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发布教育技术空间报告:超六成教师认为数字技术可促进教育公平

   时间:2021-04-20 14:07:5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八成的教师群体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强烈培训需求。

4月20日,在第二届MEET教育科技峰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了《迈向更好的教育:未来教育的技术发展空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在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为新常态。

图片1.png

报告指出,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新技术的涌入,为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创设了便利条件。随着科技迭代的高速性与教育体系演化的低速性之间差距的拉大,数字技术与教育在效率提升、技术普及、信息孤岛等方面的矛盾也得以显现,亟待解决。同时,在未来数字技术将依旧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

数字技术助力教育质量和公平成共识,未来教育数字技术是关键

在疫情的影响下,“停课不停学” 让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成为了常态。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报告显示,全国80%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尤其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有90%的学校进行了线上教学。而腾讯教育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疫情中,有数百万老师通过腾讯教育的腾讯课堂、腾讯智慧校园等产品快速开课。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学习实践,充分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

同时,伴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迈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也被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在本次报告的调研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数字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报告显示,53%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63%的教育工作者认可技术对公平的正向作用。而小城市和农村作为在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的受益者,在认同在数字技术能有效支持教育质量和公平方面均高于大中城市及乡镇。

图片2.png

在报告调研过程中,有个别教育局长认为,“未来教育到2035是什么样,那个时候我已经退休了,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了”。针对这种现象,于京天表示,数字技术介入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与人的“相关性”,要站在人的立场去进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由此,报告经过进一步分析指出,模式、技术与人是未来教育的三大关注点。其中,数字技术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关键支柱之一。

技术与教育矛盾凸显,八成教师群体有新技术教学培训需求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但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所具有矛盾的属性也逐渐显现。一方面,它突破了时空限制,缩小了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的一路绝尘与教育的慢环境,造就了数字技术在未来教育发展中,二者在效率提升、技术普及、信息孤岛等方面存在的冲突也进一步扩大。

图片3.png

报告显示,超过52%的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率,但也增加了自身工作量。此外报告还称,当前我国的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大部分都已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平台,但64.2%的高校和47.1%的中小学依旧认为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而教师作为沟通教育与技术之间的桥梁,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同样对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报告显示,有高达八成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需对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数字化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在第二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腾讯教育推出“光合计划2.0”,将通过落地“共建一百个职业的系统化成长体系、开发一千种数字化教育应用、培养一万名人工智能教师”三大目标,打通教育数字孤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育、科技、人文均衡发展,未来教育需立足个性需求

数字技术发展的一路绝尘与教育的慢环境,造就了数字技术在未来教育发展中从认识到行动上的冲突。而这些冲突也恰恰为未来教育的改善提升了空间。报告指出,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教育的内生性变革,需要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不同层面处理好教育科技与人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

图片4.png

在理论空间,融合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建立数字化教育的的平衡发展目标,避免极端导致的异化;在实践空间,高效协同的分工,实现机器教学与人工教学的平衡发展;在政策空间,通过制定包容性的制度,实现监管与开放的平衡发展。

报告还指出,在未来教育技术的研发、使用和迭代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技术与人之间的相关性,要着力应对技术层面上包括门槛的进入、技术服务和技术安全等问题。

他还特别提出,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还需立足于真实的个性化需求。一是立足于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结合教师对技术的诉求以及个性化教学规律进行平台开发;二是立足于管理者的个性需求,通过打通信息孤岛,精准服务教师与学生,切实减少使用者的精力耗散;三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不局限于课程提分的需求下,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未来教育,仅靠技术方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技术开发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政策制定者以及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深度合作,方能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于京天表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