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硬核知识科普:色域究竟是什么东西?

   时间:2019-10-22 17:10:14 来源:中关村在线作者:任建宁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究竟什么是色域,色域是不是越高越好?

我们平时对色域的称呼有很多,相信你也在不同的地方见过不同的它。色域,你可以将它定义成为一种标准,可以算是硬性指标吧,但是这种硬性指标却并不是单纯的越高越好,现在很多的消费者曲解了色域之中的含义,这个色域,也不简单的就是一种标准,它是很多标准的统称。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要来聊聊色域,它到底是个啥?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RGB这个三个字母,那么RGB代表的究竟是什么呢,R就是Red红色,G就是Green绿色,B就是Blue蓝色,我们看到上面这种图就可以简称为色域图,RGB就是代表了角落里的三种颜色,中间面积就是可呈现颜色范围,而色域就是这种范围的一个统称。

由于现在技术的瓶颈,目前的显示设备还无法完全覆盖我们的所有可见光色范围,所以就有了各种色域的标准,例如sRGB就是微软和惠普等厂商制定的一种颜色准度,这种色域标准提供了一种标准方法来定义色彩,让显示、打印和扫描等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与应用软件对于色彩有一个共通的语言。

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厂商提供其产品的色彩偏好,更加统一的制作产品,也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当色彩成为关键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颜色所起的作用变得更加不可忽视。比如:当你在淘宝上买衣服的时候,就需要有真实、准确的色彩再现,而不能有色差。sRGB消除了不同显示系统在色彩还原上的原有差异。

不同显示设备间的RGB色彩,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经过不同的显示设备后就无法正确地再现色彩。如今,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演示设备越来越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工具,正确的图像和色彩还原比以前变得尤为重要。现在有了sRGB标准,让用户无论在各种显示设备上观看图像,都可以确保得到相对统一的色彩。

我们用sRGB来举例,只是因为这种色域非常流行,是目前衡量一款显示设备的颜色标准的指标,但是sRGB的在整体色域图上的覆盖范围并不像某些其他的标准的面积那样大,它只是现在大家都承认的一种还原物体本色比较准确的一种色域标准。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的色域数值,都是按照上面其中一个标准来衡量的,例如一款产品的色域是sRGB的105%覆盖率,说的大致就是这款产品的色域是在sRGB标准色域图中的色域覆盖面积比sRGB标准要大5%左右。

不同设备,不同需求,不同倾向,不同色域!

就用于设计制图的专业显示器而言,对显示的成像颜色还原有更加高的要求,一般来说,衡量显示器产品的色域标准是sRGB和Ntsc两个标准,能够尽可能准确的覆盖sRGB且三色(红绿蓝)倾向较为均衡的,呈现色彩也就会更加准确,100%的sRGB在NTSC色域标准的图中,大概占面积的72%,这就是为何很多显示器厂商在宣传产品时72%NTSC色域的由来。

但是对于主要观赏节目的电视产品来说,更丰富的色彩能够直接的提升使用者的观看享受,相比显示器来说,电视产品突出的是更丰富的色彩,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是不同属性的两种显示产品,在颜色倾向上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使用色域标准的不同。

电视需要更多更丰富的色域标准来统计,NTSC是其中的一种,DCI-P3(也有很多手机使用这一标准)则是比NTSC色域更丰富的一种标准,在进入了8K电视爆发的元年(2019年)之后,8K电视所采用的色域标准,就又一次更新到了bt.2020,这是一种“立体”的色域标准,更加复杂,只需要知道就好,今天暂且不去深究bt.2020的倾向及优势。

色域:不是越大越好,但却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老司机从色域图上能看出什么?答案,就是这个设备的色彩倾向,以及色彩的丰富程度,面板能够呈现色彩的种类,以及同种颜色不同色彩的区别是否明显(举例:同样都是红,此红非彼红,稍微暗一点的红,与明亮一些的红,是否分得清楚)。

很多人认为,色域越高,屏幕呈现的颜色饱和度就越高,这是一种错误的思考方向。其实,色域面积的大小吗,跟最终呈现效果之间的联系,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举个例子,一款电视的NTSC色域为105%,意味着他能够解析出的画面可以包含色域覆盖范围的内的所有色彩,但并不意味着他不管显示什么画面,都要一股脑的全用上,这就好像我有一万种颜色的画笔,但每次画画的时候,却不会每一根都用到。

这是笔者曾经测试过的一台电视产品的色域及对比度数值图,我们来看看他最后的成像素质是怎样的。

是不是颜色非常艳丽?具有广色域属性的电视产品,成像的风格都是非常艳丽的,上面两张图很好的体现了电视的高色域优势,场景固定的画面能够很好的分析电视成像的细节,偏向讨好眼球,同时尽可能的保留画面呈现物体的质感。

看了这么多,现在你理解色域究竟是什么东西了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