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鸿蒙 OS 即将迎来升级,手机版本或仍需时间

   时间:2020-08-28 10:08:35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张俊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 2019 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正式对外发布了 HarmonyOS。时隔一年后,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0 即将拉开帷幕。此次大会,HarmonyOS 无疑仍会是重头戏之一,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操作系统或将迎来新的升级。

正如华为所说,“不凡的 2020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0(Together)如约而至”。2020 年发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从目前放出来的诸多消息来看,HarmonyOS 和 Huawei Moblie Services(华为终端云服务)都将迎来新版本,发布更具潜力的操作系统和生态产品,会是华为现阶段重点发力的方向。

面对压力 华为准备好了亮剑吗?

2019 年,华为正式推出了 HarmonyOS 的 1.0 版本,随后华为荣耀智慧屏搭载该系统,成为首个尝鲜的智能终端产品。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当时的说法,HarmonyOS 未来可以打通智慧屏等全场景多个终端形态。

实际上,余承东虽然对外表示华为手机随时可以搭载 HarmonyOS,但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相比 IoT 终端,手机端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更加成熟,而华为要想构建自有的手机端 HarmonyOS 生态,也就更加复杂。

以智慧屏为例,其基础应用主要包括视频平台、音乐平台等相对简单的场景,可以先搭载 HarmonyOS,逐步完善其应用生态;但智能手机则完全不同,除了音频、视频之外,社交、办公、支付、地图等场景都需要有完整的生态建设,否则很难吸引用户使用。

这也是华为大力推进其 Huawei Mobile Services 生态的原因所在。在一年的时间里,华为集中大量研发人员推动 HMS Core 的迭代。今年 6 月,华为刚刚推出了 HMS Core 5.0 更新,新增音频、视频、图像、图形引擎、计算机图形、增强现实引擎等服务能力,核心能力进一步完善。

从华为自身来说,这个进展不可谓不快。但若要实现与谷歌苹果生态比肩的目标,仍有距离。

在当前的诸多特殊情况下,HarmonyOS 成了国内产业界和用户们的共同期待,但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还需给华为留出足够的时间。

是沿着别人赛道追赶 还是换个赛道超越?

过去一年华为高管在不同场合都强调,华为 HarmonyOS 是可以跨越所有设备的操作系统,未来 IoT(物联网)设备都可以通过 HarmonyOS 联接起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正在按照此前的目标,稳步推进 HarmonyOS 在手表 / 手环、车机、IoT 产品上的落地。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在面临较大的增长瓶颈,而 IoT 已经被众多厂商视为下一个增长引擎。与智能手机相比,IoT 产品品类更多,设备数量也达到新的量级,但不同厂家的 IoT 产品却在互联互通上难以实现。这就导致整个 IoT 产业的生态更为割裂。

而 HarmonyOS 是否选择先发力打通 IoT 产品,瞄准 5G/IoT 这块市场发力呢?这很可能发生。其基于分布式技术可以带来设备间的能力互助,比如共用设备的摄像头、屏幕等;一个 OS 可以弹性部署到多个设备,并且可以实现面向多终端集成开发。

以华为 PC 为例,其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实现手机与 PC 的互联互通,在华为 PC 上可以跨屏编辑手机上的文档、接电话等操作,甚至实现在 PC 上运行手机多任务。如果未来在众多 IoT 产品上都能实现类似的跨屏协同和能力共享,将极大变革 IoT 产业。

此次开发者大会,如果 HarmonyOS 在手表、车机等终端上推出新的版本,升级的 HarmonyOS 可能也会有新的分布式能力发布,打通更多 IoT 终端和能力。

HarmonyOS 的生态建设并非华为一家能够实现,合作伙伴的支持不可或缺。以 HarmonyOS 的地图生态建设为例,华为今年 4 月基于河图技术正式推出了 AR 地图,可实现厘米级 3D 地图,1:1 还原真实世界。但这些能力要真正落地到用户侧,可能还需要与相应的地图、出行服务商合作推进。

余承东在 2019 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曾说,HarmonyOS 最初实际上并不是为了对标安卓和 iOS,而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相比于仅仅做一个手机端操作系统,华为的野心似乎更大;另一方面华为采取的策略也是稳扎稳打,从嵌入式系统开始逐步做大生态。

在华为制定的智慧全场景战略中,HarmonyOS 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一未来计划能否成功实现,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更清晰的答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