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华为云数据库的创新与突破

   时间:2019-11-26 16:48:1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举办的“下一代数据技术发展论坛暨IT名企专场招聘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下一代数据技术发展论坛”将紧紧抓住先进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数据库等方向技术发展的契机,探索下一代数据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业态。

华为云数位资深数据库专家出席大会,并深入解读了华为云数据库在分布式数据库领域和数据迁移领域的技术创新,针对数据上云的核心诉求,如数据迁移、数据同步、数据灾备等场景的核心难题,给出了华为云数据库的应对思路和实践,对企业上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笔者会后与华为云资深数据库专家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专访,他详尽地回答了华为云数据库的重要举措和发展之本。

IMG_256

一、华为云数据库的三大核心优势

针对华为云数据库的优势,专家总结了3点:服务企业的基因、全面均衡的产品、优秀的软硬件结合底层支撑。

1、服务企业扎根于华为的基因中

与如今许多以个人业务起家的互联网公司不同,华为自诞生起30多年以来的时间一直扎根于企业领域,在ToB领域有着相当丰富的服务经验。

比如在企业数据存储上,就有云盘和本地盘两种存储方式,其中本地盘在24x365长时间运行下很容易出问题,云盘的数据可靠性更高。多年经验使华为深知对企业而言数据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华为云数据库服务方案选型阶段就选择了云盘存储,而许多云商最初存储数据使用的是本地盘,随后才提供云盘存储。细节之处以小见大,华为奉行“以客户为中心”,华为云正是践行这一企业文化的最佳示例。

2、全面均衡的产品

与许多领域不同的是,云服务讲究的是“木桶理论”,此前就出现过云商丢失客户千万级数据的事故,一旦出现这种事故,对于企业客户而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而华为是真的下大力气做云服务,提供从软件到硬件全面且均衡的企业级服务。以数据库为例,软件上,华为在国内外有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室,主攻数据库架构、数据库内核、数据库分布式技术研究;硬件方面,华为是国内毫无疑问的领导者之一,目前华为有国内领先的专门从事数据库研发的工程师团队,研发投入规模国内也是首屈一指。出众的一软一硬,不仅保证华为云顺利腾飞,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全面也更可靠的云数据库服务。

3、优秀的软硬件结合底层支撑

还是以云数据库为例,它分为三部分数据库、算力、存储。在这三方面,华为云都做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数据库方面,华为具有数据库研究室级别的内核与架构设计能力;算力方面,基于“鲲鹏+昇腾”的自研芯片,多样化组合让算力有巨大的突破;存储方面华为很早的时候就开发新一代的存储架构,实现数据的高可靠性。

基于在数据库、算力、存储三方面的技术积累与全栈优势,华为得以在云原生数据库TaurusDB和GeminiDB产品的容量和性能上实现全新的高度。

服务企业的基因、全面均衡的产品、优秀的软硬件结合这三个核心原因让华为云数据库获得相当高的起点与优势。

二、TaurusDB+GeminiDB 详解华为云新型数据库领域技术突破

——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TaurusDB

毫无疑问,数据是辅助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工具,但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比如开源MySQL)上云后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数据回档慢,添加副本慢,有许多冗余写入,扩展性弱等等,仅能满足中小企业业务需求,基本无法满足大型业务负载。对此,为解决传统数据库上云的缺陷,满足企业客户对新型数据库的迫切需求,华为自研推出最新一代企业级高扩展海量存储分布式数据库TaurusDB。

简单来说,客户对于云数据库的大部分需求可以总结为以下4点:数据可靠性、可扩展性、算力、可维护性。而TaurusDB均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痛点。

可靠性上,TaurusDB拥有强大的数据快照处理能力,在任意时间点可快速回滚,并行高速备份、恢复,保障数据0丢失,故障秒级恢复,足以满足金融级客户的高可靠要求;扩展性上,TaurusDB计算节点双向扩展,支持1写15读,扩展比0.9,支持在线弹性扩容,存储按需计费,单实例扩容数据高达128TB,非常适合游戏与互联网企业;算力上,结合华为自研鲲鹏处理器的硬件优势与软件架构优势,性能可达原生MySQL 7倍;可维护性上,TaurusDB可实现“自动驾驶”能力,自动监控定期报告,彻底解放运维人员。

