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天玑1000Plus横空出世,iQOO Z1升级5G体验!

   时间:2020-05-15 10:36:4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五月初MediaTek发布了搭载多项全球领先“黑科技”的天玑1000Plus 5G SoC,通过尖端技术加持,全面优化5G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关注度较高的续航、屏幕、游戏、视频等方面,都给出了高标准解决方案,满足5G用户对移动体验的极致追求。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仅仅两周,其终端iQOO Z1即将上市!

天玑1000Plus发力,5G痛点逐个击破

续航痛点——

5G的超高速网络,让手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量直线飙升,不可避免的导致5G功耗增加。但如果手机厂商一味增加电池容量来保证续航,又必然会牺牲手感。

如何处理5G连接和功耗之间的平衡?天玑1000Plus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首先这颗SoC支持NSA/SA双模5G,还有2CC双载波聚合技术加持,实现全球最快的Sub6上下行速率,5G信号覆盖扩大30%,更不用说天玑1000Plus是全球第一且目前业内唯一支持5G+5G双卡双待双VoNR的SoC。

其次,天玑1000Plus搭载了MediaTek独家研发的5G UltraSave省电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环境及数据传输情况,动态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工作模式,调节功耗,平均功耗较同级竞品低48%!

屏幕体验痛点——

现如今,高刷新率手机屏幕已经被消费者广为认可,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但如果SoC本身不支持高刷新率模式,那手机产品也难以称得上旗舰之名。天玑1000Plus这一次火力全开,支持目前业界最高的144Hz屏幕刷新率,屏幕显示更加顺畅。特别是在游戏、视频等场景下,144Hz屏幕可以大幅减少画面的拖影和卡顿,带来的高帧率体验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iQOO Z1手机一大亮点。

游戏痛点——

游戏方面,天玑1000Plus搭载了HyperEngine 2.0 游戏优化引擎,这项技术的智能负载调控引擎兼顾游戏的流畅性能与低功耗,可以智能调节CPU、GPU及内存资源,提升游戏的读取和加载速度。

5G手机在游戏或者视频通话时,难免会遇到网络切换带来的卡顿。为此,HyperEngine 2.0支持来电不断网,用户不必再担心5G模式下来电造成的网络连接卡顿。同时,这项功能还可以根据网络吞吐率和频宽需求进行智能预测,实现5G和4G的智能切换。

此外,HyperEngine 2.0还针对蓝牙传输进行优化,蓝牙响应零感时差,支持音画同步。这就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耳机、手柄等外设时,会获得更好的声音、画面、操控三者同步体验。

画质痛点——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出色的手机画质体验,天玑1000Plus搭载MediaTek独家图像显示技术,MiraVision 画质引擎从硬件和软件层升级视频画质,逐帧调节视频画面的色彩、亮度、对比度、锐利度、动态范围等,在芯片层面改善消费者的视觉体验。

改善视觉体验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通过独立AI处理器APU 3.0+MiraVision 画质引擎,实时进行4K 视频的逐帧画质调优,实现AI场景画质优化(AI-PQ);其次是通过逐帧优化视频画面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让原生4K HDR10+视频画质更加生动逼真,获得超越HDR10+的体验;最后是通过MiraVision画质引擎高效完成 4K 画面的实时分区运算,实现视频HDR增强。

作为MediaTek的旗舰性能芯片,天玑1000Plus在功耗、屏幕、游戏、视频等方面都拥有大幅升级和加强。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马上就可以体验到这颗顶级5G SoC了。

iQOO和MediaTek的强强联合

天玑1000Plus发布当天,iQOO手机官微便官宣即将面世的新机将首发MediaTek的天玑1000Plus 5G SoC。天玑1000Plus的极致性能优势,让双方强强联合吹响了5G时代的进攻号角。

iQOO品牌虽然仅成立一年多,但凭借追求高性能和极致用户体验,迅速积累了大量品牌粉丝,成为不少国内消费者的换机首选品牌。时至今日,iQOO已经成为了5G时代智能手机行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势力量。

从iQOO的品牌定调和产品理念来看,MediaTek和iQOO两者都追求性能和技术的极致,都致力于带给消费者更好的5G使用体验。追求极致的手机品牌,遇上5G时代的技术前锋,双方一拍即合。

双方联合的产物——iQOO Z1将在本月19日和大家见面,超53万的跑分,多项领先技术加持,让所有人充满期待。正如iQOO对Z1新品的描述“打破印象,从芯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MediaTek推出的天玑1000Plus,将成为冲击5G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力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