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时代,互联网似乎朝着与原来相反的方向驶去:信息和服务分散在各个相互封闭的APP中。
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集成了大量的音乐资源,足以满足消费者听音乐的需求。但用户只能在其APP里面付费获得音乐服务;
在今日头条的APP中,汇总了中国大量内容工作者们创作的图文文章。用户可以在这其中搜索所需的内容。但即便是这样一个“浩如烟海”的内容池,每天被分发出来的也就是20-30万条,这与全网动辄亿级、百亿级的内容相比完全不同;
在斗鱼、陌陌、抖音、快手等各家直播平台上,一个个活生生、具备人格属性的人,在提供各类内容,但用户必须去各个平台上碎片化地找寻。
整体上看,仍是低效率的市场。
一座座互不联通的信息孤岛,让互联网成为了“互不联网”。也许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现状,但在不便捷的碎片化搜索动作中,还是会有人惊觉:这不该是互联网的本质啊。
有限的孤岛空间内,创造不了无限的价值。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价值,就这样被束缚住了。
如同PC互联网时代一样,以百度为首的搜索引擎需要再次担负起“连接”的使命,连接起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口口垂类深井,让互联网的入口再次集中,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格局下,让一场争夺入口的搜索战争再次燃起,这个战场无限庞大。
入口战争:大平台回归
“企查查”和“天眼查”之类的APP,是帮助人们了解企业公开信息的搜索工具。
如今这些APP是很多生意人、财经记者的必备工具,需要其支付一定的金额作为会员费用。用户也默认了这种搜索的价值:防骗,过滤风险。
PC时代的百度,不会把自己的业务(或者称之为服务能力)具体到这个程度,也因此让天眼查们得以出现,占据垂类市场。
但当百度发现这个垂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之后,情况就会产生变化:百度在这个领域配置了服务能力,提供免费版的搜索工具。随后,此类相关搜索动作在百度上快速增加。
在这场小规模的“入口战争”中,天眼查们一度胜利,但最终又将面对百度的反攻。谁会胜,谁会败,再次有了悬念。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
在PC时代,搜索引擎曾经是互联网的唯一入口。在互联互通的网络世界中,人们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信息。
移动时代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每个细分领域的APP,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之后,都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这实际上是一种“垂直细分”思维,那些有产业积累,能够洞察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关键内容的APP,成为了行业与用户之间产生联系的渠道通路。
但是,移动时代搜索看似无处不在,但对于用户来说实际效率更低,互联网整体的互联互通不复存在。这并不符合互联网的本质,相互之间“互不联通”的移动APP,对用户获取信息造成了阻碍。于是,市场开始了自我修复。一些使用频率更高的APP,不断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产品。
用户和流量回归到少数几个具备聚合能力的超级APP中, “大平台”时代正在归来。百度APP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搜索革命:从信息到服务
但相比PC时代,取胜的关键发生了变化。
PC时代,百度作为搜索引擎连接人与信息,谁能提供足够多且有效的信息,谁就能掌控最大入口,成为巨头。
但移动时代,搜索的终点不再是“信息”,而是服务,于是百度自身也开始了自我进化之路。
在百度上,主动搜索“筋膜枪”,在得到相关信息后会直接购买,甚至直接在购买APP中搜索信息(看“卖家秀”和各种用户反馈,看功能的视频介绍);搜索餐饮等消费信息,可以被指引到消费场景,然后直接点单、付费。
用户希望能够更便捷、高效地进行有效信息的观看,从提供信息,到提供具体、精专的服务,这是百度搜索的服务化。当然也是新一代搜索引擎发展的必然方向。从原来的搜索分发,到提供服务,提供人格化的内容和交互体验。
以搜索巨头百度为例,此前专注于“连接人与信息”的百度,正在不断向“连接人与服务”进化,内部称之为“百度移动生态”,其核心就是提升搜索引擎的内容吸引力,并补齐服务能力。
这与上一个时代——提供网址让搜索者自己去点击;提供新闻信息让搜索者自己去判断真假;提供商家信息让搜索者自己去鉴别——截然不同。
2018年7月,百度推出智能小程序,相比其他大平台的小程序,百度更加开源,商户的小程序可以畅通无阻地跑在整个互联网生态中。
比如在百度上搜索智能手表,在一份智能手表推荐榜单中选定手表,通过小程序便捷地直达购买页面,无需跳转。在百度上查询快递信息,或者寄送快递,用户也无需在几个不同品牌快递的网页上跳转,而是一键直达,更便捷的服务将快递类相关的流量规模化收回。
而对于医疗健康、住房、车辆等大品类服务,则需要百度建设更深度的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用户的“重度需求”,这些花大钱的领域,用户更加谨慎,也更需要专业服务。将这种服务能力建设出来之后,百度还可以将其扩展到其他场景与平台中。
