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爆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打击,很多企业因为抗不过去而裁员进行自救,但是肆拾玖坊却反其道而行,大量招聘优秀人才进入公司,并且还研发新产品进入市场,那么肆拾玖坊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很难用一句话形容它。做的是最传统的行业——酒,而且是酱香白酒。但用的是最新鲜的姿态——网,而且网罗的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人群。它悄然打通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而且巧妙地让它们对撞出全新商业价值——向存量要增量,盘活存量,再造价值。
这基于商业界的基本共识:改革开放40年,已经沉淀下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产生了局部过剩。按照中医理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过剩则易产生“梗阻”或病灶,这便是痛点;如能理顺、疏通则变病态为健康,甚至变废为宝,收获价值。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张传宗把它描述为:打通传统与网络的任督二脉,从此气血畅通,精神百倍。
其实非常吻合那个经典判断:人类社会几千年,进步是科技,人性、或者说人的底层需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管科技进化到什么地步,衣食住行依然是最大的“刚需”。
张传宗的话说:很多行业都值得用新的方法重新做一遍。我们就在重新做酒行业。
大部分的众筹只是筹钱,或者意欲筹人脉,但没有真正的主人,最后往往“僵尸化”。而肆拾玖坊的众筹内核为众创,从一开始就注重股东的激活,把着力点放在价值体验和体现上,这样便能获得持续的活力与动力。
以笔者的观察,有三个关键环节:
一、连接
网络的力量在于连接。
张传宗举了一个例子,去年他跟随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团队访问俄罗斯。行程中结识了两位年纪60岁上下的企业家——可以想象,能够入选该团的企业家其业界地位应该是被认可的,总有业绩或创新性上的可圈可点之处。但让张传宗吃惊的是,他们居然不会使用微信!
在微信已经爆红五六年、用户数已达10亿规模以上时,两位企业家居然成了“化外之人”,而在通常的概念中,他们应该是新技术、新知识的率先垂范者。
这似乎不符合常识。
但仔细想想,也并非不可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地域差别之显著,以及人群代际特点之割裂,可以推断: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为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列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是对这一情况的精准总结。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劣势,是“落后”的表现。在张传宗看来,这是势能差,是机会,犹如水位差、电位差一样,有从高到低最后取得一致的趋势,而且差值越大能量越大。
这也是肆拾玖坊所谓“跨界打劫”的最初动因,从相对技术领先的、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跨界到传统行业,输出先进的知识、经验、管理技能,通过流程再造取得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吸引一批人、融合一批人、培育一批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新旧转换和交替。
它的魅力在于,所有股东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事实胜于雄辩,新的方法论和操作过程是大白于所有人眼前的。不需要话术更不需要“洗脑”,新与旧的区别是如此明显,股东们自愿成长为新军新人类。
二、转换
那么,转换又如何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种转变来得并不激烈,但是很深刻,甚至脱胎换骨。很多人为此辞去了大公司的光鲜职位,投身到风险不可知、未来不可测的创业公司;也有很多老板逐渐抛下一开始“捎带手”、“赚碎银子”的想法,已全情投入,彻底转换轨道;还有的人最早是“刺儿头”,什么都要怼,现在却成了最忠诚的拥趸……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比如肆拾玖坊的多个业务负责人都来自500强企业,职业履历颇为亮丽,但他们却自行终结转投肆拾玖坊,只因为在他们看来,肆拾玖坊模式体现了平等和民主,这是未来的趋势,其发展前景远超在一架巨型机器上做螺丝钉。再比如肆拾玖坊崆峒派舵主李强荣、衡山派舵主李志刚,都曾经是在IT圈叱咤风云的人物,或出于突发危机的被动应对,或因为爱酒而移情的主动选择,不约而同地将肆拾玖坊作为了后半生的事业,这样的例子亦不在少数。燕山分舵的舵主李芸是投资人出身,股东杜刚也早已实现财务自由,日常都是“散仙”的姿态,惯用置身事外的目光审视人和事,也以敢于直言、长于批评著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议多过了意见,因为“越来越投入了,而且看待别人和事的眼光越来越温和了,因为更加包容和谅解了”……还有正和派舵主杨耀明和香江舵主欧阳育琪,都是商业江湖中成名已久的人物,甚至是一方领袖,他们都对肆拾玖坊的商业模式用实际行动投出了信任票,而其业绩也充分证明了诚意和能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而究其根本,转变的肇始者——也是转变最为剧烈和刻骨的人,是肆拾玖坊创始人张传宗本人。
“人到中年向内求,创业是一场无尽的修行,人生处处是道场”,创业几年来,张传宗惯于向大家分享这几句话。这不是空话,他做到了。
