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RTX3070笔记本电脑GPU +R7 5800H 华硕天选2双芯合璧

   时间:2021-02-01 09:52:0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年3A大作扎堆发布,不少玩家在激动中正准备入手玩一把时,却被官方配置要求劝退。为了流畅体验最新3A游戏,一台配置强劲的游戏本自然不可或缺,面对各家玲琅面目的产品,如何选购又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华硕推出的全新天选2游戏本便是玩家畅享游戏的绝佳选择,其搭载最新NVIDIA® GeForce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性能全面跃升,在多项NVIDIA®先进技术以及天选独家超频引擎的支持下,天选2拥有出色的图像性能表现,不仅能为玩家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还能让玩家以高画质畅享游戏,全面增强游戏时的画面沉浸感。

搭载RTX3070笔记本电脑GPU:动力核心 玩家青睐

华硕天选2游戏本搭载了最新的NVIDIA® GeForce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该GPU采用了屡获殊荣的NVIDIA RTX 架构 - Ampere,并搭载全新的RT Core、Tensor Core及SM多单元流处理器,可为玩家带来逼真的光线追踪效果和先进的AI功能。拥有第2代RT Cores和第3代Tensor Cores的全新NVIDIA Ampere架构,数据吞吐量更高,让强者轻松致胜!而NVIDIA Ampere 流式多处理器则专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打造,其效能更高,性能表现也更佳。华硕天选2游戏本拥有强劲的图像性能,使玩家和设计者更为青睐。

图片

例如火爆全球的《赛博朋克2077》,使用天选2游戏本便能打开游戏体验的新“视”界。在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的助力下,玩家可深度体验实时光线追踪技术带来的极致画面,场景效果媲美现实世界。无论是在夜之城中竞速狂飙,还是在流浪者营地枪战火拼,这款高性能笔记本电脑GPU都能为玩家输出震撼的画面效果,玩家在第一人称视角下,仿佛置身现实世界,体验将更加沉浸。

图片

DLSS AI增强技术:高画质与高帧数兼具

NVIDIA® GeForce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性能“火力”凶悍,更有尖端技术的加持。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支持NVIDIA DLSS 2.0技术,由Tensor Core提供算力支持,这是一项突破性的AI渲染技术,可让笔记本电脑在同等功耗下,享受到更强大的性能。在AI技术的驱使下,这颗GPU将对游戏场景中的各类物品进行智能识别,并自动渲染出额外的像素,在保持顺畅、清晰画质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渲染分辨率和帧率,且不会牺牲游戏画质。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NVIDIA DLSS 2.0技术开启后,系统资源占用度却极少,玩家体验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在多次深度学习后,当玩家再次进入相同游戏章节或类似场景时,图形加载与渲染速度将呈倍数增长,玩家的流畅体验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

TX Boost超频引擎:释放潜力 再度超越

对于不少玩家而言,探索硬件的最终性能,不断超越现有的初始设定是他们的乐趣所在,为此,天选2游戏本还制定了可深度挖掘NVIDIA® GeForce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潜力的超频技术——TX Boost超频引擎。该技术可将GPU的频率由1410MHz提升到1510MHz,从而实现更高的频率,进一步释放笔记本电脑GPU性能,提升画面表现。在开启TX Boost技术时玩家们也无需担忧CPU供能不足,而这一切则全靠NVIDIA®得力AI“助手”——Dynamic Boost2.0技术的帮忙。

Dynamic Boost2.0:双芯平衡 稳定高效

天选2为玩家搭载全新Zen3架构打造的AMD锐龙7 5800H标压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8核心16线程的核心规格,在运行诸多大型3D游戏时已经游刃有余,而在NVIDIA®独家Dynamic Boost2.0技术的加持下,CPU的性能使用被进一步挖掘。Dynamic Boost2.0技术会自动将CPU空余的功耗投入到负担较大的GPU中,自动实时调整CPU与GPU功率分配,让游戏全程始终处于高能状态,再配合TX Boost超频引擎对GPU的性能释放,双“芯”合璧,“火力”输出自然强悍。

图片

华硕天选2游戏本搭载的NVIDIA® GeForce RTX™ 3070笔记本电脑GPU,性能表现强悍,还有多项NVDIA®笔记本电脑GPU技术加持,更有天选独家TX Boost超频引擎爆燃战斗力,玩家不仅可畅快体验最新3A大作,还能享受到高画质带来的视觉冲击,全面提升游戏体验,是值得玩家入手的超强游戏装备。

购买链接:https://item.jd.com/100017686310.html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