠道给予相应的分量包装,比如为便利店、超市、外卖站点渠道供应小份量吸塑盒包装、贴条码标签以适应渠道门店的标签需求,并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做到更细致的保护。

其次,全程冷链运输。在多地建立冷链分仓,保证全程不断链,减少中转环节,缩短配送路径。同时,根据不同产品需求,细分出不同温区,为产品提供了最适合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另外,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物流信息系统对温度进行完整的监控管理。使全程货物温控情况可查,定时标记一次货物所在位置和温度信息,避免温度变化造成货物损失。

再者,采用温控仓储,智能分拣,基于数据进行一体化的入库管理。温控仓储即从装卸到出入库以及贮存做到一站式无缝温控。智能分拣即配备摄像头的智能流水线分拣,精准捕捉产品状态,多分拣台同时作业。通过温控仓储和智能分拣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另外,让仓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系统对接,提供实时信息和库存跟踪。

最后,鲜度管理需要保鲜专业技术以及工作人员在现场对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调整。让产品上架时间和陈列周期可视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产品新鲜度。根据客流、定价、天气等变量,快速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产品总能处在最佳的卫生状态下,使其鲜度维持更长时间,价值也就更高,也能为顾客提供更新鲜的产品。

鲜易通过新技术的支持实现数字化,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完整的产品线,优化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的优质产品。从需求到产品,从产品到需求,两者实现闭环化。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能详细阐述下目前我们在生鲜供应链的数字化场景吗?另外在传统产业链条上有一些转型案例成果吗?

黄振平:前面说的大致涵盖了,从具体实践看,除了消费端的数字化创新,在传统供应端链条上特别是仓运配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中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大致按照三个步骤在建设,第一阶段是打通生鲜资产数字化在线,其中包括人、车、货、仓、装备、生产物理信息透明,在此,我们已完成了1960万m的冷库实时温度在线、货物实时在线,3.8万辆冷藏车的温度实时在线,做到内部生产物理信息透明;

第二阶段是实现业务流转细分场景化可视,结合平台上自有供应商、制造商、承运商、分销商、零售商五类主体服务对象,基于订单全流程业务的包括订单调度、配合装车、车辆在途、到达交付在内的四大业务场景,121个细分业务环节,对各个业务主体业务流转信息实现精细化、透明化管控,就此,我们已经打通了仓运配一体化全程订单在线、温控在线;

第三阶段是通过产业全链条透明化集约,创造生鲜产业体系的长期的社会价值,这是站在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一定程度上,此阶段是现代化透明供应链追溯发展的终极形态。另外,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建设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三个关键需求,也是平台的三个核心能力。首先,我们要有统一的数据接入能力,具备不同厂商的设备数据接入能力。比如,冷链园区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冷、安防、车辆、环保等不同设备厂商的不同协议的数据统一解析采集的难题,这需要我们通过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数据采集硬件终端,不断沉淀不同协议的解析能力,一站式的快速实现复杂的设备层数据采集能力;其次,统一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具备了统一数据采集的能力之后,接下来面临的是物联网场景下有别于传统离线式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最重要的,统一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提炼出了关键的作业指标,扎根场景,聚焦供应链关键节点效率提升、温控保障的面向终端用户的平台应用业务价值能力。

焦点3:为何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人和技术?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我们注意到您提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有两个:人和技术,具体您如何理解的?

黄振平:我认为任何的转型实践,它的核心背景是效率竞争。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可以看到是效率的迭代引领了时代的发展。但是所有的效率落地又在于人,人的背后是技术赋能。没有技术和好的人员团队,是谈不上效率的。因此,这是一切商业模型的原点。

再从这个角度来看鲜易,我个人认为“人+流程+技术”的简单堆砌方式是没有未来的。从未来考虑,鲜易会有更多技术上的创新,以及团队管理上的赋能,鲜易的未来在一个完整的好团队+好的技术化创新、落地应用上。

而对于鲜易的未来发展方向,除了追求单体财务支撑指标的增长,我们会更多的关注合作伙伴在鲜易平台上的良性发展能力。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无论是生鲜整个大行业,数字化的运用上概念性比较多一些,在您看来,国内生鲜数字化处于怎样的水平?相比国外,有哪些差别?

黄振平:国内的生鲜供应链数字化发展还处于相对较早期的阶段,在技术和系统数据的运用上还存在很多的落差。所以我刚才也提到,前端有了新零售,新餐饮,包括互联网+平台,它们改变了需求测的技术之路和数据运用手段,也已做得非常成熟,但是供应链端整个对应的供给侧需求端,它的数字化能力和技术应用还是远远落后于需求发展的,这样就产生了代差。

基于此,很多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用一套系统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流程再造而已,但系统留存的数据没有场景和算法的复盘,没有产生上下游的协同,是无法发挥效益的。

坦率的说,智慧化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但如果我们从小的智慧化来说,通过上游的需求侧,中游的平台指挥,和下游执行单元的数据,完成全链条的打通,最简单的就是完成从数据的感知到数据的分析,再到数据的决策,最终到服务的提供,这个效率就缩短了。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鲜易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上的布局情况和投入占比多大?

