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容(Roan Kang)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前所未见的挑战。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军者,微软积极通过数字化技术助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复苏。与此同时,因疫情带来的社会矛盾、贫困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尊重世界与个人的多样性,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彼此相待,才是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应有之道。
换句话说,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多,就越需要营造多元化与包容性(Diversity and Inclusion, D&I)的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塑中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新常态下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
作为一个近期被频繁提及的全球性议题,D&I正逐渐深入到各行业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而我本人也非常高兴能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2017年起,我很荣幸成为微软大中华区D&I项目执行发起人(executive sponsor),这让我能够在本职工作的范围之外,与来自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推进 D&I在公司内部的普及,同时携手更多的客户与合作伙伴,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
今天,以“兼融致远”为主题的“2021微软大中华区多元与包容大会”圆满落幕。在为期一周的线上活动中,来自微软大中华区各地的同事们,与多个领域的客户代表和公益代表,共同探讨了科技多元与包容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几天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有一项共识:D&I的推行是一个需要自上而下刷新认知,再由内而外普及认知的过程,是需要人人都参与其中的。而推广D&I文化,是微软的责任也是使命。
多元化与包容性——微软自带的天然属性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因为对于D&I的认知和接纳,从一开始就刻在了微软的“基因”之中,与我们的企业使命——“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每一人”,意味着我们不会以任何“指标”对员工和受众进行划分;“每一组织”,意味着我们将一视同仁地对待来自任何地区、任何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这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数据显示,伴随着一系列的收购动作,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业务的快速发展,2016年到2020年,微软全球的员工数量增长了42.8%,任职时间不足5年的员工比重也超过了50%;而基于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D&I文化,鼓励员工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不断纠正无意识偏见,从而改善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也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的员工凝聚力。
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层的理念与行动也深深影响着D&I对微软企业文化的浸润。作为的微软的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Bill Gates)先生和他的夫人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女士,共同创建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致力于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发展、抑制贫困地区和人群的传染性疾病、保障妇女及儿童的发展。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比尔·盖茨先生多次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抗击疫情。现任全球CEO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出生成长于印度,亲身经历了印度社会的巨变,也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在传统社会背景下,在职业女性、人母、人妻之间角色的转换和纠结。这也让纳德拉格外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在他三次的中国之旅期间,涉及的话题始终没有离开过创新人才的扶持。
我们坚信,跨越性别、种族、生长背景和贫富差距,每一个人都应当获得应有的发展机会。普及和践行D&I充满了复杂性和挑战性,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每一次实践都将换来宝贵经验,都将带来改变。
以资源共享赋能多元化人才
从1985年宣布第一位女性成员加入董事会开始,我们在D&I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35年有余。到今天,微软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的科技企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影响力时,微软要做的就绝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D&I文化建设,而是通过技术、平台和资源赋予我们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关于D&I的讨论,并通过一系列赋能教育、推行全球资源共享等手段,让每一人、每一组织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机会。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作为微软在美国本土之外设立的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自1998年成立至今,微软亚洲研究院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推动了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全球及中国本地的关键产品中,帮助全球消费者改善计算体验。
在赋能女性方面,微软的全球性代表项目之一就是DigiGirlz。这项始于 2000 年技术营活动,免费为中学和高校女学生们提供了解技术工作和职业的机会,激励她们进入 STEM 领域,并帮助她们追寻自己的职业梦想;在中国,我们也打造了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帮助 100 万名中国科技女性提升数字技能、拥抱数字未来的“数字未来·女性赋能”(Women · Digital · Future,WDF)行动;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携手十余所中国高校启动 Ada Workshop,邀请资深女性研究员和程序员分享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帮助目标从事科技领域的女性了解行业风向,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换。
而针对处于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我们既有为全球中小学生带来同步的一流计算机教育启蒙的“编程一小时”、也有孵化青年人才创意的“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大赛;而针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和就业挑战,微软也在今年一月在中国发起的“数字技能赋能”项目,致力于以数字技能融入职业教育,并计划在2021年为 50 万面对数字化转型和职场转型挑战的青年学生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所需的数字技能培训。
以技术打造包容性世界,让全球共享福祉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中,践行D&I就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我愿意将之称为“包容性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为特定人群、甚至是唯一用户设计产品,进而将其发展成为可以被大多数受众接受和使用的产品,是微软持续思考和推动的事情。换言之,如果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不考虑如何尽可能地覆盖到最大范围的受众,我们不仅仅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更是与微软的使命背道而驰。
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微软 Xbox 为身体不便的玩家打造了游戏控制器——Xbox 无障碍控制器(Xbox Adaptive Controller),旨在为无法触及传统按键或无法长时间握住手柄的玩家设计出一款能让他们享受游戏乐趣的控制器。此外,微软Xbox团队还致力于打造平等包容的游戏社区,安全团队提供 24/7/365 的不间断支持,以便及时反馈玩家针对游戏内不良言论的报告;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速推进新的技术,来减少仇恨言论的出现,构建安全游戏环境。
此外,微软正在与众多技术合作伙伴一起,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公益事业相结合,打造包容的“无障碍世界”。自2017年开始,广州华途信息携手微软共同研发出了首个城市级的视障人士公交自助出行服务系统“听听巴士”,广泛应用于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仅在深圳,这套解决方案就覆盖了超过30万人次的视障人士及老年出行者;而面向这些受众打造的无障碍 “城市地图”,也正在鼓励更多的视障人士和老年人勇敢地“走出去”。为帮助视障人群突破视界限制,微软与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合作推出AI有声书读物,用声音构建“声”动世界。知名演员周迅的声音也被收录于语音库中,与借助微软AI合成的语音一起,令“听见”的世界栩栩如生。在全球知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的支持下,其一线门店的听障员工和其他员工将学习到由微软和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联手打造的数字技能系列课程。此外,星巴克位于北京和上海的手语门店也率先采用了基于微软技术的无障碍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听障员工正常沟通,还能助力他们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从而提升自信。微软在予力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助力企业实现社会责任与担当,这恰恰是更有意义的赋能。微软也希望未来能够将这样的实践赋能扩展到更多的客户合作当中。
正如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提到的,“包容性是微软企业文化建设的头等要务(We need to ensure that our culture of inclusion is a top priority for everyone)”。这样的认知,源于对世界的敬畏和尊重、源于为人应有的正直品格,以及作为微软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毫无疑问,D&I也正在成为全球各行业卓越管理者的新标准,微软也热切地呼吁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吸纳不同背景的员工,以包容的心态,提供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为更多个人和组织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
关于微软公司
微软(纳斯达克上市代码“MSFT”)致力于成就“智能云与智能边缘”时代的数字化转型,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