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功能是消除和减少不确定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拥有一段时间内最高的公众关注度和影响力。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开,可以帮助社会尽早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降低社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公开也是消除大众恐慌情绪的“疫苗”。
不可忽视的是,受众在某一个时间段对信息传播的接收是存在定量限额的。面对信息的洪流,我们需要真实可信的信息、媒体的公信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个健康、高效的传播环境,去帮助我们更好地甄别优质信息。
回归当下,我们的信息传播环境处于何种状态?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否在消退?公众对肺炎疫情的关切程度如何?公众最关注肺炎疫情的哪些话题?公众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令公众印象深刻的媒体有哪些?如何获取疫情辟谣与知识科普?媒体如何建设公信力和社会责任?网络媒体在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中的表现如何?
由国家信息中心、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2020》,围绕公众疫情信息关注度、公众疫情信息关注内容、网络媒体疫情信息传播表现三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收集3000份有效样本,勾勒公众的信息认知状态和触媒习惯,描绘当下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真实面貌。
报告核心数据提要:
1.90%的公众对疫情相关信息保持高度的关注
2.信息过载和沉浸式的信息浏览对公众心理造成一定影响,51%的公众心理稍有紧张感
3.疫情实时数据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55%的公众关注度和41%的公众转发率
4.知识教育成为社交平台讨论热点,调研期间相关词频达到5970万,词频排名最高
5.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发布近30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500亿
6.公众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来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排前四
7.新闻网站满意度评价,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位列前三;新闻客户端满意度评价,人民日报、腾讯新闻、新浪新闻排名前三
8.突发公共事件突显媒体社会责任:大众高度关注网络媒体辟谣信息,腾讯较真抗肺炎特别版访问量高达5.36亿次
下附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