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民俗是国人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临近年关,全国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纷纷上演,积攒浓厚年味。但当传统民俗文化被赋予科技艺术魅力,会不会觉得稀奇又惊喜?
1月11日,伴随一声“天猫精灵,点亮豫园”,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艺术盛宴拉开帷幕。
据悉,此次活动正是天猫精灵与豫园联手打造的AI科技新灯会,以科技的艺术光辉赋能上海文化地标,将新时代的文化艺术玩出彩。
兼收并蓄:让民俗元素与AI语言融合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下文简称“豫园灯会)至今已举办25届,逐渐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2020年,豫园携天猫精灵焕新归来,以“全面奔小康,焕彩中国年”为主题,寄予了符合时代精神的美好期愿,背后更是天猫精灵以AI技术赋能民俗助力文化升级的体现。
一方面,在快节奏的城市发展背景下,民俗文化亟需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呈现,同时传递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借助新潮的AI科技连接广泛的年轻群体成为出口。基于阿里巴巴推出人工智能助手——天猫精灵,豫园灯会得以和游客玩在一起,点燃现场互动热情。比如,在洋溢金鼠喜气氛围的中心广场,“福禄寿”“嫦娥”“财神”带着天猫精灵系列产品空降上海豫园宝华楼,为广大用户送来福星高照、恭喜发财、美若天仙等祝福,新奇体验之余,满足了民众逛灯会许“新”愿的文化诉求。
另一方面,AI技术从理论转向商业落地,需要与生活核心场景、跨领域产业不断结合,产生新的价值,比如智能家居、智慧景区等。将AI科技落地应用在文化领域,则是拓展科技的文化内涵。在1月11日豫园点灯仪式环节上,AI黑科技天猫精灵于5点30分邀请现场中外游客共同一起用点亮2020年豫园灯会,为游客营造了用语音操控参与传统民俗的新体感。此次与豫园打造AI科技灯会,是天猫精灵让科技在文化领域“软着陆”的体现,借更深层次的民俗文化发展科技的艺术魅力。
当前,中国社会对AI科技的认知正在迅速提升,形成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社会需求。目前,天猫精灵已接入了600多家IoT平台,覆盖超过60个品类的900多个品牌,支持3600多种型号,2.35亿可连接设备。可见,天猫精灵IoT在本质上强调科技应该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及生态的丰富度,通过与不同维度的品牌/IP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本身的文化&艺术属性,为用户带来智能服务同时丰富用户的体验。
正如天猫精灵品牌负责人陈芳所表示:“天猫精灵此次与豫园合作是希望AI科技产品不但能切实帮助千万户家庭进行生活智能化升级,更可以追本溯源与中国传统民俗进行紧密结合,用创新的科技形态助力民俗文化的宣扬。”
守正出奇:让科技艺术主流与传统文化焕新互渗
通过融汇传统民俗元素与AI科技应用,天猫精灵X豫园打造了科技与民俗文化圈层跨界融合的新范本,让AI科技应用领域范围扩大,民俗文化传承有了新体验。更重要的是,让科技不止是技术领域的探索,而是把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新时代科技艺术创新,作为两个轮子来驱动,深深介入整个文化与精神建设的进程。
据了解,此次天猫精灵X豫园的结缘,源于一位90后灯控师孙晶晶的创意构思,在深入接触中西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日常使用天猫精灵感受到的便捷高效,发现了利用天猫精灵IoT连接能力可以更好地控制豫园灯组。可以说,天猫精灵x豫园让AI科技与民俗灯彩碰撞出火花,为传承&创新这一长期命题交上了一份答卷。
科技艺术与文化创新之间拥有着微妙联系,天猫精灵通过发掘AI科技背后深刻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与豫园共创打造AI科技灯会,既是对孙晶晶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和文化传承人的致敬,也让公众享受到科技普惠的福利。文化、科技、用户三者之间距离缩近,反映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技前进的方向。
一方面科技在文化领域的落地,表明它不只是冰冷的技术,是有温度,有内涵的;另一方面,民俗文化主动与科技相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之道。在与豫园的跨界融合中,天猫精灵表达出科技也是一种艺术,将向更多用户传递文化价值。进一步而言,科技的艺术性飞跃改变了人们对文化本身的看法,彼此产生纵横交错的联系,经由融合发酵,也会不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被传统文化所涵养的科技艺术,还是被科技艺术所激发的文化魅力,都将超越科技艺术与文化本身,推动文明的进步。在未来高度智能化的世界中,科技艺术就是最重要的媒介,延伸文化与精神建设的广度与深度,打开未来世界的无尽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