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腾讯发布WeCity未来城市2.0白皮书 ——打造“系统韧性”,兼顾治理与增长

   时间:2020-09-30 19:23:3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9月10日,腾讯研究院联合腾讯云以及腾讯政务,发布《WeCity未来城市2.0白皮书》,从宏观背景、内涵升级、能力拓展和创新实践的角度,阐释了如何在日益复杂化的空间、治理与服务的前提下,践行“市民即用户”“连接即服务”“数据即空间”“城市即平台”的理念。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一次使全球社会始料不及的“黑天鹅”事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时,疫情也促使业界开始正视不确定性给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影响,并重新思考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与模式。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将会继续承载多元社会功能,而环境条件也会日益错综复杂。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趋势,预测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通过“数字优先”布局高效的基础设施和连接能力,构建系统韧性,才是长期内最有效的路径。

供需共促建设提速

我们正迎来两个“新”机遇,即新型城镇化和新基建。“两新”为扩大有效投资锁定了新方向,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助推中国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政府治理等全面发展的“新风口”。而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将是这两股力量汇聚的最为关键的发力点之一。从需求角度看,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正在构建一个现代化、网络化与流动化的多中心协同的城市网络体系,除了日益增长的城市规模之外,其城市结构的复杂度也会给社会、经济的治理与增长提出更高的支撑需求;从供给角度看,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代表的新基建,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扩大、改善与升级提供了变革性的技术供给,成为其进行运行模式创新、转型的数字底座和动力引擎。我国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在供需两侧的协同影响下,正加快迈入全面数字化新时代。

兼顾治理与增长需求

在经济面临疫后恢复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未来城市发展既需善用数字技术加强社会治理和综合服务,更需兼顾打造新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基于此,WeCity未来城市在1.0基础上迎来2.0的迭代、演进,从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向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即以新空间为载体,充分发挥新服务和新治理的支点效应,培育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在新空间层面,未来增长结构性潜能将主要来源于都市圈/城市群和社区,这也是未来城市WeCity2.0建设新空间的核心载体。未来城市发展既需善用数字技术加强社会治理和综合服务,更需兼顾打造新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在新治理层面,WeCity2.0亟需打造流动性的“系统韧性”。在新服务层面,政务服务已经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上取得了佳绩,接下来,仍需要在更广域的时空实现打通、下沉。

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在升级和成熟之路上会经历以下四个关键阶段——起步阶段,未有战略规划,小型试点先行;发展阶段,智慧建设加速,但受制于单城规划;成熟阶段,以区域为中心,以流动促建设;提升阶段,可持续性激活,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流动中的城市空间,代表了未来城市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也需要更精细、平衡的治理方案,数据中台与治理“末梢”将在流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单体走向场域,从静态走向流动,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要求,也是城市的智慧化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打造“一横六纵”能力体系

随着WeCity2.0未来城市内涵和外延的全新扩展,技术架构也进行了全面升级。一是构建全域数字底座,打造融合、弹性、智能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全面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连接、新计算、新交互和新安全等泛在支撑能力。二是打造一体化融合引擎,为生态提供面向多元服务架构的融合平台,构建未来城市的可拔插、一体化能力中枢。三是升级服务、协同、监管、决策、治理、产城六大领域能力,打通泛在终端入口,连接政府、民众和企业/机构三端流量,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力。

WeCity2.0未来城市能力跃升可以抽象到三个向度之上。首先是内涵升级在协同、监管、决策、治理、产城、服务和融合支撑等技术和领域能力向度上的投射;其次是对未来城市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直接体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第三是更多生态可以选择更多样的模式参与城市共建共治。WeCity2.0的“一横六纵”能力跃升已远超出技术范畴,为整个产业生态提供持续创新和变革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让城市变得更智慧。

全方位推进创新实践

在内涵和能力全面拓展提升的进程中,我们在未来城市、数字政府、城市决策治理、未来社区、指尖民生、垂直应用等各类领域落地生效,在各地树立了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其中,数智贵阳和江门人才岛提供了未来之城的创新示范;广东省打造了数字政府实践的标杆;广州黄埔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的决策治理能力;郑州、太原等地的未来社区以新技术加持健康社区生态;国家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不断向“一网通办”“协同办”迈进;税务局、人民法院、统计局等机构也在加快探索行业新模式。

从各地、各部门的探索与实践中不难看出,将城市发展需求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推进城市政府(G端)、企业(B端)、民众(C端)三端融合协同进而赋能服务、治理和增长,已经成为各地提升发展能级和应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挑战的关键突破口。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各地各部门在布局领域、建设模式、发展路径各有不同,但都遵循以人为本、数据驱动、生态协同的发展理念。

展望

过去十年,我们已经完成政府信息化阶段,登上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的新台阶。相较于构建了人本城市价值观的WeCity1.0,WeCity2.0针对外部环境进行了适配。然而,要想在复杂的未来现实中使城市这样一个复杂巨系统智慧地运行,仍有四点思考,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持续探索、实践:

“数字优先”正成为城市未来的必选项。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还将持续存在和产生,因此如何优先基于数字技术应用,建立弹性、高效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框架平台,是一个必答之问。

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智慧组织”。“体制机制创新”对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设计创新、如何维持创新的可操作性等问题依然有待观察。

智慧城市多方权益共创需要“有机生态”。在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过程中,智慧城市生态或将会更加“有机”,充分借助大平台的投入以及推动政商产学研的合作,支持C、B、G三端场景与应用的融合融通,更好地促进多方权益共创,使得智慧城市生态更具生命力。

未来城市走向智慧的关键是“数据融合”。当数据成为与劳动力、土地等同的市场分配要素时,除去数据众筹、数据交易之外,未来城市的建设与运营仍需持续寻找更新的模式与解决方案。从以局域化的系统设计、互联化的平台设计到流动化的数据规则设计,单独依靠城市政府、科技公司可能已无法完全解决问题,跨界的合作、跨领域的互动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