——多模NoSQL数据库GeminiDB

同时针对NoSQL领域,华为也推出自研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多模NoSQL数据库服务——GeminiDB。NoSQL数据库可以满足企业对于海量数据管理的需求,兼具高并发、高可用、高可扩展性,但为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也催生多样化的NoSQL数据库。不同的NoSQL通常对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不同的妥协和取舍,带来诸如业务故障定位难,数据冲突修复难、时延和性能降低、运维工作量倍增、备份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而多模NoSQL数据库GeminiDB解决的正是这些问题(这里的“多模”即多种数据模型的意思),GeminiDB拥有高度兼容主流开源NoSQL接口、支持跨3AZ高可用集群、多副本强一致性、分钟级计算扩容、秒级存储扩容、超低时延、高速备份恢复性能等特点,具备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安全、易管理的优势。

具体来说,在兼容性上,GeminiDB 高度兼容Cassandra、MongoDB、Redis、InfluxDB四款主流NoSQL接口,后续还会支持更多主流NoSQL接口。在性能上,GeminiDB相较于原生产品的性能提升三倍,因为NoSQL和关系型数据库不同,其具有水平扩展能力,因此三倍的性能提升也就意味着三倍的成本节约;可靠性上,GeminiDB提供跨3AZ的数据多副本,同时自动备份数据至OBS,数据持久度高达11个9;而运维上,基于存储计算分离的分布式架构的GeminiDB,可视化实例管理平台对实例创建、删除、备份等需求实现一键式便捷操作。

——颠覆性地数据库迁移体验

提供出色的云数据库产品后,云商与企业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就是迁移。基于传统的数据库运维经验,许多云下企业可以说是闻“迁”色变,迁移过程中数据丢失怎么办?迁移时业务中断怎么办?迁移后数据报错怎么办?迁移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且大部分企业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数据库专业人员来完成这件事。

对此,华为云对自己的数据迁移服务定了一个相当高的标准——使用简单,达成卓越。通俗的说,就是华为云希望每位客户都可以通过数据迁移服务,简单地完成这项极其复杂的事情,而且事实证明华为云也确实做到这一点。华为专家举一个为客户锦江之星迁移的例子,这是一个酒店行业大型迁移项目,客户迁移数据库数量高达上百套,在第一期迁移的时候,锦江之星预估迁移耗时5个小时,但华为云数据库团队仅用1小时左右就完成原本需要5小时时长的数据迁移工作,远远超出客户预期,带来颠覆式迁移体验。

在颠覆式迁移体验的背后,是华为云DRS服务,这是一款相当强悍的数据迁移服务,它可以实现数据在线迁移,不会中断业务;而且DRS拥有预检查功能,可以在迁移之前对环境做一个非常细致的检查,自动发现是否存在问题,或者可以改善的地方,专家强调,这个预检查功能是基于4位数的案例总结出的经验,使它足够完备并足以信赖;最后华为云数据库团队在成功迁移后还会细致入微地对比数据周边对象的准确性(比如用户权限),防止后续报错,这一点是整个业界都尚未关注到的地方,但华为云关注到并提供了完善可靠的解决方案。

凭借于此,华为云最终实现使用简单,达成卓越的目标,不是专家的客户也可以通过华为云DRS轻松完成数据库迁移,而这个过程背后则是华为云数据库团队的保驾护航,让人不得不感慨对于华为而言,技术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云上云下两片天 华为云数据库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毋庸置疑,企业对数据库有着相当大的需求,如果搭建云下数据库,企业首先需要不断地运维这些数据库,通过平时大量的运维投入保证数据库稳定运行,随着企业规模与数据量增加,企业还要面对数据库扩容、弹性、运维、备份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云下数据库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日益增长。此时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扩充技术团队,靠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但这无疑将会带来不菲的运维与人员成本,第二种办法就是把一切交给云服务。

相对于云下,云服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华为云数据库为例,其云数据库服务背后是一整套专家团队,完整覆盖云数据库内核、高可用、高可靠、迁移、数据传输、灾备等一系列领域,无论是人才、资源、投入还是成果,都是绝大部分公司技术部门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且这种优势可以直接体现在客户业务上。比如2018年华为云就与用友公司合作推出全新一代云 ERP-U8 cloud。用友是亚太最大的本土管理软件提供商、国内TOP级软件企业,而ERP-U8 cloud则是用友第一款云ERP产品,得益于华为云高度兼容传统架构迁移上云,无需大规模改造轻松迁移的能力,以及华为云SQL Server商用数据库的超高性价比,通过华为云数据库团队的通力协作,用友新一代云 ERP-U8 cloud系统于2018年顺利上线运行,截止2018年8月份 ERP-U8 cloud就已经签约400+家客户,实现了云ERP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加速用友云上数字化转型。

云下是高昂的成本、持续投入与难以匹配发展规模的技术能力;而云上则是高可靠、高可用、可维护、低成本的领先行业的华为云自研技术与专家团队,云上云下两片天地,企业一目了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云服务将成为所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数据库作为云服务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