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普及,客户行为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极大变化,推动了金融服务方式的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针对金融机构的欺诈手段也愈加复杂多变,身份冒用、恶意骗贷、洗钱套现等欺诈手段层出不穷,给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带来更多新挑战。
小智通过翻阅近年来警方披露的骗贷案例,总结了六种常见的骗贷手段以及骗贷团伙的四个趋势变化。
常见的六大团伙骗贷手段
以购车名义骗机构的贷款
2014年8月,烟台芝罘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发现一个骗贷购车团伙。犯罪嫌疑人向烟台某担保公司提供虚假的房产证复印件、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采取先交首付车款,申请贷款购买高档二手车,审批过户后,即以市场价低价转售让该二手车以赚取差额。然后,申贷人失去联系,使银行和担保公司遭受巨额损失。
南京警方也通报过类似案例。2018年1月,南京鼓楼公安分局宝塔桥派出所接到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王某在银行办理了购车信用贷款,但一直处于断供状态,且王某的工作证明经系伪造。警方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骗取银行贷款的诈骗团伙。该团伙中,胡某等人主要负责给贷款人洗脑,让其同意向银行骗取车贷;李某某负责伪造贷款材料,指导贷款人如何申请贷款;张某负责联系买家,快速将新车倒卖套现,共同构建起一条完整的“购车骗贷”犯罪链。
既骗金融机构又骗借贷人
欺诈团伙不仅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还会骗取借贷人信赖,让借贷人背上巨额债务。
2018年1月初,郑州新郑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团伙骗贷案。犯罪嫌疑人诱骗64名贷款买车客户,并虚构包装客户个人资产信息,骗取了4S店64笔汽车分期贷款。然后,该团伙骗走借款人购买的汽车,并进行再次抵押和买卖。导致64位个人的600多万汽车被骗走,更承担上了巨额债务。
联合金融机构内部人员骗贷
很多骗贷案中,会出现金融机构的内部人员的影子。
2015年9月,温州鹿城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披露,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侦办,警方破获特大系列骗贷案。在该团伙欺诈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勾结银行员工,招揽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人、担保人,并伪造各类证明文件,骗贷4000余万元。全案涉嫌犯罪嫌疑人达上百人之多。
为了蝇头小利成骗贷团伙的“帮凶”
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容易被欺诈团伙盯上,甚至被动哦成为骗贷的被“帮凶”。
2016年6月,济南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分期购”诈骗案,涉及54名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犯罪嫌疑人胡某、张某在2015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期间,给每人500元酬劳的承诺下,利用54名大学生的信息在七个分期平台办理贷款。导致七个平台损失118.5万余元贷款,并让每个学生背上数万元的债务。
冒用居民身份证骗贷
个人身份证信息一定要注意保存,一大丢失,可能被欺诈团伙利用进行骗贷。
2018年8月,多名市民向银行反映被冒用身份信息北贷款后,放贷的多为捷信、马上、佰仟3家消费金融公司。广西来宾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调查发现,骗贷团伙人员在店主和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员的配合下,将虚假身份证上的人签相关贷款协议和拍摄照片上传信息到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很快过审,并向手机店或电动车行发放贷款。
