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4G降速是真的?听这位通信专家的“硬核”解释,网友直呼涨知识

   时间:2020-06-19 16:33:32 来源:CCTIME飞象网 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电磁保健鞋垫促进血液循环,再不抢就没了!长时间不关机,手机辐射竟然能够致癌!震惊!这些家旁边就是小区变电站,你还安全吗?面对爸妈分享的这些"关心"如何接招?今天,我们找到科技领域优质创作者@奥卡姆剃刀,请他来聊聊这些年和谣言"斗争"的故事。

从三尺讲台走向网络世界

"卖剃刀的都搞科普啦?"一直以来,奥卡姆剃刀都有这个烦恼。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源于同名的科学原理。"它指的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要像一把尖利的剃刀,把假设、想象都剔除掉,尽可能还原事实。"

同样,这也是他做科普的初衷。

接触互联网科普之前,奥卡姆剃刀已经在通信领域干了30余年,知识根基就是这时打下的。

"小时候特别想当兵,飞机导弹学不上,就报了个通信专业"。大学毕业,他去做了报务教员,日常收发电报。这段工作经历中的所得,也被奥卡姆剃刀以通信小知识科普的形式,分享到头条上。

从本科到博士,奥卡姆都选择了通信专业;此后他也一直从事通信工作。他说,"这不只是兴趣爱好,也是专业特长。"

1997年,奥卡姆剃刀决心考研。千禧之年,他第一次站上讲堂,将通信知识传授给更多人。

五年后,磁铁能预测地震等伪科学论调甚嚣尘上。在奥卡姆剃刀看来,这些都是打着科学旗号的谣言,他十分想反驳还以真相。于是,从三尺讲台到互联网,他迈出了第一步,开始在新华网科技论坛和中国通信网C114上写科普连载。

比如,面对怀孕必穿防辐射服谣言,奥卡姆剃刀在网上辟谣,"基站电磁辐射能量低,那点微弱功率,甚至比不上我们每天晒的太阳。"

"每天喝一杯红酒的人,身体会更健康"。到现在,很多人都以此为宜。

奥卡姆剃刀再一次做了打破"幻象"的人:每天都能喝上红酒的人大多是有钱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比普通人要好。"如果他们不每天喝酒,可能会活得更长"。。

在网上科普久了,奥卡姆剃刀还会被粉丝布置"作业"。虽然现在他应对自如,但回想刚开始在上网做科普那会,还是有些不适应。自认为讲得十分清楚了,却有不少网友说他的科普内容晦涩难懂。渐渐地他意识到,教师是面对同一年龄段、一定学识的人教学,而互联网不一样,受众面广且受教育程度不一,所以在科普时应尽量用词简单、多举例子。"不是给同行读的,是给公众科普的,这才是正确的思维。"

现在,奥卡姆剃刀每次创作完,首先给读初中的儿子看,儿子懂了,自己的科普也写得差不多了。

行走的"5G教科书"

在网上科普10年后,奥卡姆剃刀看到更大的机会。2015年,他入驻头条,开始了互联网科普的第二阶段。

打开他的头条主页,会发现奥卡姆剃刀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老本行"。只是在通信领域里更聚焦了,长期追更的粉丝,戏称他为"5G教科书"。

在@奥卡姆剃刀 这里,5G的新奇体验,让人一探现代世界的奇妙。

"5G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万物互联和极低时延",乍一听还是很抽象。听奥卡姆剃刀一举例,好多人就懂了。

"有了5G,挖掘机师傅不用去工地,在空调屋里就能干活。"这并非开玩笑,而是"万物互联"在建筑行业的未来应用。技工师傅可以通过5G技术远程操控挖掘机,也能到写字楼里坐班工作。"蓝翔出来的高材生可能还得再进修",有网友调侃道。

由此可见,未来各行各业都有"远程办公"的可能。在军事上,坦克可以通过5G实现无人驾驶,未来的坦克编队,只需要一名乘务员,就能远程调度所有坦克的行进和射击。

"极低时延"在医学上的进展也尤为突出。过去由于网络时差延迟,病人可能已经奄奄一息了,电脑那端还没监测出这个信号,所以远程手术带有极大的风险性。但在未来,依托于5G技术,远程同步治疗将成为可能,偏远地区的人也无需跑到大城市里就医,在当地医院就可以实现。

在惊讶于5G未来应用的同时,"4G网速是不是下降了?"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奥卡姆也就这个问题在头条做了科普,"4G网速确实降低了,但并非是运营商的问题,而是源于4G不限流量业务。"

为了更便于网友理解,奥卡姆把不限流的4G套餐比作过去的大杂院:每户交固定的水费后敞开用水,然后水管子整天开着,资源也就浪费了。

坊间有传闻说"流量开一夜,房子都没有",奥卡姆剃刀在自己的节目《奥侃》中辟谣了,还是"流量、资费说双封顶,外加阶梯收费,会尽量合理化"。

"我的4G手机还能撑多久?"面对5G商用,有人在奥卡姆剃刀的头条评论区留言。这位"5G教科书"告诉大家:5G手机的全面组网,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预测到2025年,中国4G手机占有率还能高达72%。

