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19高交会落下帷幕 华为云AI为大湾区注入新动能

   时间:2019-11-17 21:54:4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月13日-11月17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以“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为主题,吸引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观众到会。其中,华为云亮相大会,并为大家带来了华为云鲲鹏云服务、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并结合36大行业领军企业的AI实践、16大赋能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示了华为云为行业变革、城市智能升级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劲动能。

IMG_256

深圳会展中心高交会现场

IMG_257

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

让数字经济成为国之重“器”

在“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上,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谈到数字经济时表示,“未来10年,数字经济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可以预见,数字经济对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更成为撬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以数字城市深圳为例,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统计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通信、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销售产值达到20144.23 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深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约60%;据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18年深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

正是由于数字经济具有巨大的潜能,“让我们共创智能的新时代,让数字经济成为国之重‘器’,也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器、产业结构的调节器、职能优化的加速器、科学决策的处理器、公共服务的改良器和人才就业的稳定器。”阎力大表示,“华为的愿景和使命就是要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IMG_258

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华为展区

数字经济既需要产业的数字化,也需要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这两项加起来构成整个数字经济,两者都是规模庞大的系统级工程。为此,华为打造了“沃土数字平台”,以云为基础,整合了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IoT、GIS、AI等多种新ICT能力,实现IT与OT、多样化数据、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截止目前,“沃土数字平台”在智慧园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多个行业场景中,进行了大量落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商用案例。

例如,华为和深圳地铁集团基于沃土数字平台的联合创新,已经带来了一系列显性的商业价值。借助华为云技术,深铁集团IT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安全性提升了80%。

全面释放AI生产力

过去二三十年,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实现了流程的优化、效率的提升,然而信息化仍然是一种生产工具,而AI则不一样,它可以为每个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形成对数字经济的强大推动。

IMG_259

华为高级副总裁、Cloud&AI产品与服务CTO张顺茂

华为高级副总裁、Cloud&AI产品与服务CTO张顺茂在高交会“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主题论坛上表示,“算力的大小,决定AI这一基本生产力的大小。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必须在处理器架构上寻求突破,要使用新的处理器架构来匹配算力的增速。

基于此,华为推出了达芬奇架构,成为了业界唯一能够覆盖“端、边、云”全场景的处理器架构。同时,华为自主研发的的处理器,支持AI的昇腾系列和支持通用计算的鲲鹏系列。

IMG_260

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华为云展区

基于Kunpeng、昇腾芯片等加持所带来的强大算力和服务升级,让华为云后来居上,不断让城市运行更智能、服务更便捷、管理更精细。例如,为提升园区管理与服务,华为携手中海物业构建智慧园区,在保证园区安全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为解决深圳停车难的问题,华为携手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打造城市智慧停车云,提供停车全市一张图,解决了市民停车难的问题;为让深圳的交通更顺畅,华为携手深圳交警部署EI交通智能体,利用AI技术进一步优化区域的信号灯配时。在工作日,可帮助车辆平均行程速度提高3.65%,平均行程时间比下降9.11%,平均延误时间比下降8.32%。

除此之外,在安平、车联网、医疗等领域,华为云联合合作伙伴,通过云+智能帮助深圳这座城市焕发出更年轻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城市竞争力。

IMG_261

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华为云展区外景

未来,华为云仍将借助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致力为行业带来更多可行性解决方案,助推城市智慧升级,加速中国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

华为云大促进行中,官网地址:

https://activity.huaweicloud.com/2019nov_promotion/index.htm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