贷款公司每发放一笔4000元左右的贷款,业务员抽取10-15%的好处费,店主得好处费100元至200元,剩余的钱全部归骗贷团伙所有。
PS他人身份证照片骗贷
欺诈团伙不仅直接盗用身份证进行骗贷,更过分的是PS他人身份证进行欺诈。
成都双流警方就接到报案,称有人利用40余名虚假身份信息向该公司“打白条”非法申请信用贷款,金额将近20万元。通过侦查警方发现,欺诈团伙化妆成他人遗失的身份证照片的样子,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视频面签,进而取得贷款,导致十多家公司100多万贷款被骗取。
团伙骗贷四类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欺诈团伙的也在不断升级,很多欺诈团伙甚至开办公司,以正规公司向外招揽业务,甚至还出现标准化的欺诈培训。
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欺诈团伙
不少诈骗团体会专门到农村,批量收集一些完全没有信用记录的农民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倒卖给各类诈骗团伙。
《棱镜》此前报道,某诈骗团体在农村可能会以一篮子鸡蛋,或者100元的低酬劳,借用大批留守老人的身份证,能够在很多消费金融平台上借到钱。除了有专门收集身份信息的团伙,还有更多伪造各类证件的团伙。
2012年5月,上海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民警发现开设在荣华东道上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看上去人员整齐,管理规范,实际上却使用伪造的公章开具假的公文材料,帮助客户从银行骗得贷款。在该公司业务员的办公桌、办公柜里存放有大量假公章、假证件。该团伙与本市一些开发商、房产中介结成关系,由后者向无法办出银行贷款业务的购房者推荐他们公司的“代理贷款”服务。每做成一笔生意,公司就会给开发商或房产中介一定的“介绍费”。该团伙提供“一条龙”办理贷款代理业务,通过电脑打印制作假公文,并加盖假的国家机关公章、单位印章等,为客户伪造相关文书材料以向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公司办理一整套贷款手续要收取600元的手续费及房产交易额千分之一的评估费。
在充分掌握情况后,长宁警方果断采取行动,将这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抓获公司的管理人员和8名业务员,并当场缴获了伪造的各类证明300余份,伪造的各类国家机关公章309枚。
冒充理财公司的欺诈团伙
2017年12月,北京丰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打掉一个特大信用卡诈骗团伙,11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该犯罪团伙开办了一个所谓的投资公司,先后承租了4处办公场所,并招募了9名员工。
该团伙通过网络非法获取到身份信息后,按照身份信息上的年龄、照片信息,将之分发给年龄、长相相似的员工,并指使这些员工编造学历、单位等信息,向各家银行提交申请,骗领信用卡。等信用卡一申领成功,团伙就马上利用POS机进行贷款套现。到被抓获前,这个团伙以假冒的几百个不同身份、上百个手机号码,从多家银行骗领到700余张信用卡。每张信用卡背面都贴上了标签,上面写着号码,对应申领银行、冒充人员的姓名等信息,以防银行来电核对。
开具流程化培训的欺诈团伙
欺诈团伙不只是开办公司,甚至还招募大量人员进行训练,并安排彩排,最总结果就是为了骗贷。
据媒体报道,某骗贷团伙在北京五环外的地方租一个商铺,将商铺装修成一个茶庄。然后从南方某一大省运一整村的村民过来,培训村民各种关于茶庄经营状况的话术:茶庄一个月的流水多少、从哪里进货、卖给谁、毛利多少、 如何缴税等等。最后让村民扮演这个茶庄的老板,去北京数十家信贷机构贷款;拿到几百万之后各自分成,一起跑路。
高智人群也在进入欺诈行列
不要以为骗贷仅限于无固定收入的“三低”人群,其实很多“高智高职”人也加入了团伙欺诈。
2018年,新西兰警方公布不了华人黄康和妻子张燕成合同律师陈刚、BNZ贷款经理蒋宗良以及ANZ的贷款经理Peter Cheng的团伙欺诈案。
首先,黄康、张燕及律师陈刚办理了大量虚假的身份证明,然后给这些假身份准备了详实的个人信息,工资单、其他收入和劳动合同等。随后,他们这些虚假信息和文件随后被提交给了ANZ、BNZ等多家银行,声称奥克兰和汉密尔顿地区的76套房屋有买卖交易,为此申请购房抵押贷款。BNZ贷款经理蒋宗良以及ANZ的贷款经理Peter Cheng,在帮助银行审查贷款资料时轻松通了审核。半年时间里,该团伙将5400万纽币的贷款收入囊中。
本期欺诈团伙分析就到这里,下一期,小智将详细分析团伙欺诈的技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