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依法禁止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
腾讯成为继阿里之后,又一家遭遇反垄断强监管的互联网企业。
这是首张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营者集中”的行政禁令,这是《反垄断法》实施近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行业第一起被监管机构强制叫停的投资并购案,对规范企业经营合规性意义深远。
腾讯随即表示,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出的《关于禁止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公司将认真遵守审查决定,积极配合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虎牙斗鱼并购叫停,是继阿里“二选一”后,监管部门有意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树立的标杆性案例,也是对“掐尖式并购”的一次前置性监管手段。两起案例背后,是监管部门灵活运用“事后处罚”和“事前纠偏”两种执法模式,体现了监管工具箱丰富多样性。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表示,市场监管总局阻止这次并购,给互联网企业带来警示,要改变过去资本无序扩张的策略,更重视反垄断合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监管工具箱日益丰富,事前纠偏引导性更强
2020年10月,腾讯作为合并主导方,虎牙、斗鱼宣布启动合并。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对该合并交易案启动审查,对此虎牙、斗鱼则表示已经依法向管总局反垄断局进行了经营者集中申报,并会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审查程序。
由此,不同于之前总局已经连续多次处罚的众多经营者集中“应报未报”案件,该案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第一个在申报环节就被“禁止”的合并交易,也打破了市场上流传的“未申报的投并案件只是程序性问题,最高也只有50万罚款”的旧有认知。
根据国内外反垄断执法经验,构成经营者集中是大型企业对外投资、合并等行为中常见的情形,并不意味着构成垄断违法违规;是否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发生了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才是判罚垄断违法的核心条件。而本次交易被叫停背后,则是在“申报环节”这个源头上,提前遏制住后续可能造成的经营者集中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监管部门以前置性、预警式的“禁令”取代事后的“巨额罚款”,显示出监管层的“用心良苦”,堪称手术刀式精准监管。这一监管举措既避免了“一刀切”式误伤打击,也避免了事后重罚的滞后性,是我国反垄断监管执法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结合来看,主管部门在阿里和腾讯的两起反垄断标志性监管中,罚单与禁令交替,事后处罚与事前警示并举,也代表着我国平台经济监管能力在不断提升,监管理念更加成熟。
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研究员王琦认为,禁止斗鱼、虎牙合并无非是国家加强反垄断执法整体趋势的一个自然结果,值得认真对待,但并不应做过分解读,更谈不上对个别企业或者行业的特殊对待。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黄尹旭指出,反垄断法执法正在深入数字娱乐领域,遏制了平台垄断、促进了开放多元,有利于数字娱乐市场健康发展。
动态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警钟长鸣
去年底这一轮反垄断监管启动以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一直是的重点方向之一,对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管部门已经进行了多轮、持续纠偏。
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披露了几十起经营者集中“应报未报”程序违规案,涉及20余家各行业企业,均定格处罚50万元。其中,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美团、滴滴等互联网企业都曾多次被罚。
从历史纠偏,到对进行中的合并案件提前叫停,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监管机构将持续关注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监管更加动态、细致,对互联网乃至各行业规范投并活动、认清发展编辑,不断敲响“警示”。
“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的任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执法方面,总局将依法查处平台企业垄断案件,关注平台企业申报并购行为,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等规则,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负责人也曾喊话:任何企业都要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互联网平台企业也不例外。
反垄断法追求的目标,保持市场上供给方的多样性,使得各供给方彼此竞争,刺激开展创新,提升供给品质,最终使得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市场主体整体受益。
“从宽到严的这一轮循环,体现了国家致力于在新形势下保障市场公平,引导网络经济继续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向发展的决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琦表示。
阿里、腾讯等典型案例企业年初至今相继表示,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科技和社会价值创新。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除了敬畏监管,积极自查自省,也应适时转变简单粗暴的发展思路。