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模式下的“产学研结合”已成为科技创新引路者

   时间:2020-01-13 17:10:0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导语: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新模式下的“产学研结合”将被赋予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摒弃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之时,以智能技术、高端制造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之一;同时,以芯片、传感器的硬件技术、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生命科学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创业正在呼唤一种区别于过去40年跟随型和模仿学习型的科技创新之路。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新型科技创新之路的探索?随着大疆无人机等一批“产学研”实践产物的成功,以原创技术为主的“学院派”们将在很大程度上担当起科技创新引路者这一时代责任。

所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道路是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概念并不是新提出的概念,最早在官方文件中见到这一说法的可以追溯到原国家教委办公厅1997年10月印发的《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国家教委办公厅同意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提出的“九五”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计划,在国务院10个部位和北京、上海2个市所属的26所高校中立项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而此时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已经成立6年之久。但是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产学研道路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顺利,走产学研道路而成功的也只有科大讯飞、北大方正等寥寥几家企业。但是最近几年,产学研的概念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军工信息化等领域也先后诞生了固高科技、大疆无人机、晶科电子、商汤科技、思丹德等一大批独角兽企业或者准独角兽企业。

除了成功案例的频现,近几年我国在新一代产学研、乃至政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探索中也总结了多种模式,如成果转让模式、技术开发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企联盟模式等,这些模式对未来产学研的进一步探索与产业发展的促进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模式1:成果转让模式

成果(技术)转让模式是将科研院所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并帮助企业将技术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的成功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此外,企业也难以承担巨额的科技成果转让费,且企业内部技术力量薄弱,承接能力差,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模式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是产学研各方共同投入一定的要素进行合作,具体有两种:

一是合作开发,企业投入资金、人力,高校或研究所投入人力和设备,共同就某一项目开展科研攻关;二是委托开发,企业以项目方式将所需的技术委托给大学和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

合作开发是一种半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伙伴的正确选择、风险责任的明确划定、利益分配的合理安排以及企业主导作用的发挥。

技术开发是目前企业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且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运用技术开发模式。

模式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比如在高校专门设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软件、电子商务、电子等专业定制班、在企业设立科研院所学生实习基地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

该模式有利于合作双方相互交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有利于企业建立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机制。

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

模式4:共建实体模式

共建实体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单位或政府机构组建研究开发中心、中试基地等实体,成为相对独立的活动单位或法人。其中,政府机构主要对产学研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包括制订中长期规划、实施政策和资金引导,加强协调和管理等。

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的长期联系与合作关系,有利于将技术优势不断扩展为规模经济优势,从而获得技术成果与高收益回报。从成果转让到合作开发再到共建实体是一种逐级渐进的关系,合作关系逐渐趋于紧密。

近期有多个高校与浙江省杭州市钱江经济开发区共建研究开发中心,其中,西北工业大学设立电子信息学院杭州创新中心,专注导航抗干扰等前沿技术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立电子工程学院杭州创新中心,专注遥感科学的前沿技术研究。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巨大进步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难以依靠过去跟随模仿型创新创业来达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全球领先的科技领域,技术已经进入了高地甚至无人区,前面不再有可模仿和跟随的对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政产学研结合能够最高效的放大高校研发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学术成果、人才资源与当地政府产业基础的整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支撑未来产业发展。政府机构引导下的产学研结合道路受到产业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一些敏锐的投资机构也已经深度参与其中。

据记者了解,这两所“双一流”大学新设创新中心项目的落地,其主要推动方正是近期摘得第一财经2019年度“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行业投资机构TOP10”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友财投资,此前友财投资还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有限合伙人联盟“最具LP投资价值的普通合伙人”。作为一家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布局的投资机构,友财投资能够与深创投、达晨资本、水木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一同跻身行业权威媒体榜单TOP10,凭据的恰恰是其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政产学研合作的关注,和对创新合力、成果转化的推动。而在友财所投资的项目中,景津环保(603279)已于2019年上市,世纪空间、前沿生物等多家战略新兴领域企业也已获科创板受理或即将申报IPO。

模式5:校企联盟模式

“校企联盟”是当前形势下产学研合作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

校企联盟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是一个高校院所的单个学科(领域)或团队与一个或一批企业结对实施科技服务;可以是多个高校院所的一批相关学科(领域)或团队集成服务于一个企业或一批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大联盟;可以是省外乃至海外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可以是高校院所服务农业,与县、乡(镇)、村合作,建立各类农业科技基地和园区;还可以是高校院所的学科团队与地方或高新园区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基地和联盟等。

除了上述模式外,我国在新一代产学研的探索中也对战略联盟模式、科技资源共享模式、技术交流模式、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科技园区模式等路径进行了尝试。其中,战略联盟模式下,各方能够通过股权或契约的方式建立的较为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具备持久的发展潜力;公共服务平台模式下,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政府还可通过线上资源对接,为产学研各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技术供需信息,从而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总体看来,产学研合作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产学研合作的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还不够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企业在成果转化的“二次创新”可能不足,产学研合作中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等。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产学研合作确已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路径,更是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区域,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甚至老工业基地东北,这些地区都具备非常优质的产学研基础。我们期待各地政府从政策、体制、平台、环境等多方面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更期待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能够被更多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乃至投资机构所应用,在科技创新领域涌现出更多成功案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