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三叉戟”到2000人团队,柔宇技术突围之路的舍与得

   时间:2020-08-18 16:50:2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从3亿美金到60亿美金之间,究竟有多长的路程?——6年。柔宇科技用6年的时间,实现了从3亿美元估值到60亿美元估值的大跨越,而估值连翻20倍的背后,不仅有对梦想的坚守,更有在利益诱惑面前的取舍。正如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柔宇“三叉戟”的身上,也曾经上演过“舍与得”的故事。

2014年,当某产业巨头找到年仅30岁的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时,给他开出了3亿美金买断柔宇技术的OFFER,就在签字的最后一刻,刘自鸿选择了放弃。6年后,柔宇科技以60亿美最新一轮投后估值,接受在中信证券,和深圳证监局的上市辅导,距离正式IPO仅差临门一脚。

一次草坪上的畅想,诞生了一条全新的半导体显示路线

早在刘自鸿斯坦福上学期间,刘自鸿就喜欢躺在学校开阔的草坪上畅想未来:人与外界的交流,信息输入方式中70%是依靠视觉,液晶平板电视正在开始取代CRT显示器,但为什么所有的显示屏都是方方正正?大屏幕是否可以变得像纸一样薄?甚至可以卷起来随身携带?有没有技术可以同时满足小屏变大屏,大屏变小屏呢?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刘自鸿已经完成了柔性显示技术的基础研究,在毕业论文选题中,没有选择当时学术导师西美绪教授列出的一些课题和方向,而是选择了一个可以投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去做的方向——“柔性显示”。11年后,刘自鸿在柔性显示领域中提交了令人震惊的成绩单。

  • 2012年,刘自鸿与另外两位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了柔宇科技,柔宇科技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和香港同步启动运营。
  • 2014年8月1号,发布了全球最薄的0.01毫米、卷曲半径为1毫米的全柔性屏,引领了柔性电子产业新浪潮
  • 2016年9月,柔宇发布全新产品Royole Moon™,RoyoleMoon™采用了全球首创可折叠设计,实现视觉与听觉的高度融合
  • 2018年6月6日,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
  • 2018年10月10日,柔宇科技自主研发的全柔性屏火炬柔炬RoTorch亮相2018全国双创周开幕式,同日开启预售
  •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
  • 2018年12月10日,柔宇科技与空中客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短短几年,柔宇科技就像乘坐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2018年6月6日,总投资约110亿元的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随后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FlexPai(柔派)。

IMG_256

藉此,柔宇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了全柔性屏量产和折叠屏手机出货的公司。柔宇依靠自主创新的超低温非硅技术,开辟了与三星主导的LTPS并驾齐驱的另一条显示技术,一举打破了几十年来在显示领域国产企业被韩统治的局面。

拒绝3亿美金诱惑,换来60亿美金估值

资本的嗅觉往往是最敏锐的,也能最快洞察到技术带给产业的革新机会。2012年柔宇科技刚成立,作为创新科技领域的重要投资机构,深创投就嗅到了刘自鸿他们原创技术可能创造一个巨大产业的机会。后来的事实证明,柔宇科技并没有让深创投失望,在获得深创投等投资机构的启动资金后,柔宇科技仅用了一年时间,全新的柔性显示技术方案便顺利通过产品验证。

事实上,由柔宇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未来的产业前景,并不只是令创投圈惊喜,在整个半导体和显示行业,其革命性的产业价值也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2014年8月1日,就在柔宇点亮全球第一块基于ULT-NSSP技术的全柔性屏发布当天,刘自鸿在深圳接待了一位产业巨头,这家巨头企业带着30多人的高管团队通过柔宇的天使投资人杨向阳找到了刘自鸿,在深圳就投资收购柔宇科技全部技术和团队展开了近一个月的谈判,当时柔宇科技才运营成立刚满两周年,人数尚不足百人,他们看中团队和其原创技术的价值,豪气地给出3亿美元估值的合同,并允许创始团队套现,投资后产业化采用这家企业的生产线,可以迅速实现商业化量产。

FD基地03

应该说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对于一个创业仅两年、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能拿到3亿美元的股份和现金,很少有人会不动心。然而在谈判的最后一刻刘自鸿及团队决定放弃投资和技术收购,放弃即将到手的3亿美元。

刘自鸿和他的团队之所以做了这个大胆到不可思议的决定,源于他们更希望将全球领先的原创技术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产品甚至新产业,从而革新人们感知世界和与世界互动方式的朴素愿望。

场景图

据了解,柔宇团队从成立到现在420多亿的估值,柔宇的初创团队还有50%左右的股份,截至目前没有一个人套现。过去40多亿的投资中,股东也没有一家对外进行工商变更和转让退出。柔宇科技在2019年之前的所有融资,全部投到科技研发和工厂建设中。