“小度”智能音箱代表了室内起居的交互搜索场景,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下的交互与搜索体系,可以直接将用户带到具体的消费场所,这些都是需要在搜索动作后直接连接服务的,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搜索的人格化。这对于百度提升内容质量、服务能力也有重大意义。
PC时代,QQ连接了人与人。移动时代微信连接了熟人,陌陌连接了陌生人。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就是用户的需求与能够满足这个需求的个体之间的社交。
比如以前用户读一篇文章,搜索引擎将人与内容连接起来,但用户与文字背后的作者并没有连接。如果读者可以与文字背后的人对话、交流,那么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将大大改善,内容的信任度也会加强。
反映在搜索工具上,即用户不仅能搜索到内容,还能与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建立起联系,这些提供者再通过直播等方式,向用户传递更多信息。
搜索引擎不再只是冰冷的信息,个体的服务需求进一步被满足,不同产品的壁垒正在被打破,搜索引擎开始针对实际问题,匹配更懂行的个体,并大大提升社会的生产效率。
无限战场:挖掘无限价值
2020年12月9日,三个华人小伙在美国创办的外卖服务平台Door Dash(DASH)上市,市值很快上涨到500亿美元,并且仍以每年100%以上的收入增速持续增长。
设想一下,如果这家公司没有出现,美国的用户在疫情之下想要点份外卖,需要去哪里找?除了和附近餐饮店形成的“私域流量”之外,绝大多数仍然需要通过谷歌搜索。
DoorDash通过切入外卖这一垂类服务,在移动端发展成为了独立的餐饮搜索入口,进而为用户、餐饮店两端提供服务, 但在此过程中,以谷歌为首的传统搜索巨头并未受到挑战。
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局面。搜索引擎的边界在哪里?对于它定义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我们对搜索这件事价值的判断。
由目前的情况来反观国内搜索局势,尽管微信、抖音、支付宝等平台也在为满足用户需求,开启站内搜索,但搜索是一个由用户需求、商业机构供给构筑起来的无限的战场。
通过前文的解读能够看到,这个无限战场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形式的内涵,包括了图文搜索、视频搜索、直播搜索,各种场景的搜索,包括传统的搜索框搜索,也包括语音交互;另外一个内涵是服务的无限纵深。包括由各种商家组成的,面向用户的无数垂类服务。
所有互联网用户寻找信息与服务的动作,都是搜索;所有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结果的动作,都是搜索;所有企业自发参与到搜索的动作中,成为用户获得信息与服务的一部分,都是搜索。
搜索引擎接到用户的搜索请求,是通过收取广告费的方式推给第三方商家,还是推给自己有所参与的服务能力去做?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盈利方式,体现了搜索的纵深价值,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无限性。
百度显然看到这一趋势,针对用户刚需,百度开始发力提供高质量信息和服务的开放式、全网型搜索。最典型者,就是百度在房产、汽车、医疗健康等大品类中的境况。这些都是需要用户花费更多金钱、精力投入的大类。
百度此前采用的方式,是收取广告费,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满足用户需求。但未来的搜索引擎,会更多通过自己组织相应的服务能力,去用更可控的方式,满足用户对服务的期待。
例如百度已经在医疗健康方面构筑了全面的服务能力,以更高质量地满足用户需求,包括与线下医院的全面合作,100余家各类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
用户从产生医疗需求到被服务的链条,此前是用户-百度-第三方商家-健康服务机构;如今变成了用户-百度-健康服务机构。百度在其中负担的服务责任更重,从目前的打法看,其希望做的是开放、全网的搜索,在给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满足其刚需的同时,又能与用户产生更深层次的链接。
多种多样的垂类中,百度可以通过自建、白牌与合作的方式,建立不同程度的服务能力。这是百度商业模式的变化,也是“战场”的变化。
在一个无限的战场中,企业能够获取价值规模,也被无限扩大。
结语
搜索正在从“搜索框里的战争”,演变成一场无限战争。
这场战争的出发点是用户的需求。在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平台上服务能力稀缺的时代,搜索引擎只需要提供信息,就可以换取价值,这是更容易赚到的钱。
但是赚到容易赚到的钱,并不是一家企业进步的终点。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与盈利能力,就需要突破此前商业模式的束缚,投身到服务中去。我们称之为搜索的无限战场。
在这个战场中所有具象化的服务,都是大搜索时代的一部分。用更高维度去观察,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视角:搜索引擎再次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贯穿每一口垂直深井的大平台。与PC时代不同的是,这次,百度们要自己下手去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