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风口总是瞬息万变,风口背后的推动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产业的最终格局,在无数创业项目中,用户刚需、行业资源、政策支持、流量红利、环境保护、移动化转型等各种因素扮演着不同的驱动力,而最近火热的垃圾分类,则正中环境与政策两大硬核因素,“互联网+环卫”表现出十分强劲且稳定的发展前景。
2019下半年的第一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要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两年垃圾分类或将增长至数百亿市场规模,延伸至垃圾处理,产业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
市场规模与政策趋势并不能说明垃圾处理就是一望无际的蓝海,我们还需深入行业进行分析——
垃圾处理产业的完整链条包括垃圾分类、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各自的业态布局,其中垃圾分类和分类处理难度最大,且涉及重资产、业务成长周期较长,但从环境需求与政策上看,产业链条十分稳定,长久布局能够建立有效的护城河。
以创业的视角来看,垃圾处理的后端环节并不适合初创企业,而垃圾分类则具备更大的创业空间,在社区垃圾、餐厨垃圾版图上,将释放庞大的需求量,商业模式若能跑通则可进行复制,以达到规模化扩张的结果。
由于政策先行,垃圾回收平台、智能回收终端将受到反向推动作用而快速成长,与此同时环卫设备厂商、终端制造企业也可进一步延伸业务或进行移动化转型,目前市场已有一些垃圾分类的应用出现,功能虽然并未有较大的延伸,但直接的需求非常明确。
垃圾分类识别
通过拍照功能,快速识别垃圾的类别,以指导用户进行分类投放,该功能早在淘宝的“拍同款”中广泛应用,不同的是淘宝检索的是商品数据库,而在垃圾分类则检索的是垃圾数据库,在功能层面可调取接口轻松实现,但测试了几款成熟的app,我们发现垃圾分类的数据库还不健全,毕竟细分的种类十分庞大。
社区终端回收
在社区的终端机用户可直接投递可回收的垃圾,并赚取收益的模式已出现多年,包括小黄狗、奥北等都是这个赛道的知名企业,可回收的类别以饮料瓶、金属、纸类、塑料、纺织物和玻璃为主,此种模式需要配套终端设备和高频的物流,产品形态较重。
上门回收
自互联网O2O盛行以来,上门服务已覆盖各行各业,上门回收的模式也并非以垃圾为主,各种家电、手机是用户的主要需求,也是平台盘活业务能力的重要支柱。
订单系统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回收行为,本是一份订单,基于电商的订单系统进行延伸,会涉及到商品、服务、评价、投诉等一套完整的功能。
垃圾处理是一条较重的赛道,但互联网+的出现将加速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而用户流量则会提升该行业的附加产值,app、小程序是垃圾处理互联网化的前置平台,在政策推动与资本入局的态势下,创业赛道已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