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反思中国基础软件:不重视市场化,就是死路一条

   时间:2020-07-27 11:41:0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前段日子,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美国“实体清单”,其科研软件MATLAB被禁事件引发热议。作为一款非常重要的工科基础软件,MATLAB软件被禁用,将对科研项目研究带来巨大阻碍。

至此,人们才忽然意识到,“卡脖子”的问题,可不止芯片,基础软件尤其是应用型软件,同样“兹事体大”。

MATLAB软件被禁,揭露了中国软件领域的一个深刻问题:我们的基础软件, 同样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包括技术的自主独立性,以及对应的产业成熟度。

那么,中国基础软件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层面科技竞争激烈,中国基础软件将往何处去?

历史:没有用起来的软件

中国基础软件发展困境之二,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软件做出来,却没有用起来。

写出基础软件,只是完成了从“从0到1”的使命。但要走完“从1到100”,让软件真正在商业实践中用起来,得到市场的肯定,才算真正地“成熟”。

更大的市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企业,来自国内每一个普通用户,甚至来自于海外市场。

在市场化这条路上,中国基础软件曾经有非常惨痛的教训。

2013年,因受市场业绩、公司管理结构等影响,从事“红旗Linux操作系统”研发工作的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资金链中断,欠薪1500余万元。员工集体向法院申诉,申请强制执行。2013年底,中科红旗通过决议决定终止公司运营,解聘全体员工,并成立清算委员会和清算工作组。

中科红旗解散清算,是过度依赖政府资金、没有造血能力的的国产软件企业失败典型。

无独有偶,历史惊人地相似,同样的故事曾在2011年就上演过一回。2011年,开发永中Office办公软件的永中科技因为经营不善,被债权人追债,同样陷入破产清算境地。这段经历,也被“中关村才女”梁宁写进了《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中。

经营问题很复杂,当时“两个永中”事件在国内闹沸沸扬扬。但抛开狗血议题不谈,永中office的市场化道路走的并不好是毋庸置疑的。软件用不起来,没有市场规模,企业也就没有了真正赖以生存的技能,这时候如果再来几股“妖风”,生命力将无比脆弱。

根据新浪新闻报道,届时永中科技及永中软件的董事长方存好也承认,公司市场开拓和应用推广能力薄弱,企业连年亏损。截至2008年,公司累计负债4000余万元,公司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市场化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没有市场化,企业就像温室里的鲜花,美丽但脆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现状:努力想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基础软件发展最大困境是:饭碗没有端在自己手上。

2018年,从国商务部以违反针对伊朗及朝鲜的贸易禁运为由,对中国通讯设备大厂中兴通讯实施制裁事件发生后,“缺芯少魂”再度走入大家的视线,变得耳熟能详起来。

“芯”指的是芯片,而“魂”指的是国产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套件等,在信息系统中起着基础性、平台性的作用。

当前芯片热度很高,但是我们不仅要发展芯片技术,“软件”也是重要的“硬科技”。发展和扶持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的必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在署名文章中就指出:当前,我们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已经成为知识、技术诀窍(Know-How)和商业模式的重要载体。

中国基础软件发展面临的第一个发展痛点就是“独立自主之痛”。此次的,MATLAB事件,这只是石头投入湖里,泛起的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之一罢了。如果不治愈自力更生的“伤口”,中国基础软件还会继续“生病”。

当前我国基础软件发展的现状是“重硬轻软”。在多个场合为中国基础软件奔走、发声的中国工程院原始倪光南指出:“不是很重视软件,基本上没有软件产业基金。”因此,他建议:“把芯片产业、基础类软件两块补齐。”

中国基础软件要想真正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走出一条真正独立自主之路来。

未来:政策利好,但需“擦亮眼睛”

中国基础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国家做好行业发展顶层设计,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重视人才培养、产研结合以及做好产业链与生态圈的建设非常重要。

但是,在扶持之前,应该“擦亮双眼”,找到合适的扶持对象。鉴别,扶持良好科技标的是政策必须做的事情。不论是政策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减少“无效投资”。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张尧学院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企业在拿到钱之后,往往不思进取,只想着如何撒谎糊弄。因为没有用户,所以也不需要对用户负责,开发的产品没有经过市场检验,也禁不起市场检验。

话虽刺耳,但对很多习惯了“实验室里出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参数即可”、“几乎没有市场化用户”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说,却如芒刺在背。依然以永中软件为例,从技术研发层面而言,其产品性能参数等指标均符合政策引导下的行业标准,但从“测试时可用”,到真正进入用户办公日常时“稳定可用”,却存在巨大距离,更遑论“好用和创新”了——“产品性能参数达标,但却几乎没有真实的市场化用户”,这一对颇为吊诡的矛盾体,成了始终悬在国产软件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因此,是否走好市场化道路,产品是否在市场拥有足够竞争力,是否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是否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经受过一轮又一轮的考验,是否具备“”抗压能力,是优良标的的重要标准。否则,过度依赖政府资金,市场规模不及预期,长期失去造血能力的下一个“中科红旗、下一个“永中科技”又会再次出现。

近年来,国家的扶持日渐落地:“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一系列的政策利好,暗示着国家的决心,一定要发展,完成中国基础软件的“突围”!

中国基础软件发展,道阻且长,需久久为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