李芸是从张传宗创业初始就陪伴并参与的伙伴,可以说目击了张传宗全过程的改变,而这种转变也是令她十分惊异和佩服的:“最早的时候,我觉得他还是职业经理人的状态,从眼光、格局、战略、思想到实际的做法我都保留态度,觉得并不能完全受到引领。最简单的比如说情绪管理,经常拍桌子、训人,一言不合就瞪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越来越明显,尤其近一两年更是每见一次都感觉到有质的飞跃,情绪管理和眼光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更为温和、包容、沉静,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影响人、感召人和改变人,这可能就是所谓气场吧”。
李芸表示,自己就被改变了,以前是心直口快、想啥说啥,几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现在则学会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是肆拾玖坊给她带来的改变,也是张传宗的率先垂范。“以前我会想,这哪是你一个人的功劳;但现在我觉得,如果领头人没有这样的正能量、孜孜不倦的传经布道,企业不会有今天的状态。企业的成功当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但带头人对于正风气、正文化、走正道,是起着校准和带领作用的。”
肆拾玖坊的股东都是中年中产,这个年纪和阅历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很难轻易为人所左右。类似李芸的转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出于长期的实践验证、多方信息综合求证后的心悦诚服。这种转变没有强制性,所以它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因为它将直接触发下一个环节——自驱。
三、生发
到第三步,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动作。
价值是明摆着的,而转换已经完成,自驱动成为唯一且主动的选择。而大部分所谓众筹企业是做不到这一步的,其分野泾渭分明。
按照原产事业部总经理贾春江的实际体会和总结可以表述为:价值观相同形成众筹,而形成未来共同的发展目标或理念则成为众创。而“新物种”的属性之一即是“自进化能力”,根据体系的发展、股东的意愿以及产业的变化,具有自适应和优化的本能,这是新物种的特质。
这种特质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习得?恐怕兼而有之。
张传宗本人的学习和分享能力有口皆碑,很多创始股东因此而追随,因为这是正能量的、被赋能的。当然也是能够形成正循环的。
而这种能力是在张传宗的童年时被激发的,此后持续至今未衰。40岁创业之后,人到中年的他看待这个问题更加洞彻:所谓人到中年向内求,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本资具足”,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在五年的创业修行之路上,除了商业模式、管理技巧之外,更加深刻理解了“爱、慈悲、智慧、包容、勇气、接纳”这六个词的本意,而对其中任何一个词每多一分理解,能量都有极大的“被打开”。
这种能量的影响可能是无远弗届的,是潜移默化的,是看不到但感觉得到的,所以会有身边亲朋的被打动,会有众多舵主的被调动,会有更多股东和员工的自驱动……
所以,以肆拾玖坊遍及全国的组织规模,以总部不足百人的人员配置,其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惊人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京燕深有感触地说:“‘形散神不散’是管理中非常高的境界,即不需要强行使用管理手段,其最重要的工具是无形的,那就是文化的凝聚力,在认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内驱力会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入职肆拾玖坊后的切身感受,还是在人力资源圈与诸多企业的横向对比,都让她惊叹并自豪于这种强大的驱动力,而且有着越来越强的趋势,“所以我非常看好肆拾玖坊的未来”。
一旦形成自我驱动,便会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而其能量也是核武器级的,因为它会形成链式反应,发自内心的认同会让成员自动成为代言人、播种机,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而且是充满信心和自豪的传播,这种口碑效应可以碾压任何广告,所以会形成肆拾玖坊品牌先有忠诚度,再有美誉度,最后才是知名度的奇效。
而用肆拾玖坊线上业务部负责人陈宁的话说:这是自然发生的。因为极度的扁平、去中心化,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人,而不是大企业中的一颗螺丝钉。
“要我做”和“我要做”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伟大的公司的进化路径往往是:工具/产品——平台——生态。而生态的概念就是参差多态、互为循环,同时可自净化、自进化。当肆拾玖坊通过连接、转换达成自驱动后,其生发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种子的力量,它将孕育出无限生命和可能!肆拾玖坊已经基本完成从产品到平台的布局,而从平台到生态的转型,则是一家公司能否基业长青、永续经营的关键。
而更为重要的,正如肆拾玖坊CMO张红星所说:新物种的到来是不可逆的,一旦被它改变就不可能再回去了。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众人的力量——这是众筹的能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开局很难,但肆拾玖坊依旧交出了堪称漂亮的答卷。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疫情造成的困局可能不会短时间解除,如何逆市上扬,如何统一目标?不仅是肆拾玖坊面临的问题,也是对全国企业乃至全球商业界一次共同的大考。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里,变化永恒,而且莫测。能否主动拥抱变化、主动进化、应时而变,将是考察和区分新旧物种的重要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