不过,刘自鸿团队的这种“任性”,却让一个更大的难题迎面而来。

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虽然已经研发成形,但由于技术不同源根本就不可能采用常规的低温多晶硅制程工艺生产,那么柔宇要完成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的商业化,就需要独立完成大规模量产线的设计和全套流程所需要的核心设备研发,而这一切全球业界没有任何参考。

这是一段比技术研发更艰苦更难走的路。

在之后又拒绝了多家知名企业的投资收购后,柔宇于2015年开始全面进入了自主量产化进程,从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到生产线设计、核心制程设备的定制研发,全部靠团队自己摸索解决。

经过多年夜以继日的生产线建设,2018年6月6日,柔宇的全柔性屏大规模量产线建设完成并成功点亮投产,这是全球第一条可任意折叠和弯曲的OLED全柔性屏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路线和关键制程设备也均由柔宇设计完成,这是一条真正意义上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屏生产线。

近日,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刘姝威教授对媒体表示,“柔宇率先创新开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使得工艺制程缩短,良率显著提升,产线投入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大大降低,这会使得企业在未来市场开拓上竞争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柔性电子技术产业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容量。柔宇的确是一家非常值得期待的具有世界级原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从“三叉戟”到2000人研发团队

美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鲍哲南教授曾表示,“柔性电子是横跨材料学、物理、化学、光学、半导体微电子、机械工程、软件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前沿综合物种,任何一个环节有短板都很难将其成功实现,因此柔性电子产业具有很高的准入门槛,需要非常强的国际人才和技术研发基础,而这个人才和技术还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要靠最前沿的核心自主技术‘针尖’突破取胜。”

C:\Users\jsya\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屏2.jpg

或许是上天有意安排,恰好能够让刘自鸿博士、余晓军博士、魏鹏博士这三个分属电子工程、材料、化学领域内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创新家罕见的聚到一起,组成全球柔性集成电子技术的绝对金字塔尖——柔宇“三叉戟”。

发展至今,柔宇科技已经从“三叉戟”发展到一个拥有2000余人的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0%以上,在全球拥有4大研发基地,其核心团队中已有数百位国内外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包括多位在硅谷及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有丰富经验的海内外工程师、博士。从技术积累数量上来看,柔宇已有3000多项围绕“柔性”的核心自主技术知识产权,非常难能可贵。

柔宇与传统显示企业在基因上和发展路径上有本质不同,它有很典型的硅谷科技创新基因,创始团队清一色国际视野顶尖技术人才,深刻理解全球行业的发展机会和技术方向。

三星主导的技术路线主要采用传统液晶屏和曲面OLED屏使用的多晶硅做背板集成电路,而硅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在柔性弯折可靠性和制造成本上具有先天的短板。区别于三星和其他显示企业的LTPS技术路线、材料与生产工艺,柔宇首次在全球没有任何成功先例的情形下,自主研发成功了全新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并在自建的全球首条全柔性屏产线上率先完成了大规模量产。

由于柔宇全柔性屏采用的是超低温工艺和非硅半导体材料,相对三星低温多晶硅工艺生产温度在450℃以上,柔宇要低200到300度。这一核心技术差别,造成了传统低温多晶硅制程在生产流程需要更高的环境要求,以及高温处理中也极易带来材料和工艺的不稳定性,还有生产设备的高额投入。同时由于柔宇的超低温非硅制程技术材料体系的不同,其工艺流程大大缩减尤其是所需曝光层数大为减少,同时省略了高温脱氢、离子注入、激光结晶等复杂工序,极大地优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良率。

据坊间一些股权投资机构尽职调研泄露出来的信息,柔宇的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已经达到“竞争对手”传统OLED硬屏的水平,比其他厂商全柔性屏良率高出近10倍;同时,由于制程工艺缩减尤其是所需曝光层数的减少,柔宇的全柔性屏较对手更轻、更薄、弯折可靠性更强、成本更低,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性能参数方面,柔宇的柔性电子技术实际上已经远远走在了传统显示巨头三星的前面。

柔宇全柔性显示屏还可应用于时尚服饰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情况下,在全柔性面板技术领域,三星具有品牌和产品落地方面的优势,而柔宇在技术突破上保持着相当的优势。凭借全柔性面板领域的非对称性技术优势实现国际市场竞争的逐步突破,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汽车终将替代马车,轮船终将淘汰木船,技术升级换代浩浩荡荡,无可阻挡,柔性显示作为一个全新产业,也终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正是由于全柔性半导体显示产业的超高技术门槛,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全柔性面板领域真正具备自有成熟技术和规模产能的玩家只有三星和柔宇两家。该分析人士还表示:不出意外的话,在新一代的全柔性面板领域,以柔宇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很可能在三星牢牢把持十年的技术高墙上撕开一道缺口,实现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对韩国的换道超车。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