5G大火,奥卡姆剃刀的科普也向此倾斜。其实,在此之前,他做了不少通信类的科普,最出名的要数北斗系统,这篇文章在头条发出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相继转载,引起不小的反响。

如今,奥卡姆剃刀在头条创作已有3年之久。关于"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个说法,他颇有感触。比如老百姓特别害怕基站辐射,奥卡姆剃刀认真研究了两套理论,并且不间断科普,但5G基站辐射依然是谣言之首。

如奥卡姆剃刀所说,"辟谣是长期的过程,科普永远没有尽头"。

测试"狂魔"的头条圈

作为通信专家,在"5G测速"这件事上奥卡姆剃刀乐此不疲,经常和头条网友分享各地的测试结果。

从天安门广场到大兴机场,就连在电视台做直播时,都不忘试验一下。

别看奥卡姆剃刀在视频里一本正经科普的样子,他的日常生活也是格外圈粉。

在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他趁闲暇时间跟粉丝分享录制感想,视频里侃侃而谈的奥卡姆剃刀竟然紧张起来。

通信专家也会有当"网红"的烦恼,面对一堆化妆品手足无措,男用化妆品把一个学识渊博的科普人给难倒了。

结果还有网友留言让专家好好学习化妆知识,"网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术业有专攻,"健身小白"在头条发起关于深蹲的讨教,粉丝十分热情,纷纷在评论区分享健身经验。

在@奥卡姆剃刀的头条号里,除了涨知识,你还能透过通信专家的"头条圈",看到他的另一面,了解他的日常。如今已有78万头条网友关注,等待更新。

视频创作"首战告捷"

奥卡姆剃刀的专业解读、走心科普,让粉丝收获颇丰。在头条,他的科普被308万人点赞,4篇科普成千万爆款,36篇获百万点击。

"视频化是必然趋势,它是一种轻松舒适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又能让人们达到深度理解",为了让内容更直观、用户更好吸收,奥卡姆剃刀想做出一些视频化的改变。

但在进行新尝试之前,他还是犹豫了。

多年以来在论坛、网站、公众号的内容创作,奥卡姆剃刀更多是以图文为主,视频创作还是一个陌生领域。"我是不是还要组建个视频团队?",新形式的创作过程、额外的成本支出,是他比较担心的问题。

一件事打消了他的焦虑。对接运营告诉奥卡姆剃刀,"视频化创作不难,只要提供选题,头条团队来负责拍摄",这解决了他大部分的问题。

于是,奥卡姆剃刀的第一档视频节目——《奥侃》出现了。他把它定义为"5G脱口秀",让人更懂5G,全面认知才能识别谣言。

"一个5分钟的视频,转换成演讲稿就有1200个字,这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很难读懂文章含义。而视频化后,创作人的语气、表情、神态都是对内容传递的强化,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同。"首次尝试视频之后,奥卡姆剃刀分享自己的感受。

《奥侃》也让奥卡姆剃刀看到了创作的另一番生机。从"在家办公,欧美网络瘫痪"反观世界电信基建,成了第一个百万小爆款。看了视频的网友们,对国家的通信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粉丝们的反馈,多年不见的老友也通过头条看到了他,发链接过来问,"这是你吗?"

也有用户和同行资讯如何在头条更好地创作,对此奥卡姆有自己的见解""能不能做好做强,核心还是原创内容的持续输出,缺一不可,如果有垂直领域的优势,不要怕没话题"。

如今,《奥侃》已经累计播放1.4亿。奥卡姆剃刀口中和平台的视频化配合,其实是和去年生机大会上发布的"IP-UP计划"息息相关。用20亿的流量和1000万资金,以独家视频定制,帮助更多创作者打造个人IP。和奥卡姆剃刀一样,更多创作者加入进来,目前有70多位,其中不乏科普创作者和政经大拿。

如在"我在头条做科普——上头条涨知识"系列科普视频计划中,大学老师@三一博士,在头条开设《理程碑》,从工程技术角度做深度科普

@科技袁人袁岚峰 ,以科学、工业、技术等领域为话题,打造短视频科普节目——《科技袁理》,密集的知识输出,被粉丝称为科普界的"江湖百晓生"。

人大国关学院教授金灿荣@政委点金,从国际政治角度,解读新闻背后的国际形势。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通过《维为道来》输出战术知识,带网友探究新闻背后的道理。

当然,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正在头条分享着他们的观点与见识,解读时刻发生在身边的热点事件。透过他们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独到的评论,也许,你对这个世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也像奥卡姆剃刀一样,在垂直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内容根基,也欢迎你来头条创作。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想,也依然可以"在路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