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人们都会准时进入关心“两会”时间,代表们的发声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用户隐私”等问题的代表提案越来越多,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有热议探讨。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应该对App“隐私换便利”情形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管,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不能让用户隐私 “裸奔”
各种手机软件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隐患。2020年,工信部成立了App技术检测部门,累计检测了数十万款常用App,并且发布了十一批违规App通报名单。
据统计,在违规名单中,输入法、视频、出行、学习等类型App属于重灾区,基本都存在违规或过度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问题,比如麦克风偷偷录音、窃取用户地址等。
有一段时间网络段子说,如果想让男朋友送你什么礼物,就对着他的手机说:因为各种app就会给他推荐相关的东西。
此前张小龙曾在微信公开课上表示,输入法可能会“盗取”微信的聊天信息,所以微信接下来想自己做输入法保护用户隐私。
迟日大所指出的“隐私换便利”问题,指向霸道“隐私条款”的强制性问题。大部分APP在使用前都需要用户确认同意“注册协议”、“隐私获取”或“通讯录授权”、“地址授权”等条款,用户要使用应用,就必须点确认。
但点击确认就意味着用户真的同意被获取相关个人信息吗?这些隐私条款字体小、内容长、表述晦涩,真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设置的么?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不同意这类用户获取隐私中的部分条款,也不能进行单项选择,为了使用便利,无奈还是要全部默认确认。
“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领域,目前百姓感触最深、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莫过于App违规收集、使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数据问题。”迟日大对媒体表示。
是便利还是牺牲隐私?
迟日大认为,对于所谓的“隐私换便利”,除了明确网络企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数据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知情同意等原则外,还要通过具体的规则设计和技术手段解决App“注册协议”、“隐私协议”等长篇大论、晦涩难懂、重点不突出、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
“比如,向用户索取权限的协议应该写得简洁、明了;允许用户查询App访问隐私内容的日志并设置申诉模块;授权的撤回应当与授权的同意一样简便等等。”他强调。
事实上,隐私保护也是互联网业界甚至商业竞争中的最大核心点。近期用户时长领域的老大老二间的“头腾论战”,其中争论重点就是用户数据使用权问题。
抖音认为,微信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涉嫌“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用户拥有数据分享权,只要用户确认,抖音就可以使用微信里的用户社交数据。
这背后,除了围绕微信的流量地盘之争外,其实也涉及了隐私权的牺牲与便利问题:一旦用户确认同意分享通讯录数据,真的就是确认自己的社交隐私数据被使用吗?
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一直对用户隐私有着几近“变态”的严格要求。
1、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和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2、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3、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
与之对应的是,微信在广告等商业化方面走的很慢,好多人也吐槽微信广告推荐不是特别精准。之前张小龙也说过,微信不会出卖聊天记录给广告主等,因此损失了很多广告收入。
抖音则是另一种偏激进的风格, 2020年字节跳动相关应用软件的广告收入激增,已经超越了腾讯和百度。业内分析2020年抖音的广告流水可能达到1000-1050亿。
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产品多闪因为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也曾被工信部点名。
抖音想要获取微信的社交数据,说到底是无私的给广大用户争取分享权,还是想获取更多用户隐私数据,进而来进行所谓的智能推荐,来换广告收入呢?这倒是一个“细思则恐”的问题。
不仅是抖音,如何不让用户仿佛在网上“裸奔”,需要各应用开发者、各平台公司都尽到义务,负到责任。过度获取或窃取用户信息的App各大应用平台、数据平台都脱不了关系。
工信部也曾对腾讯应用宝、小米应用商店、豌豆荚、OPPO软件商店、华为应用市场五个应用商店作出调查,要求这些应用商店承担起责任,保障App的质量。可见,用户隐私保护已经不简单是倡导口号,而应该形成政策法规,好好制约违反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