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0 OTT营销风向标:酷开网络智慧营销将成趋势

   时间:2019-12-17 12:32:3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智能电视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大屏”的营销价值日益凸显。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截至2019上半年,国内智能电视保有量为2.5亿台,传统电视保有量则为3.4亿台。智能电视保有率为42.4%。不过从销量上看,智能电视的渗透率高达94.4%,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电视的总保有量将达到四亿台,超越传统电视成为最主要的家庭终端。

OTT营销所具有的“屏补”效应,带来了更加多场景和全天候的营销覆盖,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以美国为例,在美国一亿多的家庭中,有将近六千万美国家庭拥有OTT设备,占据联网家庭的2/3。未来国内市场将逐渐向这一比例靠近,甚至不排除超越的可能。这也意味着国内OTT营销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OTT终端的广告投放量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传统电视广告向OTT营销的进化,实际上是人群画像更加精准、场景捕捉更加细腻、广告形式更加多元、用户沟通更为深度的过程。2020年,OTT营销将迈向智慧化,以酷开网络为代表的OTT头部厂商将引领这一趋势。

规范为先,厂商统一步伐推动OTT行业发展

相比于移动端,OTT大屏营销优势明显。手机的屏幕小,展示效果差,信息多,审核松,容易让用户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用户看到手机推广信息的第一反应是点击关闭,这也导致移动端营销效果大打折扣。OTT的大屏优势明显,而且能够实现场景补位,但是在“天赋”之下,OTT仍有一些后天不足。

这与近年来OTT营销的“狂飙突进”有关。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也存在行业不够规范、定价不统一等弊端。同时高增长掩盖了技术上的短板,削弱了某些厂商优化信息投放技术的动力。这样的不足也引发了品牌方的“吐槽”。品牌方对OTT营销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过对于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讳言,如数据不是透明的,资源不是可控的,后台不是对接的,监测不是准确的……

OTT行业内部的“原生”问题如果不得到根本的解决,那么被“雪藏”的大屏价值就很难得到真正释放。为了将OTT行业纳入规范化、透明化的发展轨道,以酷开网络为代表的国内OTT头部厂商正式加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并成立OTT分会,从统一监测杜绝虚假流量、统一形态告别广告种类繁杂等多方面统一步伐,倡导厂商之间良性竞争,共同挖掘行业深层价值。

在行业标准逐渐确立的过程中,酷开网络也在以一己之力推动着行业的规范化进程。以流量透明化为例,酷开网络在行业内首先提出了“流量+认证”的概念,并与秒针等第三方数据平台紧密合作,推动白名单以及流量加密机制的建立完善,在业界率先提出双流量加密,确保流量的真实透明。据了解,在酷开网络的引领下,截止今年年底,业内所有厂商将统一采用双向流量加密技术。2020年,OTT营销将正式迈入透明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技术为媒,酷开网络带动OTT营销智慧化革命

2020年,OTT行业上的升维,绝不仅仅是行业规范化发展这么简单,而是融合移动媒体和传统媒体双重优势,从广而告之进阶到精准营销,并以未来AI智能设备的相互融合来提升OTT广告的含金量,进而提升行业的整体认知度。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要实现精准营销,必须能够对目标家庭进行分时和分场景的用户描绘,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对用户的深刻洞察。为此酷开网络开发了源生DMP数据管理平台,通过与第三方DMP和广告主DMP融合,酷开网络打破了OTT营销中存在的数据孤岛效应,成功地构建了目标家庭TH(Target Household)的概念,整合了全量用户的观影行为数据、厂商数据、终端数据和同源数据等,实现了用户画像的描绘和信息的精准触达。酷开网络以用户画像和精准数据的契合实现基于硬件和内容标签的设备级精准投放,并让整个投放过程在大屏指数的实时态势呈现中变得可感可知,再以后链路追踪技术实现ROI优化,带动OTT营销的智慧化革命。

同时,酷开网络的智慧营销体系不限于客厅,与室内户外广告的融合,也让OTT营销拥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酷开网络通过建立区域户外大屏+全国数万家门店的连接,一张覆盖室内与室外,线上与线下的营销大网络已经形成,覆盖的场景更加多元化,不同场景之间的投放可实现协同和整合,由此带来的叠加效应将深化广告对于用户的印象,并提高用户从关注到购买的转化率。

如果说OTT营销改变了传统电视广告日益边缘化的困局,那么酷开网络的智慧营销则是广告技术在OTT营销的集大成者,带来的将是与移动广告“并驾齐驱”的蓝图和愿景。2020年,一场新的变革正在拉开大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