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双11,专注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网商银行,用20人,完成为300万商家提供3000亿贷款,这背后有怎样的技术奥妙?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余锋表示,AI技术功不可没。
网商银行是国内首家运行在云上的银行,没有线下网点,目前已为超过2000万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提供贷款服务。
金融行业里的AI技术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主要业务都是基于大规模数据展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效能,此外,金融普惠化和场景化的创新,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提供支持,而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可以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技术、数据和场景的需求使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得以快速应用,其中,涉及的AI相关技术主要有:机器学习、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知识图谱等。
机器学习:在海量的金融大数据中学习规律和方法,然后应用到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有效地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生物识别: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和指静脉识别等,广泛应用于客户身份认证、远程开户、无卡取款、刷脸支付、金库管理和网络借贷等金融场景;
自然语言处理:显著提升金融行业获取、清洗、加工和分析数据的效率。例如:新闻公告、年报、研究报告等大量文本形式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迅速提取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总结;
语音识别:通常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提供于语音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其主要应用于电话客服、各类智能终端的语音导航、业务咨询等场景;
知识图谱:从“实体-关系”的角度整合金融业现有数据,结合外部数据,建立连接形成大规模的实体关系网络。从而突破传统的计算模式,便于有效地挖掘潜在客户、预警潜在风险,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优化流程。
在应用场景上,一方面,金融业良好的数据基础为AI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条件,促使各领域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利用技术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使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业的属性决定了其大部分业务是基于用户服务展开的,大量的服务场景也需要利用技术来提升效率、优化体验、实现行业的精细化运营和服务升级。总之,金融业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场景条件。
网商银行AI技术实践
网商银行对AI技术的应用,包括对用户需求的识别、智能风控体系,以及服务银行间交易。
首先是识别用户的需求,余锋说,“网商银行通过AI技术,综合考量客户资金需求、场景偏好、价格敏感等维度,会选择在差异化的触达渠道、在合适的时机,使用不同的触达方法,不同的交互方式,不同的定价。”
另一方面,是识别用户的信用状况,通过AI技术支持下的智能风控技术,网商银行的信贷不良率在1.5%以下,大幅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央行统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5.9%。
“10万项指标,创建了100多种预测模型和3000多项策略,这样海量的计算与识别,必须依靠AI技术和强大的算力,才能实现小微企业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工介入的贷款流程。”余锋表示说。
AI技术的另一项应用,在于服务银行间交易。今年9月份网商银行发布了一个与上海外汇交易所做的交易机器人,完全替代金融市场交易员的交易工作,同时可以更好地防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和操作风险。日常工作中,交易员的大量时间用在打电话、询价、交流、匹配、提单、中台审批、后台记账,这类交易操作基本被交易机器人替代。上线十天后原来完成100笔交易需要4小时,目前44秒就可以完成22笔,交互机构从全天25家提升为半天50家。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变成一个真正的模型专家,工作变成制定交易规则、算法策略和博弈策略,培养机器人如何更好地去执行指令。
据悉,前不久世界银行集团和G20集团向网商银行颁发的全球普惠金融最高奖——全球中小微企业银行奖,以表彰其利用科技,促进了小微企业贷款难这一世界级难题的解决。
2018年网商银行宣布启动“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包括AI技术等等,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未来三年将与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服务三千万个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目前网商银行已与超过400家金融机构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