黄振平:目前,鲜易在技术上的投入一般占到营业额的3%-5%左右。在具体的技术布局上我们通过前端的数据采集器,以及平台的算法和技术,帮助增强对前端供应链每个作业场景和数据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我们目前有几百人的IT技术团队,我们仍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ERP,OMS、TMS、WMS、BMS等系统,把所有的信息链串起来,把所有的业务流程串联起来,让这条链上的不同角色使用不同的数字化系统,保证整个数据从生产的源头开始就不断链地向下传递,这是生鲜产业不可缺少的一环。而突破数字化壁垒的经验来自于每一个环节的深耕细作,来自于大量的实践,来自于我们在下游的千千万万个制造商、经销商、承运商等,通过实践告诉我们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方式,目前我们的系统仍旧在不断的优化迭代过程中。

焦点4:为何说产业互联网比消费互联网机遇更大?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相比盒马生鲜等消费类平台,鲜易作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您如何理解产业互联网时代和生鲜平台?产业智能化升级下的生鲜供应链形态是怎样?

黄振平:最终我认为会有两块:一个是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供应链,消费供应链相对来讲链条较短,场景较单一,它对技术和互联网数据的植入会更快速,但是更大的市场是在产业供应链。

产业互联网目前比消费供应链要落后较多的,所以对产业供应链来说,技术的植入和数字化程度是对目前基于消费供应链产生的巨大技术代差,当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商机。而鲜易供应链在产业互联网上通过流通加工,基于产业特性的TC仓和PC仓的全网布局,深入的植入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全程。

焦点5:怎看资本活跃投资生鲜冷链,企业加速并购建更高壁垒?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过去的一年的经济环境相对冷淡一些,而在此背景下,生鲜冷链行业并购投资反而加快,您如何看待这种逆势现象?

黄振平:因为消费升级,我们市场对食品安全更严格,包括国家政策也越来越重视。原来传统落后的、单一的,非标的冷链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共性迭代需求,而这种需求目前在国内是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的,所以有更多的产业和企业进入冷链行业。

其次,冷链行业一旦实现全产业链的绑定,包括流通中心,金融、物流等,会产生极强的壁垒。区别于普货,冷链的核心技术壁垒,管理壁垒,包括整个产业链的壁垒,它会赋予企业更强的生存力。

焦点6:生鲜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是什么?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生鲜互联网的下半场有什么特点?下半场有什么具体布局?

黄振平:从目前来看,我们判断生鲜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是“产业+互联网”,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成为了一个现实,在农业和生鲜食品的领域,鲜易基于既有产业资源搭建了垂直于生鲜品类的B2B/B2B2C交易平台—鲜易网和基于冷链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冷链马甲。为下游的次终端渠道提供生鲜全品类的一站式流通加工、冷链物流配送、360集采分销、国际集采贸易等一体化综合服务。

我们认为生鲜产业互联网最终比拼的是供应链平台的链接和整合能力,且这个供应链一定是去中心化、服务是一体化的、商流+物流双轮驱动的数字化平台模式,由于生鲜属性相对比较特殊,所处的冷链物流也是比较窄的物流细分领域,在未来比较难存在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平台,一定是商流带动物流或双流运营的综合模式。生鲜产业互联网构建的一体化服务模式,首先在产业链上游,利用B2B生鲜交易模式整合产业链资源,通过集成数据以销定产的反向供应链模式,消除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突破区域限制,构建覆盖全国市场的流通渠道,在交付服务环节,不仅仅给用户提供基础的仓运配业务,还提供从产地到销地,从销地到消费者手中,全程的一体化冷链服务。而对于目前火爆的生鲜新零售,鲜易的实践认为,生鲜需求下的关键瓶颈在于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而快速响应一定在于一整套的后端服务能力,即产业服务的交付能力,包括商品采购服务体系、多温的物流交付服务体系等。

产业互联网研究院: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认为生鲜产业未来之路是什么?

黄振平:永远不变的是商业本质,生鲜行业也一定是以消费者为核心,快速柔性供应链为支撑、线上线下全网全渠道融合、高效运营的模式,对于生鲜来讲,我认为数字化背后最终我们要把自己的生鲜能力标准化、模块化形成了生鲜云,就跟阿里云一样,生鲜也能形成云服务,包括商品采购、冷链仓储、客服、物流配送、品类规划、大数据、市场营销、IT支持、包装加工等,我们希望为产业链条上的伙伴不断赋能这些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专注、精细、全面的服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