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度地图李莹:“MaaS出行,绿动全城”行动树立了政企合作创新典范

   时间:2020-09-08 15:34:33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社会的进步驱动着环保意识的深化,人们正逐步从“以车代步”转向低碳绿色出行。为推动绿色出行从理念倡导到激励践行转变,9月8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交通领域分论坛——第6届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携手百度地图,共同发起“MaaS出行 绿动全城”主题行动,将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开展“绿动计划”,用户通过绿色出行积累的碳减排量,可以在百度地图上兑换多种礼品,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促进北京交通效率提升和环境改善。

图片包含 女人, 桌子, 前,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首席信息官、百度地图总经理李莹 现场致辞)

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首席信息官、百度地图总经理李莹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她表示:“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以及国内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百度地图深度参与北京MaaS平台建设,此次与市交通委、生态环境局合作推出‘MaaS出行,绿动全城’碳普惠行动,首创了低碳普惠和用户激励闭环,树立了政企合作创新典范。百度地图将发挥权威出行平台优势和AI大数据能力,践行社会责任,为北京交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手机屏幕的截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百度地图“绿动计划”)

据悉,参与活动的用户只需打开百度地图APP进入“绿动计划”页面,注册个人信息,输入亿通行、北京公交或者北京一卡通App对应的手机号,一卡通用户可绑定印在卡片上的卡号。如果用户使用的是手机的NFC虚拟卡,打开钱包中的虚拟一卡通,找到对应卡号按照一卡通绑定流程,便能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随后,用户在出行前输入起点与终点,百度地图将会计算并展示出不同路线规划对应的预估“碳减排量”。当用户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时,可使用绑定了手机号的App(亿通行、北京公交、北京一卡通)扫码或者用绑定了序列号的公交卡刷卡。行程结束后,百度地图将以 “碳能量球”的形式展示用户此次出行的“碳减排量”,用户即可领取并储存进账户中。此外,当用户使用公交下车提醒、行中导航、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时,同样会生成“碳能量球”。百度地图设置了多样化的激励环节,帮助用户快速积攒碳能量。

手机的屏幕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百度地图“绿动计划”项目注册流程)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百度地图导航实时记录碳减排量/可查询近一个月碳减排记录)

用户在账户中累积的碳减排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在百度地图APP上的奖品页兑换多种类型的电⼦券、消费抵⽤券及百度网盘会员、百度文库会员、爱奇艺会员等优惠,也可捐赠给第三方公益项目。由此,用户在践行绿色出行理念的同时,也将在活动的奖励回馈中切实感受绿色出行带来的实惠。

图片包含 电子, 监控, 侧面, 标志

描述已自动生成

(百度地图“绿动计划”碳减排量兑换页面)

长期以来,百度地图和北京交通委保持着密切合作,深度参与了北京MaaS平台的建设,以公共出行为中心,实现了多种出行方式融合规划,全流程“门到门”的智能化、动态化信息引导,以及一体化服务闭环,取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百度地图得以获选此次活动的合作平台,与它在出行领域的强大用户黏性与优质服务密不可分。依托百度集团强大的AI技术能力,百度地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务平台,且具备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拥有协同行业共建美好城市的基础。而80%数据采集环节实现AI化、日均位置服务请求数突破1200亿次、日均轨迹里程20亿公里、道路里程覆盖超1000万公里、全景照片突破13亿张等技术积淀与生态赋能成果,也将为百度地图持续打造以绿色、精准、智能为核心的公共出行功能、助力绿色环保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是百度地图的15周年,如今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百度地图始终秉持“科技让出行更简单”的品牌使命,担当绿色出行的“先行者”。除在“MaaS出行 绿动全城”活动中积极贡献平台力量之外,百度地图也在日常出行服务中注入绿色理念和公益能量,拓展参与绿色出行的渠道和方式。此外,百度地图不断优化新能源出行服务、完善城市骑行绿道的数据采集和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覆盖全绿色出行方式的便利服务,引领绿色出行风潮。

营造绿色生态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而低碳出行是最直接的参与入口之一。百度地图作为权威出行平台,将继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释放AI与大数据实力助推城市交通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为用户带来更准确、更丰富、更易用的产品功能的同时,携手行业、用户共同营造绿色出行新生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